第349章:元戎落谁家(2/3)
没告诉???
那为什么智氏笃定韩厥会成为元戎,并且对国君起了怨念。
韩厥陷入了沉默。
韩无忌和韩起下意识对视,露出了极度惊喜的表情。
倒是杜溷罗看着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很是有高人的风范。
几人中最为感到惊喜的是赵武,差点没给蹦起来。
吕武讲那一句的意思挺简单。
老吕家最近风头是多出了点,功劳也不少。
比较奇怪的一点,是什么让韩厥产生吕武能够决定谁出任“卿”的错觉?
只因为吕武在国君落魄的时候,进行过帮助???
这是特么搞笑吧!
只是有一点,国君回国前要求智罃任命吕武为“阍卫”,后来又除了睡觉和特别情况之外,跟吕武寸步不离。
可能是国君的这种表现让所有人觉得,某种程度上吕武的确是能够影响到国君?
吕武问道:“为何韩伯以为武可举荐卿位?”
这话有点不客气。
却是吕武必须问的一句话。
韩厥看向吕武,说道:“赵武乃是你之姻亲。”
言外之意就是,比起魏氏,赵氏才是吕武应该鼎力相助的那一家。
没有半点牵强的地方。
就是有些理所当然了。
姻亲是一种很虚的玩意,认可的时候能很亲密,不当回事也行。
对于贵族来说,利益的相结合才是最为可取的。
只因为利益结合,翻起脸来谁都不用感到不好意思。
吕武的正妻是赢,滕则有来自韩氏、魏氏和邯郸赵的女人。
能写进族谱中的女人,只有妻子,滕是没资格的。
另外一点,滕生的孩子,母亲只有赢。
后面那一点对滕最为致命,等于他们除了吕武之外,连自己的子嗣都无法依靠。
韩厥还是没有正面回答吕武的提问。
这样一来,吕武就不能再问了。
再问,就是特别不客气,会影响阴氏与韩氏之间的感情。
吕武问了其它的问题,道:“韩伯为赵武谋取卿位,决心多大?”
韩厥铿锵有力地说道:“势在必得!”
还是那个说法。
晋国目前正处在风云际会的阶段,错过这个机会,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那么,对卿位势在必得的家族就是三个,阴氏、魏氏和赵氏。
吕武的功劳足够,实力也不弱,底牌是先抱住了国君的大腿。
魏氏那边几代人累积功劳和人脉,实力方面早就达标了。
赵武除了出身之外,没有功劳,家族实力偏弱。
关键是韩厥已经打算硬顶着让赵武上位!
一旦韩厥成为元戎,有极大的可能性成功让赵武获得一个卿位。
说有可能,只因为韩氏在实力上弱于范氏,智氏、中行氏和荀氏的联合。
实际上,阴氏在这一场动乱中获利甚多,仅从纸面数据来看,韩氏都有些不如阴氏了。
最为直观的就是,吕武现在单靠自己就能拉出至少四个‘师’,卯足劲绝对超过一个军团的兵力。
而那些士兵绝不是什么新兵,因为他们原本属于郤氏或栾氏。
吕武来一趟老韩家,带着满满需要思考的事情回去。
他实际上应该回封地,只是再次出任“阍卫”一职,国君也没有正式登基,属于绝对走不开。
这么搞,他就需要待在“新田”遥控安置接收了的郤氏和栾氏那些人。
幸好老吕家的家臣早就被锻炼出来。
安置方面正在有序进行,哪怕出现问题也只是小麻烦。
“我都没找到机会替郤溱说话…”吕武迈步在走廊,要过去继续给国君安全感。
郤氏别出的吕氏,则是能够在后面进行操作。
能够那么平稳地接收郤氏的那些人,是建立在郤至的遗命上面。
不得不说的是,郤氏的人对能够并入阴氏也感到幸运。
毕竟,郤氏遭到围攻,注定是要被瓜分的。
吕武有郤至的遗命,理所当然会让郤氏的那些人更安心一些。
在这一场动荡中,吕武仔细地挑挑拣拣,接收了来自郤氏的五千名“徒”,亦兵亦农的“羡”两万七千余,其余男女数量超过八万。
其余物资方面,吕武只看重粮食,财货之类比较慷慨地对麾下的公族和中小贵族,进行高比例的分配。
吕武其实能获得更多的“徒”。
只是他很有逼数,知道不是接收的数量越多越好。
这个“徒”就是“士”的阶层,也就是武士。
而“士”是有自己恒产的阶级。
接纳“士”不但要分配土地,连带住所、奴隶和一应生活物资,都是需要进行安排的。
如果吕武贪婪一些,像智氏和范氏那么干,起码能获得二十万以上的人口。
关键是吕武怕一次性增加那么多人口会消化不良,再来是需要运营人设。
他再一次见到国君,看到的是国君正趴在案几书写着什么。
回家时,他也接到汇报,知道智罃和士匄过来了。
目前,智罃和士匄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目视国君正在书写。
“韩伯唤你?”智罃说话声音不大。
国君像是刚知道吕武过来,抬头招呼了一声,道:“寡人查阅深觉有异。为何武上纳如此之多?”
啥意思?
就是,吕武作为一路大军的指挥官,上缴的战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