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谋发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技术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明知道那个方向是对的,哪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和困难就放弃?  

吕武没想搞什么大动作,他只是在进行必要的积累。  

之前已经提到培养各种工匠的困难度,需要消耗的资源也会非常庞大。  

吕武没有天真到认为自己短时间能够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匠人,只是需要有一个规划,分批地逐渐累积数量。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他能对外购买匠人。  

目前,大部分的匠人都是“家养”型,以国君名下的匠人数量最多。  

国君甚至会专门开设各种作坊,委托在某个谁的名下,交给那个人去管理和经营。  

属于自由身的匠人数量非常稀缺,他们的生存空间其实也不大。  

原因相当简单。  

有钱并有购物欲望的人,绝大多数会是贵族。  

而贵族有自己的领地,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想要什么东西大多自产自足,不够了也是向同为贵族采购。  

自由匠人,他们生产的量不会高,也不够资格参与到贵族贸易中去,有钱并有那个意愿购买东西的国人(一般指住自由民),他们也会选择大贵族经营的店铺。  

一开始吕武想要搞各种各样的路边摊,主要是他压根不知道春秋的社会生态和环境,才会有那种“超前”的想法。  

现在,他已经知道有钱并有购买欲的群体都是哪些,早就放弃了摆摊的想法。  

并且每次想起了,他还会有点小尴尬。  

难以大批量地培训匠人?  

吕武的选择是从属民中挑一些半大不小的机灵少年,跟着那些匠人打下手。  

他还在进行观察和思索,能不能编写出什么教科书来。  

这个想法刚生起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写书或许不难,只是沟通与观察,将归纳来的知识,用文字记载起来。  

关键是,字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字啊!  

要是为了培养匠人,再去教孩子识字,肯定要疯了。  

以老吕家目前的财力也办不到。  

那么,事实就显得很苍白了。  

需要的是手把手教,耗费的时间通常很长。  

吕武召集了家臣,问道:“缺匠人,何处可购?”  

几个家臣面面相觑了一下。  

他们对吕武想要买匠人肯定是支持的态度。  

只是,匠人虽然也是奴隶的一种,愿意卖的贵族,却几乎没有。  

“主,征之战可得。”虞显直白地说:“购无可购。”  

随军出战,幸运了碰上去打某个小国的都城,杀进去有针对性地俘虏一批,是最快的获得方式。  

去攻打其他贵族也能抢一批,但也轮不到老吕家去打。  

吕武看向其余的家臣。  

他们附和了虞显的意见。  

表现得比较活跃的卫睿,说道:“主或可寻韩、魏?”  

有姻亲关系,吕武这边正在建设期,的的确确是能寻求韩氏和魏氏的帮助。  

吕武却是迟疑了。  

要搞的东西有保密性质,借来了各种工匠,既然是借,肯定是有还的那么一天。  

“可。”吕武又问:“需几多?”  

他借来的匠人可以干很多事情,自己家的那些匠人着投入到需要保密的工程中去。  

虞显立刻来了精神。  

他负责建设的建设项目不少,一直以来都在苦恼没有足够的匠人,需要工具无法及时打造,报出了一个数量。  

吕武将几名家臣的建议书以文字。  

毕竟,记性好,不如烂笔头。  

春耕已经过去,到了该歇一歇的时间段。  

韩氏和魏氏要是没有搞什么大开发或工程建设,会很乐意借出匠人。  

要不然,匠人闲着也是闲着。  

交情好的贵族,互相之间借东西和借人,其实非常频繁。  

东西什么的,要不要利息,会事先约定好。  

借人,则是自家没活干,养着也是白养,借出去能省了粮食消耗,也能增加匠人技术的熟练度,不至于长时间没活干,技能给生疏了。  

吕武特地派人回老封领让韩妏与魏晗写好家信,才选定家臣前往韩氏与魏氏那边。  

她们不是写求援的内容,只是一些家常话。  

吕武的求援,需要家臣去操办。  

两位夫人已经知道吕武想做什么,她们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同样重视夫主的领地建设,对于夫主找自己的娘家借人,非但不反对,还感到很有面子。  

倒是作为正妻的赵知道后,连续好几天有些心情抑郁。  

她也想帮,但赵氏现在明显出不了多少力。  

老封领那边的事情,吕武只是在关注,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新封领。  

他让卓陪同,进山查看了一圈。  

这边的山体大体上不怎么陡峭,甚至某些山更像是隆起的一个大坡地,并且不长树,覆盖了很茂密的草地。  

这就是卓为什么会说适合放牧的原因。  

其实吧?  

该片区域在未来被不止一个势力当成了养马场,先后培育出了不少的优良战马。  

吕武查看下来,修建养马场的想法肯定有,只是底子限制,再加上财力不足,需要比较现实地划分区域用来放羊。  

该去看的煤山以及铁矿区,他也先后去查看了。  

总的来说,煤真的到处都是,要是有那个能力向下挖,以目前的消耗量而言,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铁矿只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