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长明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来了。”  

只有短短的三个字,但如锦心中却彷佛有什么东西被击中了。  

观静知道,她是她。  

他的眼神和表情,没有一丝怀疑和犹豫。他一开始就知道她是她,甚至都无需验证!  

如锦不可置信地望向观静,“小和尚,你知道我会来?”  

观静眼中含着泪光,脸上却仍旧是风轻云淡的表情。  

他抿了抿唇,“随我去禅房说话吧!”  

观静的禅房在清明山的顶上,四周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有一种遗世独立之感。  

这么冷的天,屋子里居然热烘烘的。  

如锦笑着说道,“将地龙通到了这里,得费不少真金白银,你倒是会享受!”  

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小和尚在京都城的世家贵族手里,没有少捞银子。  

观静没有说话。  

他只是轻轻地推开窗,窗外有云海缭绕,飞鸟掠过,宛若仙境。  

热水烧开,浸润香茗,茶香袅袅飘了出来,热气如同云烟,在如锦的面前徐徐飘散。  

观静将茶递了过去,“喝吧!”  

如锦仰头将茶水一饮而尽,“除了香,也没什么别的滋味。”  

吟诗作词,她是会的。  

但京都城里那些才子佳人们都喜欢的雅致事,她却觉得麻烦。  

像人家喝茶,什么日子喝什么茶,配什么杯,用什么样的水,焚什么香,都是有讲究的。  

她喝茶,就只是为了解渴。  

除了桃花酿,放多少冰糖,用什么时辰摘下来的桃花,发酵多久,如何提纯,她自有一套方法。其他的事,她都随意得很。  

观静眼中顿时有些湿意,“如牛饮水。这么好的茶给你喝倒是糟蹋了。”  

话虽然这样说,他却也还是乖乖地又给她倒上一杯。  

如锦这回细品,惊喜地问道,“为什么这茶里有桃花的香气?”  

她想了想,“啊!泡茶的水中,加了桃花蜜?”  

观静笑了起来,“每年桃花开时,我都会早起,将含着露珠的桃花摘下,加上蜂蜜腌制,晾晒,晒成桃花蜜干。煮茶的水中,加入几瓣,茶水中便自带桃花的芬芳。”  

他目光温柔地望着她,“你喜欢桃花酿,但多喝酒对身子不好,以后也可以多试试我这桃花茶。”  

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啊!  

如锦只觉得鼻尖酸酸的,“小和尚,你一看见我就知道我是谁了。为什么?”  

她目光灼灼地望向他,“我…我来到这里,是不是因为你?”  

从前在皇帝舅舅的御书房里,她曾见到过一本书,书名她不太记得了,但书里的内容却都是些光怪陆离的秘闻诡事。  

其中有一篇,就讲了一个道士利用法阵将已经死去的道侣的灵魂召唤到一具新鲜逝去的肉体上。  

道侣虽然换了身体,但也等于是死而复生了!  

法阵十分复杂,只要有一丝半点出错,就会全功尽弃。哪怕是掌握了这门秘法之人,要想真的将亡灵请回,成功的机会也不过万中得一。  

总之,书里讲此事讲得玄乎其玄。  

当时她问李冉这些奇闻秘录是不是真的?  

李冉嗤笑着说,不过只是江湖人故弄玄虚的把戏,若不是脑子进了水,怎能连这些都相信?  

如锦一觉醒来成为慕大小姐之后,对于这段奇诡的经历,她其实最先想到的就是书里这段还魂术。  

若她都能够从庆阳郡主变成慕大小姐,而且一夜之间就跨越了三十年的时光,这世间又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只是在没有见到观静之前,这念头只存在心里的最深处,她不敢去细想,也没有时间去深思。  

观静抿了抿唇,“施主是自己来的清明山,自行上了一百零八阶,自己叩响的山门。”  

他抬头,“你能来,是因为你自己。”  

如锦的心情有些低落。  

慕大小姐的脸虽生得与庆阳郡主有七八分相似,但到底还是不同的。  

与她亲近之人乍看之下,自然会恍惚以为是她。可是,只要细看,便能察觉到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再加上年龄对不上。  

像小杆子和莲娘,虽然心里都认定是她,可初遇时,却只持着怀疑的心,哪里敢像观静这样毫无置疑地确信?  

小和尚没有说实话。  

或者,他根本不愿意对她说实话。  

观静看着她沉默不语,有一些心疼。  

然而有些事,注定只能由他一个人来承担后果,他又何必非让她也承受烦恼呢?  

她回来了。  

她好好地活着。  

这样就好。  

他收起激荡的心情,淡淡地问道,“施主今日来福禄寺,不知有何贵干?”  

小和尚没有假装不认识她,可是却不告诉她他是怎么认出的她。  

他的知而不言,让如锦有些难受。  

不过,她倒也没有非要刨根问底的执着。  

从前的事,是从前的事。  

庆阳郡主早就已经死去三十年了。  

愿意继续跟随她的人,她欢迎之至。可是,她也允许曾经的伙伴选择新的生活。缘来,缘走,原本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不必强求的。  

她这样一想,倒是觉得好受了一些。  

“我昨日见过了柳宿,他对我说,他在这里为庆阳郡主点了一盏长明灯,叫我来看看。”  

观静有些惊讶。  

不过,惊讶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她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