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万昱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biquzw789.info  

既然定下来,李绛夏禀了李周巍,持符下去,精神抖擞,点清兵马前去东岸,李周巍抬了手,问道:  

“垄儿,玄岳来请姻亲,女子兴许要去一位,诸兄弟中还要定一个,除去最小的绛年不算,你看看,哪位兄弟合适。”  

李绛垄这才下拜改口,恭声道:  

“回父亲,孩儿以为,玄岳姻亲不过结一情谊,往后之事难料,还应择一年岁小些的弟弟定下,把婚事后推,日后有事,也有余地,不至于难堪。”  

“至于嫁女,还须看玄岳来聘。”  

李周巍只道:  

“要安玄岳的心,自然不是可以推诿的,不可看轻,此举诚意不足。”  

李绛垄再拜,恭声道:  

“孩儿愿以嫡系之身往玄岳修行,安定玄岳之心,至于姻亲,切望定在弟弟们身上,孩儿愚思,唯恐酿出祸事!”  

李绛垄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长奚一死,玄岳结局难料,倘若情况最糟,玄岳覆灭,娶玄岳嫡系的是绛垄、绛夏这些成年嫡系,完婚诞子,岂不是为子嗣沾上一片仇怨?  

反而是绛梁还是孩子,完婚怎么也要十年,十年时间,长奚早已经陨落,玄岳的局势也分明,不至于牵涉太深。  

倒是他要前去玄岳修行,让李周巍稍有些意外,他抬起头来,看向自己第三子,沉声道:  

“东岸了结后,密林山我本打算交给你,安定一百一十八家,让你弟弟去东岸,你却要去玄岳,可想好了?”  

自己几个孩子都是治事的料,明阳血裔,喜好权位,派系各异,比之先前几辈你谦我让的局面可不同,哪怕是还是孩子的李绛梁志向同样不小,李周巍岂能不知?  

而如今生机勃勃的局面,远离权力中心是百害难有一利的事情,李绛垄这一出属实出人意料,李周巍又问了一遍,见着他下拜道:  

“孩儿心中思虑,此行对我望月湖颇有好处,望父亲成全。”  

“好。”  

李周巍可不给他拿捏的机会,立刻点头,吩咐道:  

“你下去挑两个伴读的,我自会同真人说清,到了玄岳当谦谨慎行,不要坏了我家家风。”  

“父亲放心!”  

李绛垄道谢而退,身着云缎长裙的李阙宛始终在旁听着,对李绛垄更多了几分好感,不曾想李周巍问道:  

“宛儿,东岸之事,你看应叫谁人前去管辖?”  

“晚辈不敢多言…坏了规矩。”  

李阙宛才回了一声,听着李周巍一句“但说无妨”,只好行礼道:  

“禀家主,几位大人要镇守北岸,不宜轻动,如今承淮叔公接手了青杜,周洛叔便空出,只是他修行要紧,不知是否耽搁。”  

“周暝叔前几日也练气了,还有行寒姑姑,都可尽些力。”  

不得不说,经过南北之争的重创,承明周行一辈实在凋零,承淮、明宫、承各自有安排,周行辈除了李周洛修为不错,往下就是伯脉的李行寒了,是个闷声不响修行的,几乎日日修行不见人。  

而特地提到的李周暝是真人嫡孙,天赋实在不太出色,都三十多岁了,还是靠着三全破境丹才突破成功,尚不如李周昉、李周旸兄弟。  

李周巍心中暗叹,周行辈天赋已经够得上寻常世家,可没有过于出色的角色,成长之时又正是南北之争,李家动荡不安,疏于历练不说,好一部分还失去了父母,只接手一两个储物袋回来。  

外姓同样凄惨,至今没有回过元气来,安氏出了个筑基还好些,陈氏有陈鸯撑着,陈冬河还在玉庭,其余起于微末的黎泾名门都是朱门庭院繁华,难掩暮色迟迟,人才凋零。  

“承淮叔已经接手青杜,周洛不宜再入密林…还是让老大人去看着先罢,让周暝、行寒跟着,先学一学。”  

他吩咐下去,终于停了笔,轻声道:  

“我过几日就要前去江北,让迁儿代领族中事务,你帮衬着些,有承淮叔在,不会有多少麻烦。”  

李阙宛恭敬点头应了,李周巍从袖中取出那枚山鬼之符,交到她手中,道:  

“这是枚山鬼之符,有筑基威力,你且研究着,兼可护身。”  

剑门。  

万昱剑门位于景川郡,此地丘林众多,草木生发,山门昱川剑峰则如一柄长剑直刺天际,距离剑门的东海抬剑渡不过两百里,居高临下,海景浩荡,一览无余。  

而昱川剑峰锋利如剑般的主峰上正种着一棵玄角宝穗松,不同于寻常松树耸立,反而亭亭如华盖,松针则颗颗如穗,呈现出翠碧之色,乃是角木一道的紫府灵松,闻名江南。  

剑门寂静清修,峰上阁楼四处,却偏生没有多少人影,唯有一人来迎李曦明,正是当日来贺的程今铸,负着剑一路领他上山,正值东南风起,从松间穿过,流光溢彩。  

李曦明眉心的天光略微动弹,只觉得此风不同寻常,主木之生发,暗合角木一道,遂挑眉道:  

“好一道角木春风。”  

他眉心的天光神通有查明异样之能,仅仅是一看就有所察觉,程今铸连忙道:  

“真人神通广大,此风正是角木一道,叫作宝穗春风,每逢东南风起,穿过宗内老祖的枝头,立刻化作此风,有生息养民之能。”  

“此风从东南起,往西北去,一直到咸湖,在那处与白日海风相合,一路改向西,结合江水,滋润江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