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怒鲸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怒鲸帮临河分舵,下设内堂、外堂、刑堂、战堂、匠堂和客卿堂。  

拥有数百帮众和上千外围人员。  

至于具体数量有多少,那是只有堂主一级人物才能知晓的秘密,身为次一等的香主陈志泽就算了解,也绝不敢透露给张远。  

作为外堂香主,为帮派招纳优秀新血正是陈志泽的任务之一。  

而当他了解张远想要学习武艺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推荐后者加入战堂。  

战堂是怒鲸帮实力最强的堂口,里面最普通的成员都是明劲武者,以张远的天赋能力,完全可以在这个重要堂口混得风生水起。  

最重要的是,战堂立功机会最多、福利待遇最好。  

而帮派功劳可以用来兑换修炼资源、高深武学,乃至进入怒鲸总舵发展的机会!  

当然战堂也是最危险的。  

陈志泽坦诚地告诉张远,如果他不想去战堂的话,那么外堂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怒鲸帮有了详细而全面的了解之后,张远说道:“陈大哥,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请容我回去好好想想,再尽快给你答复。”  

“没问题。”  

陈志泽不假思索地说道:“这几天我都在城外码头,你想好了就来找我。”  

说着,他掏出一面小小的木牌递给张远:“这是我的信物。”  

张远接过来道了声谢。  

“不用客气。”  

陈志泽笑道:“说不定很快你我就是真正的兄弟了!”  

张远觉得这位怒鲸帮香主为人相当不错,性情率直坦诚不造作。  

就算他不加入怒鲸帮,也可以跟对方成为朋友。  

回到家的当晚,张远就做出了决定。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加入怒鲸帮,借助这家江湖势力的资源来发展一段时间,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  

当然危险肯定是有的,可哪有不冒风险就能轻易获得的好处!  

张远可不是含着金汤匙重生的。  

他在这个世界的起步非常艰难,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又怎么可能畏怯退缩!  

只是心里有了答案,张远也没有立刻去码头找陈志泽。  

他又等待了一天时间,然后才动身前往城外。  

临河县因一条天马河得名。  

日夜奔涌不息的长河自北向东汇入沼泽之地,千百年滋润着两岸阡陌纵横的农田。  

养活了无数的黎民百姓。  

也因为有天马河的存在,因此临河县的水陆交通条件便利。  

不少南来北往的行商汇聚于此。  

造就了县城的繁荣和兴盛。  

张远来到码头的时候,正有两艘商船停靠在泊位上。  

很多打着赤膊的汉子在烈日下搬运货物。  

个个汗流浃背。  

吆喝声、吵闹声、咒骂声此起彼伏。  

一派热闹喧嚣的景象。  

事实上生活在县城外围区域的百姓,比城里的要更多。  

他们属于真正的底层。  

大多依靠给大户耕种劳作为生。  

也有一些人在码头卖苦力,或者引舟捕鱼。  

谋个生计。  

码头边上就有一个渔市,渔民每天捕捞上来的鱼获就摆在这里出售。  

同样也很热闹。  

张远以前只来过城外码头一次,对这里的情况相当陌生。  

结果他站在原地左右观察了几眼,立刻就有一名灰衣男子走了过来,懒洋洋地问道:“小子,你是来干什么的?”  

张远心中一动:“我是来找人的,找怒鲸帮的陈志泽陈香主。”  

怒鲸帮的帮众分为灰衣、青衣和白衣三类,代表着不同的级别,其中灰衣最下。  

这算是常识了。  

有点见识的都知道,这位十有八九是怒鲸帮的外围成员。  

“嗯?”  

灰衣男子的眼神立刻变得警惕,大有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架势:“你找陈香主干什么?”  

张远拿出陈志泽的信物递给对方:“我跟陈香主约好的。”  

接过信物,灰衣男子的脸色稍霁。  

他仔细检查了一下手里的木牌,然后点点头说道:“跟我来吧。”  

在这名灰衣男子的带领下,张远来到了码头附近的一排房屋前面。  

灰衣男子推开其中一间房门,恭恭敬敬地说道:“陈香主,有个少年人拿着信物说要见您,我把他带过来了。”  

“张兄弟来了?”  

张远站在屋子外面,都能听到里间传出来的惊喜声音:“太好了!”  

以及疑似桌椅被撞翻的声响!  

旋即一道身影冲了出来。  

正是陈志泽!  

这位怒鲸帮的香主见到张远,当即张开双臂给了张远一个热情万分的拥抱,然后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的!”  

张远笑道:“以后就要陈大哥照顾了。”  

“都是兄弟!”  

陈志泽挥挥手:“我现在就带你去鲸坞找战堂的赵堂主,你是选战堂没错吧?”  

张远点点头:“没错。”  

“走!”  

于是张远跟着这位香主离开码头沿河而上,来到位于河湾处的一座坞堡前。  

这座名叫“鲸坞”的石堡,正是怒鲸帮临河分舵的驻地。  

鲸坞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高大坚固,它的围墙全部采用青灰色的岩石垒砌而成,位置又坐落在易守难攻的地方,可谓是固若金汤。  

这座石堡不仅本身防御很高,而且还有跟天马河相连的水道船坞。  

张远甚至看到了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