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放飞的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帝这个东西在大宋非常的值钱,值钱到了六千万人里面才有一个。  

在契丹也很值钱,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一个。  

到了西域就不太值钱了。  

今死一个,明天死一个的很普通,以至于要是隔一段时间听不见一个王死掉的消息,人们就会感到诧异。  

塔里木盆地里到底有多少王,即便是铁心源也说不上来,尤其是自从回鹘王跑去野蛮人的地盘之后,原来属于回鹘国的领土上有百十个王一点都不奇怪。  

贺元伍的乌鸡国算是有一定规模的国家,不管他是不是有真正的子民,至少,他的国家还处在扩张期。  

这一短时间死掉的王,基本上都是他下的手。  

王胄给自己的王买来了七八万的奴隶。  

没错,就是奴隶,至少王胄就是这么说的,字里行间还非常隐晦的要求把他付出去的钱财当公账来报销一下。  

有了两百万子民的铁心源早就不是当初看见两条腿的东西就想拖回家的境遇了。  

现在的西域人想要进哈密国当百姓,需要被挑拣才成。  

会骑射,会纵马的人才是第一优先被招纳的对象。  

精英来自选择。  

身为回鹘人,不会骑马作战的男人大有人在。回鹘国已经存在的太久了,多数贫穷回鹘人还是养出来了,很多废物一样的回鹘贵族。  

回鹘国没有了,他们自然也就失去了被供养的资格,从昔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渺小的尘埃。  

和宋人贵族不同,他们除了吃喝玩乐剥削别人之外,没有任何本事,就连贵族必须要会的读书,对账他们也不懂。  

在回鹘国灭亡初期,他们依仗自己的财富,不肯向铁心源低头进入哈密,总以为自己的王会打回来,重新建立一个大大的回鹘国供他们继续作威作福。  

有点能力的回鹘贵族们都自立为王了,只有这些没有用处的回鹘贵族才会沦为别人抢劫的对象,最后到了被人当牲口卖来卖去。  

王胄送来的就是这样的一批人,一批早就死掉了的行尸走肉。  

行尸走肉对于铁心源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他自然不会耗费过多的资源去帮助这些人,哪怕他们过得凄惨无比。  

如果铁心源什么人都帮助,对早期来投奔哈密国的回鹘人就是一种不公平。  

于是,铁心源就告诉王胄,这批人从哪里来,就送到那里去,如果王胄能用这批人建立一个国家,铁心源表示会高度赞赏王胄的个人能力。  

生死两难的奴隶在天山路上辗转哀嚎,生无可恋。  

铁心源尽量的不去看天山路,这样他的心里能够好受一点。  

帝王的心一旦硬起来,毫无人性可言。  

欧阳修对铁心源的做法表示赞成,谈论公事的时候他老人家一本正经的赞扬了王。  

出了城主府之后看铁心源的眼神就像是看到了一堆狗屎,公事上可以赞成,但是,论到似德,就是毫无人性的举动了。  

“欧阳先生是如何把公事私事区分开的?”  

欧阳修幽幽的道:“你是王,因此吗,罪名必须由你来承担,我是臣子,出现这样的事情自然可以置身事外。  

我可以把自己家里所有的粮食都捐助出去,这样就能做到道德上的圆满。  

如果我能够再无耻一点的话,还能著书立说来鄙视你,咒骂你,让世人知晓帝王是如何的无情。”  

铁心源苦笑一声道:“怪不得史书上的帝王没几个好的,我到现在都怀疑,史书上记载的关于帝王倒行逆施的事件有几件是真实的?  

酒池肉林?  

烽火戏诸侯?  

羊车宠幸?  

夜夜笙歌?  

哪一桩不让人怀疑?  

你我都是人,整天吃肉喝酒,就算是帝王想这么干,可是他的肠胃能不能受得了?  

一两天还成,时间长了,看见肉恐怕都会呕吐吧?  

烽火戏诸侯这样的事情,需要一个多么愚蠢的人才能干的出来?  

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那些诸侯不愿意再接受周天子的命令,自己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  

堂堂的君王,威风赫赫的诸侯,把覆国这样的事情扣在一个女人的身上,羞是不羞?  

美女人人都喜欢,可是啊,说皇帝要求宫里的女子全部穿着开裆裤供他随时泄欲,这也太过分了吧?  

你我都是男人,能力就放在那里,夜夜笙歌的能坚持多久?  

抹黑一个人,麻烦你们这些当臣子的用点心思,就像农夫说皇帝一天要吃十顿饭,用金扁担挑东西,用金锄头挖地,皇帝也不嫌重啊?”  

欧阳修面无表情的道:“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事情也证据凿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台子至今还矗立在京兆府边上呢。  

大王当引以为戒。”  

胡乱搪塞铁心源两句欧阳修转身就走。  

铁心源连忙叫住欧阳修道:“那群人我没打算让他们饿死在天山路上,已经有人去接收了。”  

欧阳修皱着眉头盯着铁心源一字一句的道:“大宋罪囚正在源源不断的来到哈密,我们仅仅是接收他们就已经非常吃力了。  

如果因为你的仁心,接收那群人进来,十万人的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资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你的王宫里面有钱,可是你让我上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物资?那些人即便是来到了哈密也是冻死,饿死的下场。  

你去年能让全国的百姓陪你一起饿肚子,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