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开门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发现形势不利,仿佛陷入一张大网之中。  

斗到了现在,姬宣德不得不承认,柳灵均的神通确实超过了他本人。  

眼看败像已露,姬宣德决定鱼死网破。趁着现在还有还手之力,立刻祭出了最后一张六阶上品灵符青冥剑符,想要打破平衡。  

此符威能极其强大,化成了几十丈高的巨剑从天而降。一剑就斩破了紫气玄罡的防护,要不是灵均提前祭出了六阶龙甲符多加了一层防护,恐怕就会被斩了肉身。  

龙甲符用毒蛟逆鳞炼制而成,几百年前紫阳宗修士斩杀了两头六阶独角,一头是来自青璃海,另一头就是毒龙潭的青童。  

虽然受限于蛟龙的修为,这两张六阶灵符的品阶仅仅是六阶下品。  

不过青冥剑符斩破紫气玄罡,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力量攻破龙甲符的防护。  

姬宣德正准备再接再厉,天蓝神剑不断的闪动,几次刺在了龙甲符之上,在这张灵符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痕。  

斗到了现在,姬宣德法力已经消耗了六七成。  

此时此刻,灵均已经确定,元神法器并不在他的手中。  

虽然同为元婴六层,柳灵均、姬宣德法力远不如张志玄深,就算将元神法器交给他们,他们的法力也有些不够用。  

元婴六层修士,状态完好的时候还能勉强催动元神法器,可是姬宣德连续祭出了六张六阶灵符,还要操纵三件六阶法器与敌人拼命。  

就算元神法器在他的手中,法力上已经有些不够用。  

想到了这一点,柳灵均信心大增,双目瞬间变成了紫色,两道紫光霎时射向了天蓝神剑。  

柳灵均修为与姬宣德相同,神识上甚至还更强大几分。  

被紫气神光击中,姬宣德附在天蓝神剑上的神识立刻消散一空。  

姬宣德正要收回此宝,却被灵均抢先用控物术抢在手中。  

失去了这件六阶上品法器,姬宣德败亡的结局已经注定。  

紫焰绫之上放出大股的紫阳天火,很快就将紫气云雾炼化干净。  

被紫焰绫裹住,一缕缕火毒不断的渗入姬宣德肉身。  

眼看再过片刻,肉身就会被紫阳天火烤熟。  

姬宣德不再犹豫,立刻逼出了体内元婴。  

一道灵光从姬宣德头顶射出,元婴瞬间向天外飞遁。  

此时此刻,姬宣德已经存了必死之心,他没有选择逃命,口中的精气不断的喷在最后两张六阶灵符之上。  

一根银针,一道金雷瞬间形成。  

金雷狠狠地打在龙甲符之上,激射出大大小小的光团出来。  

一击之下,竟然龙甲符打出了大大小小无数窟窿。  

雷火劫云朝着柳灵均裹去,却没有突破护体灵光。毕竟是斗法的余波,金雷符大部分的攻击都被龙甲符挡下,剩余的威力已经伤不到灵均。  

龙甲符受损,姬宣德脸上稍微有些高兴。  

就算自己身死,只要拉上了柳灵均,对阳火宫也算是不小的成功。  

姬宣德寿元已经不多,最多三二百年就会寿尽。  

柳灵均尚未转劫,最少还有两千年时间可以庇护宗门。  

姬宣德打的算盘虽然好,可惜灵均手里依旧有不少手段防身。  

除了龙甲符,还有一件六阶下品防御法器可以使用,此战虽然消耗了不少宝物,不过灵均远远没有山穷水尽。  

眼看银针接踵而至,仿佛附骨之疽不断的追击柳灵均。  

虽然还剩下一张龙甲符,柳灵均却不想消耗在此战中。  

姬宣德已经失去了肉身,没有肉身丹田,元婴之中积攒的法力远远不够用。  

如果他现在逃命,还能从柳灵均手下逃生。可是他不依不饶,竟然还留在原地与柳灵均拼命,等于拿着鸡蛋与石头碰。  

姬宣德元婴很快被紫焰绫裹在其中,并没有坚持太长时间就被紫阳天火化成了灰烬。  

第一场斗剑,终究是紫阳宗获胜。  

此战灵均消耗了三枚天雷珠,两张六阶灵符,缴获了三件六阶法器,并没有损耗宗门太多底蕴。  

反倒是阳火宫消耗了八张六阶灵符,损失了三件六阶法器,还死了宗门元婴。  

第一场斗剑,阳火宫就称得上损失惨重。  

姬宣德被烧成了灰,高鸿羲的脸上渐渐阴冷。此人冷笑一声,毫不客气的飞遁上了高空,大笑一声道:“紫阳掌门,是时候了解两宗因果了。”  

高鸿羲叫阵,张志玄也不会示弱,他哈哈大笑道:“正要领教高长老的神通。”  

紫阳宗与阳火宫的恩怨,皆由姬宣德引发。  

现在姬宣德已经身死,只要阳火宫果断认输,紫阳宗也没有借口继续追究下去,毕竟双方已经签订了斗剑契约,无论胜败都不能发动战争。  

不过高鸿羲是心高气傲之人,虽然与张志玄斗法他已经没有把握取胜,不过阳火宫名门大派,根本丢不起这个人。  

高鸿羲手上灵光一闪,一柄双色羽扇出现在他的手中。  

此人法力一涌,猛地摇动双色羽扇,瞬间以高鸿羲为中心,挂了一股奇特的怪风。  

这一股怪风一半白一半黑,怪风刚刚刮起的时候,从表面看没有任何动静。  

黑白怪风不断的旋转,很快就变成了一股巨大的龙卷风。  

龙卷风不断的环绕着张志玄转动,忽然一阵光芒闪动,竟然化出了一黑一白两条蛟龙。  

蛟龙上化出了一股凶煞之气,猛地扑向了张志玄肉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