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因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什么,东南方向出现了不少于六万的秦军?”  

“怎么可能!”  

“这几日,一直有斥候在前方探路,没有任何秦军的痕迹,何以现在一下子出现六万秦军,加上东侧的三万余秦军。”  

“近十万的秦军,你们都干什么吃的!”  

先前斥候所报三万军,虽然为拦阻,但不足为虑,自己自领一支偏军,便可为之拦阻。  

可东南方向又出现六万以上的秦军!  

这…怎么可能,秦军怎么可能出现在他们前面?  

两相加起来,在他们前方的秦军兵力已经十万上下,虽不一定对他们有致命威胁,可牵制住他们足以。  

后方正有秦将李信、蒙恬、赵佗等超过二十万的兵力。  

果然被他们追上,那才是灭顶之灾!  

“叔父,这里距离江水不远,是否是江南的那些人?”  

项羽御马近前,以他们的行军速度,王翦他们军中追击最近的也就李信所部。  

其余人不可能追上他们。  

偏生此刻在他们前方出现两支秦军,想来应该不是王翦大军主力的部卒。  

而是秦军其它所部。  

郯郡这里…以北临近便是被秦将杨端和所率兵行走过,以南一两百里便是江水。  

江南庄氏一族、楚国前任大王熊悍、百越遗族等汇聚一处,很有可能是他们。  

“很有可能!”  

“大父,如今行军如何?”  

项梁颔首,无论是否真的是江南那些人,如今都要有应急对策,看向旁侧不远处的大父,拱手一礼。  

“如旧。”  

“前有秦军,唯有暂缓下江南之地,先行前往江东,那里水网密布,舟行不断,秦军大军难以深入。”  

“我们可有暂缓之机。”  

“龙烨,你率领腾龙军团所部,护持大王身侧,不得有误。”  

“项伯,你率领疾风军团所部,即刻出击那侧兵力略少的秦军,以为快速打开口子。”  

“老夫在你后方跟随,以防两支秦军快速汇合。”  

这里已经靠近江东之地不远了,对于这里的地形,项燕无比熟悉,此刻下江南不可行了。  

有着江水的拦阻,一时间,很难全部大军强渡。  

唯有继续东进,迂回从会稽之地下江南,以为避开秦军的追击,说着,看向左右,快速令达。  

“喏!”  

当即,便是十多万大军按照所令,给予运转,项伯所部骑兵快速前进,以为交锋,拦阻两支秦军汇合。  

大军随后,预备强突。  

“李将军。”  

“杨端和将军得知上将军淮水大破楚军,为防楚将项燕逃向江东,便是令小将携带一支三万人的兵马,南下淮阴。”  

“前几日斥候来报,项燕东逃,我等便是南下,以为策应。”  

当其时,那被楚军抛弃的广陵之城,没有费李信太大的力量,便是南下。  

而且,还有一队传令使从东侧前来,禀明身份,以为汇报后方事。  

“杨将军不愧为老将也。”  

“如此甚好。”  

“昨日,江水那边也传来消息,有一支超过六万人的兵马已经沿着江水东进,拦阻在项燕他们进去会稽的路上。”  

“算着时间,应该也要到了。”  

“军司马,传令,三军火速奔近,这里…就是项燕的葬身之所。”  

李信手持那小将手中的密信文书,对照之后,确认身份,而后面上大喜。  

杨端和果然是历经沙场的老将。  

三万军!  

六万军!  

汇合一处,足以将项燕主力牢牢困住,即如此,他们也不能够这般缓缓行军了。  

“喏!”  

军司马闻此,从李信手中接过军令,便是下达三军。  

“长史,派出传令使,知会后方的蒙恬将军、赵佗将军,速速飞骑支援,尽快赶至,将项燕之力彻底剿灭!”  

项燕手中汇合江东龙烨的援军之后,眼下还有超过十五万的兵力,若然殊死一搏,还真有可能逃走。  

欲要将其彻底的困杀。  

非有数倍之力,围困之,慢慢绞杀。  

“喏!”  

行军长史快速拟定文书,不多时,一位位传令使西行而去。  

“大将军!”  

“战况如此?”  

得负刍亲笔的传位诏书,又有传国王印,熊启虽不欲登位楚王,可…仍不得已登位楚王。  

或许,对于自己来说,是否登位楚王,并不重要了。  

在自己离开秦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自己的命运了,从王驾车马走下。  

行进大将军项燕身侧,消息自己也听说了,前方有近十万秦军拦阻,堪为大敌。  

“先锋正在与之交战,大王不必担忧。”  

“我军之力胜于对方,只待破开前方秦军的封锁,便是直入会稽,那时…秦军纵有数十万之力,也是无用。”  

项燕率领大部兵马在后方跟进,感熊启近前,连忙拱手一礼,随即,单手指着远处,那里已经可以听到厮杀之音。  

“报!”  

“大将军!”  

“那前方的秦军只守不攻,且战且退,我军难以将其攻破!”  

话音刚落,远处斥候快马近前,翻身下马,慌忙来报。  

“传令项伯,不惜代价也要将那支秦军冲散!”  

项燕闻声,顿时眉目挑动。  

己身现在之力,并不畏惧秦军,担忧者便是秦军故意拖延,等待李信大军奔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