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传授菜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餐饮集团培养,在国外沉浸了多年的厨子,以前总是听说要如何如何把中华传统菜品,慢慢推广到世界,让大家认可逐渐认可中华菜。但大家都并没有实际的想法。  

可是今天见到了这道胭脂鹅脯,让在场厨子们恍然有了一丝明悟。  

所谓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这么一道传统菜肴《胭脂鹅脯》不正是一种诠释?  

整个烹饪过程,若是拆解开来看,用了很多西方厨师善用的手法。  

并且成品出来,经过冯一帆的摆盘,甚至美观程度上都要超越不少西方的菜品,彰显出了中华菜的魅力。  

张峰林观察了良久,首先为冯一帆鼓掌起来。  

接着,齐德强和后厨里的厨师们,也都是纷纷跟着一起给冯一帆鼓掌。  

今天在这富景楼后厨里,可真的是让这些厨师们开眼了。  

在厨师们都沉浸在惊讶中,冯若若悄悄凑到爸爸身边,伸出小手拉住爸爸的大手,慢慢将爸爸拉着弯下腰来。  

接着,小姑娘抱住爸爸的脖子,在爸爸的耳边轻声问:“爸爸,我和溪溪、霏霏可以吃吗?”  

冯一帆听到女儿问话,看了看女儿有一点点期待的眼神,他笑了笑轻声问:“这个菜,你们不是吃过吗?之前爸爸在家里给你们做过呀,还记得吗?”  

冯若若撅起小嘴说:“可是那都是好久好久以前事情啦,今天爸爸又做了,那若若、溪溪和霏霏都没有吃呀。”  

女儿这么一说,冯一帆笑起来,伸手轻轻捏捏女儿小鼻子。  

“嗯,那这样吧,先让这里的叔叔阿姨尝尝,然后再给若若、溪溪和霏霏吃,可不可以呢?”  

冯若若听到这话立刻笑起来:“嗯,好呀。”  

接着,冯若若就走到围观厨师那边,对大家说:“你们别光看呀,你们可以尝尝味道,看看我爸爸做的好不好吃嘛。”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女儿的自作主张,把冯一帆再次给逗乐了。  

他没有想到,女儿为了要吃,回去催促大家尝尝味道。  

随后在张峰林和齐德强商量下,大家也是没有客气,把两块鹅脯切成小块,让后厨里的厨师、帮厨们也都是尝了尝味道。  

当然,张峰林和齐德强也是很明白事理,专门给三个小女孩一人留下一块。  

冯一帆看到了,笑了笑说:“呵呵呵,你们太客气了,孩子们都是吃了早餐过来,其实留下一块给她们三个分着尝尝味道就行。”  

张峰林笑着说:“我们都是大人,才是只要尝尝味道就好,小孩子多吃点没事。”  

冯若若、杨小溪和陈瑶霏,三个小姑娘每人捧着一个小碟子,里面就放着一块胭脂鹅脯,诱人的香甜味让她们三个很是期待。  

不过在吃之前,三个小女孩还是嚷嚷着要先洗手。  

冯一帆带她们去洗手,然后还给她们找来叉子,让小姑娘们可以用叉子去吃。  

后厨里富景楼的厨师们,品尝了冯一帆的胭脂鹅脯过后,一个个真的是感觉到确实非常美味。  

原本以为会很油腻,但是因为先是用火烤过,所以一些油脂已经被烤出去。  

还有因为苹果的加入,也是中和了不少吃起来的油腻感。  

并且苹果片加入,也给鹅脯平添了几分水果清香。  

虽然不是非常明显,可是淡淡果香,依旧是令人吃过之后,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明明看上去有些重口,吃起来却并不会重口。  

齐德强两眼放光,崇拜地盯着冯一帆说:“冯大厨,您这道菜可真是很好吃。”  

而在大家品尝的时候,冯一帆已经挑选出一些非常嫩的仔姜。  

法制紫姜,真正的法制紫姜所用的姜很有讲究,必须要用蕲州油姜来制作。  

因为这种油姜中嫩姜会带有一些紫色,故而被称之为“紫姜”。  

而这里的法制,也不是国外某国的名字,而是依法炮制的意思。是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对蕲州油姜进行制作。  

富景楼虽说是淮城最负盛名的大酒楼,但是要说所有的食材都有也是不可能。  

所以在富景楼里,冯一帆很明显是找不到蕲州油姜来制作法制紫姜。  

冯一帆只好是退而求其次,找了一些非常嫩的仔姜来制作。  

“这道菜,最好是用蕲州油姜制作,而且要用嫩姜做,因为蕲州油姜中的嫩姜表面会呈现出紫色,所以才会被称为紫姜。”  

介绍到这里,冯一帆不忘对两位主厨说:“你们记得,让采购的人去采购。”  

张峰林和齐德强听了也是一起点头。  

其中主要负责采购的齐德强说:“好的冯大厨,我会通知采购人员,让他们进行蕲州油姜采购,是一定要采购嫩姜吗?”  

冯一帆点头:“对,最好是嫩姜。”  

接着,冯一帆把选好的仔姜清洗干净,然后用刀将皮削掉。  

而他削皮的时候,也是让不少专业负责削皮的人有些惊讶。  

一般情况下,富景楼这样的酒楼,后厨里都会有专门的人员去负责这些。  

但是冯一帆却自己做,并且他削皮的时候没有用削皮刀,而是就用一把菜刀削皮。  

可即便是用菜刀削皮,冯一帆削掉的皮也是非常薄,几乎是只有皮,而不会带下多少的姜肉。  

削皮过后,冯一帆又是把姜给切片。  

这个切片的过程,又是让那些专业切墩的厨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