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 上官庆苏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重大变故令城楼上所有晋军傻了眼。  

他们怀疑自己眼花了。  

一个单枪匹马的大燕骑兵,怎么可能穿透他们的箭雨,并且以一己之力,一枪将他们的大将军钉在了城楼之上?  

这不是真的!  

大将军武功盖世,何况还有刀枪不入的战甲!  

一个黑风骑怎么可能伤他!  

…很快他们悲催地意识到,这不是伤,而是杀。  

顾娇的得逞不是偶然。  

宣平侯捅破了公孙羽的盔甲,让公孙羽收了刀伤,了尘拼尽全力与公孙羽同归于尽,致使公孙羽受了不轻的内伤。  

当然了,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一击即中也是非常困难的。  

顾娇的实力让所有晋军不寒而栗。  

守城的将领手中的绳索都脱了出去,他总算回神,失声大叫:“大将军——”  

大将军再也听不见他的呼喊了。  

守城将领的心里涌上一股极强的愤怒与一片彻骨的悲凉,公孙家在晋国的地位不亚于轩辕家之于燕国,老将军已逝,百年不遇的将帅之才公孙羽便成了整个边关的魂之所在。  

然而就在方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公孙羽被一个燕国骑兵生生射杀了!  

无法接受!  

顾娇平静地看着陷入巨大悲痛的晋军,这就无法接受了吗?  

一切,才刚刚开始呢。  

号角声起,战鼓震天,马蹄声激荡而来。  

泼墨一般的夜色下,黑风骑与暗影部兵临城下。  

蒲城内乱成一锅粥,南城门留了一半的兵力看守,其余人全部追着顾娇来到了两国边界。  

他们没有落后太多,说明黑风王没跑出全部的速度,他们的小统帅一直在不近不远地跟着,故意将公孙羽放回了这里。  

小统帅这一枪能杀死他,在路上同样可以,甚至更为安全。  

但小统帅没选择在路上动手,而是冒着被晋军射死的风险,等到公孙羽被拉上城楼的最后一刻,一枪洞穿了他!  

这是何等绝望的死法?  

对公孙羽,对整个边关的晋军都是一次沉闷的打击。  

可正如小统帅所想的那样,一切并未结束。  

黑风骑的弓箭手齐齐拉开了弓弦。  

张石勇:“放箭!”  

数百箭矢凌厉霸道地朝公孙羽射去!  

这一箭,是为了大元帅!  

暗影部的将士也拉满了手中的弓弦。  

庞将军:“放箭!”  

这一箭,是为了大将军!  

闻人冲、李申、赵登峰手挽大弓,神色冰冷地拉开箭矢。  

这一箭,是为轩辕晟!为了轩辕紫!为了所有死在你手中的将士!  

“不要——”  

“不要——”  

“大将军——”  

城楼上传来晋军守将几近崩溃的咆哮。  

当年,轩辕军是否也这般哀嚎过?  

他们是否也恳求公孙羽住手?是否也恳求你们不要如此对待轩辕晟?  

万千箭矢穿心而过!  

当年轩辕晟如何,今日的公孙羽只会得到更多。  

不知是太过悲恸,还是太过震惊,城楼上晋军的箭雨停了。  

他们的哀嚎声在整座城池的上空回荡,而顾娇的神色始终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没有怜悯,没有不忍,也没有复仇之后的得意。  

她的神色自始至终都很平静。  

这份平静,是对晋军最大的羞辱。  

守城将领腥红着眼眶,指着城楼下的顾娇,声嘶力竭的吼道:“给我杀了他!杀了他!为大将军报仇!战车!”  

箭雨伤不了你,就不信战车的巨石与强弩也击不穿你!  

战车与强弩的力量远非人力的刀枪可比,甭管多坚硬的盔甲都是能够破坏的。  

可就在他们的战车与弩车推出来的一霎,燕国的攻城军械也与大军一起赶到了。  

为首之人是唐岳山。  

唐岳山不怕死地奔到顾娇身边,进入了晋军的有效攻击范围,他看了眼城楼上的公孙羽,啧啧了两声:“不愧是我兄弟。”  

倒是越来越适应自己的小马仔身份了。  

“你怎么来了?不用攻城吗?”她记得唐岳山是与宣平侯一道攻打北城门去了。  

唐岳山说道:“北城门已攻破,燕国的大军打着呢,老萧去鬼山了,我带了一万兵力去鬼山接应他,他只留了五千兵力,其余五千人让我带回来,说是去追什么公孙羽。”  

顾娇骑在马上,望着城楼上严阵以待的晋军,说道:“既如此,那便开始吧。”  

唐岳山古怪地看了她一眼:“你是打算…”  

顾娇嗯了一声,用最平静的语气,说着最嚣张的话:“择日不如撞日,攻城!”  

蒲城内的战火蔓延了一天一夜。  

公孙羽虽早早地下了撤兵令,可四大城门都被燕国兵力堵死,他们想撤也撤不出去。  

清风道长回到了那条街道上,他推开了商铺的门。  

了尘坐在大堂的地上,背靠着柱子,一只长腿伸直了放在地上,另一只随意地曲起,一只手淡淡地搁在膝盖之上。  

他怀里,四岁的小童睡得正香。  

听到脚步声,他长长的睫羽微动,睁开眸子,扭头看了看逆着月光走来的清风道长。  

他的脸色很苍白,唇瓣毫无血色。  

清风道长的身上杀气褪去。  

他淡淡说道:“我不趁人之危,等打仗结束了,我再取你的命。”  

了尘轻咳出一口血来,随手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