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 奶凶小包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的女儿与太子同辈,那岂不是连明郡王见了小郡主都得客客气气地叫了一声小姑姑?  

顾娇忽然就笑了:“小家伙辈分挺高呀。”  

众人一脸古怪地看着她。  

讲了这么多,你的关注点竟然只是辈分吗?  

那可是燕山君的女儿,皇族小郡主!  

都说伴君如伴虎,何况是波云诡异的燕国皇室,南师娘的心里多少有些担忧。  

孟老先生似乎见多识广,她于是问孟老先生道:“这位燕山君好相处吗?”  

要是脾气太差,就宁可不要这份差事了。  

“燕山君倒是没什么。”孟老先生说着,看了顾娇一眼,“你没把小郡主弄哭吧?”  

顾娇一本正经道:“没有啊,我怎么会把她弄哭?”  

孟老先生点点头:“那就好。国君很是宠爱这位小郡主,从前把她弄哭的人,都被国君杀了!”  

顾娇:“…”  

翌日一大早,顾娇照例练了会儿红缨枪,不知是不是错觉见到了顾承风的缘故,顾娇想到了被自己冷落多日的鞭子,也拿出来练了一会儿。  

之后顾娇便与顾小顺去了书院。  

刚到书院门口,顾娇便被一辆奢华的马车拦住了去路。  

马车上走下来一个锦衣华服少年,竟然是韩彻。  

韩彻似笑非笑地看了顾娇一眼,转身打开帘子,让另一名衣着华贵的男子下了马车。  

顾娇见过他。  

正是曾经来书院找过沐轻尘的明郡王。  

这个明郡王很活跃啊,与世家公子都走得很近,也不管这些世家公子彼此之间有无龃龉。  

顾娇只当他又是来找沐轻尘的,转了个身,打算绕开马车进入书院。  

谁料韩彻叫住了她:“喂,萧六郎!你站住!”  

顾娇不站住。  

韩彻倒抽一口凉气。  

明郡王身边的锦衣卫快步上前,拦住了顾娇的去路。  

顾娇不耐地皱了皱眉。  

“你先进去。”她对顾小顺说。  

顾小顺本想留下,想到什么,眼神一闪:“好,我先去了!”  

锦衣卫没拦顾小顺。  

顾娇转过身来看向二人:“有事?”  

她不羁而张狂的态度令明郡王微微蹙眉。  

韩彻却很满意这样的效果,他要的就是萧六郎触怒明郡王。  

明郡王似乎并不打算暴露自己身份,他很快便敛起心中不悦,对顾娇和颜悦色地说道:“我是沐轻尘朋友,上次来过你们书院。”  

“所以?”顾娇淡淡看着他,只差没明说干她什么事?  

明郡王身为皇族嫡孙,自幼含着金汤匙长大,还没被谁如此轻慢过。  

不过想到对方并不知自己身份,明郡王又释然了。  

他是不给韩彻面子,不是不给自己面子。  

一念至此,明郡王再次露出温和的笑来:“没别的意思,你是轻尘的同窗,我又是轻尘的朋友,想结识一下而已。”  

韩彻闻言撇了撇嘴儿,不是告诉明郡王萧六郎只是一个下国人了吗?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明郡王客气的不是萧六郎,是沐轻尘。  

盛都十大家族,沐轻尘占了三个,若是拉拢了沐轻尘,便相当于同时拉拢了苏家、木家以及王家。  

“没兴趣。”顾娇说。  

韩彻冷声道:“喂!你知道和你说话的人是谁吗?你不要不识好歹!敬酒不吃吃罚酒!”  

“哎,韩公子,切勿动怒,有话好好说。”韩彻唱了红脸,那他不妨唱白脸。  

他笑了笑,对顾娇说道,“上次击鞠赛我临时有事,没能亲眼所见,深感遗憾,听说你有一匹很厉害的马,不知能否让我见识一下?”  

“不能。”顾娇一口回绝。  

明郡王险些给噎出一口血!  

不亮身份是不好使了是吧?  

韩彻火上添油地嘲讽道:“萧六郎,别说我身边这位公子只是想看看你的马,便是想要你的马,你得拱手送上明白吗?”  

顾娇淡淡地看向二人:“所以,你们是来抢我的马的?”  

明郡王皱眉。  

他只是来看看,但眼下他的确想抢。  

因为从小到大,没人敢忤逆他。  

这个下国人也太没眼力劲了,就算他没自报身份,难道他一身皇族贵气不够震慑他的吗!  

书内大门内,瞥见了这一幕的书院学生直呼完蛋了。  

那个人是太子的嫡子,自从太女被废黜后,他就成了皇长孙。  

他想抢六郎的马,就算顾小顺把轻尘公子叫来也是没辙的!  

“出什么事了?你们全挤在这里做什么?不用上课吗?”  

岑院长走过来问。  

学生们转过身,其中一人小声道:“院长,明郡王来了,他要抢六郎的马王!”  

“什么?”岑院长脸色一变。  

他朝门外望了过去,一眼看见了顾娇对面的明郡王与韩彻。  

明郡王昨日根本就没有来看比赛,怎么会知道六郎的马?  

多半是韩彻这小子想要六郎的马,却又不好自己出手,毕竟他出手了也干不过沐轻尘,于是将明郡王引来。  

明郡王想要什么,还没有得不到的。  

完了,六郎的马保不住了。  

“怎么是抢呢?”明郡王淡淡一笑。  

然而他嘴上说着不抢的话,身边的锦衣卫却已经将手按在了剑柄上。  

就在明郡王要下令拔剑时,一辆马车快速驶来,停在了顾娇一行人的身侧。  

马车的帘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