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山剑法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正是道源的特殊性,导致了整个道源界虽然有堪比神通的道法所存在,但大体的环境,还是更趋向于一个没有修士的凡俗世界。  

道源界,几乎是没有修行这个概念的。  

这里最盛行的是武功,极为重视杀伐争斗。  

稍稍一想也能明白缘由,道法功效不一,并不是所有道法都具备攻击力。  

或者可以说大部分道法都只是辅助之用。  

专修道源者往往斗不过善武之人。  

优胜劣汰之下,武功也就大行其道了。  

在道源界少有长生者,基本都是肉体凡胎。  

道源界的战斗,也同样是以武技为主,道法为辅。  

“山海之力,难道是道法吗?”陆青山轻声念道。  

到了此刻,若是他还没将山海之力与道法联系在一起,那当真是猪油蒙了心了。  

“只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山海之力会与道源界的道法产生联系?  

是本就出于此地,还是某种机缘巧合?  

“真是一个奇怪的世界。”陆青山对于这个世界感到奇异。  

不过奇怪虽奇怪,但他剑修的身份,融入这个世界却是一点都不成问题。  

若是换做一个法修来到道源界,法力一被封禁,那当真是没毛凤凰不如鸡了。  

陆青山心中这般想着,觉着有趣。  

如果说道源界的修行体系极为奇异的话,那整个道源界的地形则是同样如此。  

正如他初临道源界时俯瞰所见,整个道源界由无数座山峰构成。  

当然,道源界的土著给其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三千大山”。  

——也没好听到哪里去,换在苍穹天,这种类似的名字,一般都是十万起步的。  

修士们嫌三千太小家子气!  

只是不同的是,苍穹天中十万大山的十万只是个虚词,道源界的三千大山或许是真有三千座山峰。  

陆青山长长吐了一口气。  

在道源界,每一座山峰上都存在一国。  

他现在所在,便是元峰,元国,元都之内。  

三千座山峰,三千国。  

比起苍穹天来,道源界实在是要小的多,纵横不过万里之地,大致被分为东西南北四境,河流在山与山的间隙中穿梭而过。  

道源界与苍穹天是否有着莫名的联系,或者便是苍穹天中的一个小世界?  

毕竟道源界太小了,绝然不可能是九天之一。  

而且,他的山海之力又被道源界规则所承认。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的陆青山所要探究的。  

他现在最重要的是,依循着秦倚天所给的提示,追寻她的踪迹。  

运气很好的是,秦倚天所说的秦城,并不难找。  

因为在道源界,国虽有三千之多,但真正的大国,只有九个。  

秦国、荒国、韩国、赵国、孟国、燕国、齐国、楚国、魏国。  

秦城,便是秦国的都城。  

运气不好的是,九国,都位于道源界的北境,而元国,偏偏是在道源界的南境。  

一南一北,虽然道源界小,但相距也有万里。  

万里之远,若是法力还在,用猴子的话说,那就是十分之一跟斗的事情。  

但问题是,他的法力不在了。  

“首先,需要一匹好马......不对,应该是两匹。”陆青山可不想靠自己的双脚来一次万里长征。  

道源界说是由山峰构成,但此界的山峰绝然不同于常人印象中的山峰。  

这里的山峰极为宽广平坦,在陆青山看来,不像是山峰,更像是悬空的平原。  

所以道源界并不缺少好马。  

元都向南八百里之地,就有一片马场,传承已有两百五十年之久。  

陆青山眼神明锐,闪耀着精光。  

很快,刚入元都不久的陆青山便是离开元都,开始南行。  

他虽然急着前往秦城,但是也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所以做事快而不急,有条不紊。  

第四日,陆青山抵达目的地。  

戈壁草原繁华点点,青松翠柏郁郁苍苍,骏马驰骋,四处插有飞扬的飞马旗,旗山绣着一个马字。  

此处马场归属于元国三大世家的马家。  

马家子子孙孙控制着每一块区域,每一匹骏马,号称这里的每一根小草都姓马。  

陆青山脚步轻盈,落在马场木栅栏围成的大门前。  

立即是有负责看守马场的人迎了上来。  

“什么人?”  

“买马的人,”陆青山笑道:“我要最好的马。”  

金碧辉煌的厅堂,所有装饰都极为华美。  

“在下马洪,还未请教阁下尊姓大名?”一个中年人问道,他面庞黝黑,声如洪钟,颌下短须修剪的十分整齐,正是马场的负责人。  

他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气度不凡,而且口气极大,上来就说要最好的马,但是整个元国但凡出名一点的年轻人他都有印象,唯独对于眼前的年轻人感到十分陌生。  

难道是它国之人?  

“陆青山。”  

“陆公子是来自侯国?”马洪试探性地说了一个邻国之名。  

“我的来历与你无关,我是来买马的,你只需要拿出你们马场中最好的马就行了。”陆青山懒洋洋道。  

若是换个时间,换个地方,有年轻人敢这样跟他说话,马洪只怕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但是他并不蠢,能看出眼前的年轻人有恃无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