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司浩言忍着那种恶心感,往后退了半步。  

“国师可有查出什么异样?”  

左逸宸放下芸妃的手,将那遮盖物盖了回去,将触碰过芸妃的那只手伸到司浩言面前。  

司浩言忍住往后退的冲动,抬眸不去看那只手。  

“国师,这是何意?”  

“呵。”左逸宸坏笑着将那只手抬高,伸到司浩言面前。  

“你闻闻。”  

司浩言的双眉都快拧成麻花了,却还是耐着性子凑了上去闻了闻。  

嗯?怎么什么味儿都没有。  

司浩言抬眼看了一眼左逸宸,发现他依旧保持着那神秘的笑容,便再次凑近闻了闻。  

可是,这的是什么都没有啊。  

司浩言将头抬了起来,疑惑地问道:“国师手上,是有什么吗?”  

“哦,倒是本国师的失误了。”  

左逸宸将手收回,憋着笑容转了身去。  

这大启的三皇子,那纠结的表情,明明嫌弃又强迫自己的样子,让左逸宸觉得,真的太爽了!  

“失误?国师这是何意?”  

司浩言不太明白左逸宸的意思,但这件事可大可小,司浩言认为,他需要慎重对待。  

司浩言的想法倒也是没错的,毕竟在场的两个人当中,肯定是左逸宸更熟悉鬼族一些。  

左逸宸缓和了下情绪,便吩咐临渊,去将白黎月等人,带去临华殿。  

虽然不明白左逸宸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司浩言对这个命令倒是没什么意见。  

左逸宸还是有些奇怪,一路上,司浩言竟然什么话也没有问,这有点不太像司浩言了。  

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了。  

毕竟,他已经明白了鬼族的最大秘密。  

左逸宸怀着满满的自信再次踏足临华殿,心中的紧绷感却已经消失不见了。  

能在这“临门一脚”时,发现这个秘密,看来破灭鬼族的计划,稳了七八分了。  

“逸宸哥哥,你叫我们来司浩言这是又有新的计划了吗?”  

白黎月带着冷芙和东瓯一进入临华殿的主殿,便朝着左逸宸问道。  

白黎月主要还是激动的,毕竟若是左逸宸有了计划,是不是就代表着,摧毁“六星环月”有希望了呢?  

“嗯,黎月,你们先进来再说。”  

白黎月闻言,明白左逸宸是要开结界符的意思,便带着东瓯和冷芙走到司浩言和左逸宸面前。  

结界符一开,临渊和临崖也现了身。  

左逸宸的这两个暗卫,对司浩言和白黎月来说,也算是有过几面之缘。  

尤其是临渊,与白黎月见过的次数可以和飞衍相提并论了。  

“三殿下,黎月,东瓯大人,冷芙姑娘。”  

左逸宸虽然之前还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样子,但一旦进入了正题,他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你们知道,鬼族的核心人物是谁吗?”  

“太子司浩舒?”白黎月第一个回答他的问题,也许开始她是认为,鬼族的核心人物是那个叫巫定的鬼将,可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白黎月认为,这一切的源头应该是司浩舒。  

“你们呢?也同意这个意见吗?”左逸宸听完白黎月的回答,又逐一转向其他众人。  

“嗯,本宫虽不清楚鬼族内幕,但大抵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吧。”  

“好,那暂且就当鬼族的核心是渊献。  

那么,你们想过没有,渊献从何而来?又是谁创造了渊献呢?”  

“创造?”司浩言很精准地捕捉到了左逸宸话里的意思。  

据他所知,鬼族都是人死后变化的,或者说纯种鬼族,则是由两名鬼族生育的。  

那这“创造”,又指的是哪一种呢?  

左逸宸朝司浩言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这个大启皇子,还是有些脑子的。  

“芸妃,端木芸。  

那个原本已经死了十数年,却依旧活在大启后宫的女人。  

你们认为,是谁,一定要让她‘活着’?”  

“渊献太子。”  

“巫定长老。”  

回答各不相同,但矛头,都是直指司浩舒的。  

毕竟,巫定也是效忠于渊献太子的,也就是效忠司浩舒的。  

“好,我们就当做是太子授意的。  

那么,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众人皆是沉默,唯有东瓯,说出了他的猜想。  

“本尊虽不明其中真相,但左不过是因为需要隐藏、掩盖什么吧。”  

“不愧是‘东瓯大人’!这个答案,已经非常接近了。”  

左逸宸转眸望向司浩言,给出了一个,他一直没有问,但是也需要知道的答案。  

“三殿下。你知道芸妃与鬼族的关系吗?”  

“什么关系?”  

“你们大启的四、五两位公主,司念文和司忆文,是芸妃的女儿对吧?”  

这个问题的答案谁都知道,根本不需要有人来回答。  

司浩言静默地等待着左逸宸的下文,左逸宸很也没有在此停顿很久。  

“可他们的生父,只有一位是大启皇。  

另一位,则是三长老,鬼将巫定。”  

虽然有点震惊,但司浩言依旧十分沉着。  

这最多也只能算是皇家密辛,与鬼族又有什么关系呢?  

见司浩言只是盯着他不说话,左逸宸接着又:“三殿下可猜得到,为何巫定的子嗣,会从端木芸的肚子爬出来?”  

既然是左逸宸问出来的,司浩言并不会认为,这件事,只是单纯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