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 刘大队长的商业版图,这会儿才真正露出端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3Q3qzone,最快更新!  

“即使为了市场,也不能降低太多性能吧。你这提出来的,就只是一个发动机带四个轮子了。”  

契科夫不满地反驳。  

“对,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简陋。这是对客户的不负责。”  

另外的技术人员也开口。  

他们很不习惯。  

明明可以让汽车性能更好的。  

非得把性能降低下来。  

“我今天只解释一次,以后不会再解释。请大家明白,大家目前是为我们工作…”  

刘春来强调着。  

苏联的技术人员们顿时不吭声了。  

技术性能是他们的追求。  

得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布里维奇的脸色很难看。  

他的工作不力啊。  

苏联过来的技术人员,那是也有奖金的,这些奖金,关系到他们的收益。  

“改革开放进行的时间有这么些年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大家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我们作为市场化的企业,任何产品,如果没法获得客户的认可,请问,如何带来收益?没有收益,如何解决技术研发的经费?”  

刘春来问着技术人员们。  

天府机械厂管理团队跟汽车团队,同样也是有这样想法的。  

搞先进的!  

性能越高越好。  

至于市场什么的,需要考虑么?  

好东西,自然有人买的。  

要不然,也不会争论这么长的时间。  

拖拉机的成功,让他们膨胀了。  

有苏联的先进技术,谁还愿意去生产技术落后的?  

“要是技术太落后,更没有人购买。不是说竞争吗?哪里来的竞争力?”  

契科夫不傻。  

直接反问刘春来。  

性能落后,有竞争力?  

“契科夫,你知道你们原来的厂子为什么直接就停工了吗?”  

刘春来问他。  

“那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生产了太多…”  

契科夫尴尬地反驳。  

其他人都不吭声。  

这涉及到国家颜面。  

不好回答的。  

“并不是。你们国内很多厂现在都已经停产,并不是因为生产了足够多的数量。整个苏联,有多少汽车属于私人拥有?”  

契科夫怒了。  

姓资姓社的问题,现在依然没有定论。  

其他的苏联人同样脸色也不好看。  

“那是因为没有开发市场潜力!国内没有市场,为什么国外也没有?欧美有很多先进汽车,咱们不说,可广大的第三世界呢?车辆,是加快经济发展不可少的工具…”  

刘春来没有理会他们。  

这番话,让陈玉和等人也都陷入了沉思。  

看起来这不相关。  

“如果我们开发的是十多万一辆的汽车,请问,我们国内市场上有多少人买得起?万元户越来越多,不管是拉人,还是拉货,十多万的车,他们用得起么?”  

“可以作为拉客或是拉货来运营啊!”  

有人提出来了。  

面包车,不就是干这些的么。  

“十多万,需要多长时间赚回来?别的不说,从幸福镇到县城里,就算每趟现在收费5角,哪怕把车里装满,一趟拉十多个人…”  

刘春来又开始给他们算账。  

按照这样的算法。  

哪怕不算维修保养的费用。  

一辆车,十多万,跑报废,都把本钱赚不回来。  

“成本太高,谁会购买?而且拉的人本来就不多。作为私人使用,那些有钱的个体户们,他们能买这车,为什么不买更豪华的汽车?”  

刘春来问道。  

没人能回答。  

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问题。  

“技术,我不懂。但是我懂市场。再好的产品,都生存不下去。瓦兹面包车的技术,确实非常好,不管是动力还是运载力,西方国家不引进,可以归咎于双方阵营的问题。可为什么在第三世界也没有多少市场?第三世界需求不多么?”  

刘春来问苏联人。  

“第三世界买了很多的…”  

契科夫不甘心地说道。  

亚非拉美很多国家引进了瓦兹面包车。  

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  

可采购的数量,确实不多。  

当初研发的时候,就考虑到,必须在极度恶劣的环境跟极差的路况下,也得能跑起来。  

“多么?并不多!很多国家确实都能见到瓦兹面包车的身影,可根本不多,而且都是很多年前苏联援助的。”  

刘春来撇嘴说道。  

花十多万买面包车?  

换成他,是不会干的。  

哪怕只是做小生意,也不会。  

成本太高了。  

五菱为什么能成功?  

长安为什么能占据很大市场?  

就因为从一开始,他们的车便宜,很多交通不便的地方,都是用这玩意儿拉人拉货。  

耐操!  

便宜。  

一辆长安面包车,可以拉几十人。  

五菱宏光,同样也可以。  

甚至,五菱红光后来居上,超越了长安,成了一代神车。  

无论什么时候,低端用户,才是最多的。  

“价格太高了!即使喜欢,即使性能好,也买不起。而私人汽车,基本上都是选择更舒适的小轿车…”  

刘春来看着说不出话来的苏联人。  

明确告诉他们,为什么瓦兹技术那么好,却没有多大市场。  

在苏联跟加盟共和国境内,如果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