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偷天一线(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历三九一九年的黄河之会,涌现了太多耀眼的天骄,在七年后的今天,已然渐渐成为现世主角,当权各方,越来越多地开始搅动天下风云。  

究竟谁是此中最天骄,历来争论不休。姜望固然赢得了最多的荣耀,其余斗昭、重玄遵也都很有争论空间,更别说那位率先打破历史记录的李一。  

但其中有一个人,是“论外”的存在。  

那就是谢哀,号为“冬皇”的绝巅强者。  

据说是两千多年前霜仙君许秋辞的转世,如今再登衍道,与当代年轻人已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不具有比较的余地。  

冬皇成道之争,应该是道历三九二一年,现世西北最为重要的事件。  

但彼时的雪国锁境闭国,以至于如此大事,个中详情,从来不为外人知。  

许象乾他们当年固然是遇到了乔装逃亡中的谢哀,但对于谢哀如何翻盘,如何登临衍道、自证许秋辞转世身,仍然是一知半解。  

只知道谢哀一度被追杀得上天入地,雪国直接锁境,也未见得是对彼时的谢哀有多么友好。但从她逃亡途中还有闲情与照无颜论道来看,恐怕是一切尽在掌中。  

而冬皇证道之后的第一战,便是远赴荆国本土,挑战龙武大都督钟璟。正是这一战,中止了荆国的西扩战争。  

也难怪黄舍利对雪国念念不忘,嚷嚷着借兵、扫平什么的。  

雪国已经成为西北五国联盟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另一个支撑点是景国。  

姜望举起半透明的冰杯,慢慢饮了一口冰焰酒,让思绪泠泠散开。  

冰焰酒乃雪国名酒,当初白玉京开张,白玉瑕就打算引进这种酒水,作为镇店之酒,后来考虑到进货价的高昂、以及运输成本…改为运雪。  

是的,姜阁员已经驾临雪国。  

离开龙门书院后,他就直飞来此。  

此时他所在的位置,名为“问仙楼”。  

问仙楼是寒花城里最好的酒楼,也是照无颜当初遇到谢哀的地方。  

姜望明确知道一件事情——当初照无颜来到雪国,是将之作为万里路的终点,已经下定决心,就在雪国神临。  

她也在诸多选择之中确立了道途,正式准备晋升。但在遇到谢哀之后,改变主意,去了天碑雪岭闭关,选择杂糅百家、自开渊流。  

而天碑雪岭,正是谢哀转世前身许秋辞的道场。  

当然不能说冬皇谢哀就对照无颜的现状负有责任,照无颜走向如今的修行路,她所经历的、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她修行的一部分,都对她产生过影响。  

没有因为谁行差踏错,就去追究启蒙先生的道理。  

就像龙门书院山主,也没来雪国找谢哀的麻烦。  

但毋庸置疑的是——照无颜走上杂糅百家的这条道路,谢哀给予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姜望本能的觉得,这种影响并不简单。  

或许是因为冬皇在神霄世界的隔空出手,或许是因为太虚幻境在雪国受阻,或许是因为出发之前斗昭给的情报费…也或许只是无端的猜想。  

总之他的确是有所怀疑的。  

而这种怀疑,他没有跟许象乾讲。  

许象乾的状态并不好,且涉及照无颜,他很难有冷静的态度。姜望只是修书一封,让暮鼓书院的季貍,帮着照看一番。也传信于青崖书院,让许象乾的师长知晓许象乾消息。  

雪国种种,他欲独行。  

太虚阁员的身份,足以确保他在现世任何一个地方的安全。有杀太虚阁员者,则视公推太虚阁员的诸方势力于何物?  

在此之外,太虚阁和太虚无距,是他的双重保障。  

而他的剑,让他敢于面对世间所有。  

寒花城是一座冰城,门楼殿堂,屋宇街道,皆为寒冰雕刻。此城是雪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外来者所能接触到的最大的雪国城市。  

此城往西,皆禁行。  

雪国对外开放、与外界互通有无的三座城池里,寒花城即为其一。  

太虚派在雪国建设的两座太虚角楼,则在另一座名为“雪寂”的城池里。那是城如其名的冷寂,整个城域都没有多少人。雪国对外出售的雪兽血肉,基本都贮存在那里。  

再加上一座驻扎了大量军队、愿意容纳凶徒,不拘外来者身份,气氛也更为严酷的冰阳城…这三座城池,就是雪国之外的人,唯一能够了解雪国的地方。  

几年前冬皇成道之争,就连这三座城池,也是关锁起来的。  

相较于堆积兽尸的雪寂城,和厮杀不歇的冰阳城,气氛宽松、安全稳定的寒花城,繁荣几乎是一种必然。  

它是雪国面东最大的窗口,是境外之人与雪国交流的最大门户。  

所以这座城池也是鱼龙混杂。穿梭着各色人等,不乏豪客酒徒、杀手巨贾。  

寒花城里的冰屋,多数埋半截于地下,这是御寒的需要。冰屋屋顶则是雕刻种种雪兽,千奇百怪,别有风情。  

在姜望看来,最大的作用是避免让这些地窖般的冰屋看起来像坟冢。  

问仙楼不同,它是冰雕的、不输于中域繁华地的酒楼,以特殊阵法保证酒楼里的温暖。自然,它的消费也很美丽。  

酒喝了三杯,闲话听了四五茬,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想等的人也没有等到,但耳边却响起一声——“姜…真人?”  

姜望抬眼望去,却是一个穿着金钱绸服、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男人,脸上有一种小商人固有的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