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坐菩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山渭孙牙都咬碎了,勉强让自己不要露出嫉妒的表情。  

众人议论纷纷。  

她历数几次见面,但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嗔怪道:“你这薄幸郎君,怎说只见了三次?”  

就连正往回走的黄舍利,看着姜望都饶有深意——好你个姜望,瞒得我好苦。成天在我面前装老实、扮木讷、演不解风情,原来也是同道中人!  

一见倾心,再见相熟,三见留情,四见凤凰落梧桐!  

这手段实在是高妙。  

夜阑儿这一句,实在是有些太显熟稔,全殿的目光都随之落在姜望身上。  

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团乱麻。若非黄河大总管福允钦提前出来镇场,架早打了不知多少回。见血殒命,也不算稀奇。  

仁心馆向来与人为善,悬壶郎遍传仁名,但也不是没有旧怨。  

现在大家都知道,仁心馆本阁医师易唐,天资横溢,有“小圣手”之称。那么,“圣手”是谁?  

乃是仁心馆医道真人,卢公享。  

悬壶济世三百年的卢公享,在景国伐卫战争里,被诛魔统帅殷孝恒生生逼杀!  

彼时仁心馆援卫,殷孝恒大破卫军,指卢公享而誓,其言曰——“竖子以为仁乎?今日你救一人,我杀十人。且看几人因你活,几人因你死!”  

最后卢公享自杀而死,才结束了这场残酷杀戮。  

仁心馆对景国,当然不可能没有怨。但要说想要进一步做些什么,却也是做不到的。  

坐在附近的龙伯机道:“欸,悬空寺的和尚我倒是看到了,须弥山的来了吗?”  

中山渭孙抬了抬下巴:“喏,在那个角落里呢,埋着头的那个…嘘,别一直盯着看,他该坐立难安了。”  

“他们怎么没有打起来?”龙伯机问。  

须弥山与南斗殿的现世入口相去不远,势力影响范围互有交集。再怎么各自隐世,也少不了摩擦。他当然乐于看戏。  

“不知道呢。”中山渭孙遗憾叹息:“本来都凑到一起了,我跟着盯了半天,结果悬空寺的那个又走了。太可惜,和尚打架多有意思!我就喜欢看这种怎么使劲都薅不着头发的。”  

龙伯机沉默了一下,转而又想起什么来,随口问道:“说起来,洗月庵现今在草原是不是发展得很好?有没有成为佛门第三座圣地的可能?”  

作为佛门两大圣地,悬空寺和须弥山当然是高不可企的。  

许多年以来,只有枯荣院曾经赶上,一度号为“佛门第三圣地”,可惜一夜之间被抹去。此后诸般寺庙,万千宝刹,皆不闻圣名。  

但洗月庵历史悠久,很早就存在。底蕴厚重,可谓圣地之下无二。熬过了枯荣院“荣而复枯”的时期,在当今这个天下大争的时代,开始奋起直追。  

北出竹林之后,洗月庵正式从隐世状态走出。揭开面纱,借牧国万教合流的东风,在草原上肆意生长。  

它能否在现今这个时代里,跃升为第三个佛门圣地?  

这不仅仅是龙伯机关心的问题。  

中山渭孙耸耸肩:“我对洗月庵没什么关注,舍利姑娘应该比较清楚吧,她刚好在草原上负责黄面佛的信仰传播。”  

他想了想,补充道:“但你长得不够英俊,她可能懒得理你。”  

“你是挺英俊的。”龙伯机慢慢地给自己倒酒:“黄姑娘都跑到别人队伍里去了。”  

“…你不懂。”中山渭孙保持了风度:“她是去探情报的,我俩分工明确,各主内外。你没看她见谁都打招呼么?”  

“摸手也是探情报么?”龙伯机问。  

“你不懂,摸手的门道可大了。进可以摸骨算命,退可以感受皮肤纹理血气,还能够拉近彼此关系,让对方疏于防备从而说出有用情报…”中山渭孙满嘴胡诌:“不信你把手伸过来我摸摸看。”  

龙伯机呲牙道:“我杀了你。”  

中山渭孙哈哈一笑。  

龙伯机正倒着酒,忽而提壶的手顿在那里。  

“怎么了?”中山渭孙问。  

“你相信缘分吗?”  

“得了吧。你就不是个有缘分的长相。”  

龙伯机倒是没有动怒,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注意中山渭孙的言语,看着殿口的方向,一时愣怔。  

“洗月庵的人,来了。”他喃声道。  

此时走进殿中来的,是怎样一个女子啊。  

穿一身灰扑扑的僧袍,踩着简简单单的布鞋,自不会有什么脂粉——又何须脂粉?  

在这张脸上,什么样的粉黛都庸俗。  

她的僧袍十分宽大,本该遮盖一切,但就像眸里的清愁藏不住。行走之间,也有隐约的山峦起伏。  

今日没有戴那张菩提枝面具。  

或是龙宫宴上,诸天骄都示以真容。或只是单纯的…不想遮掩。  

因而她的容颜,便如此清晰地呈现在这里。像一幅绝世的画作,铺开在龙宫的华光中。  

她的五官有太浓烈的艳色,可是神情却是如此孤寂。  

那一双用妩媚勾成的美眸,其间古井幽凉。  

她此刻的美丽是矛盾的。  

她是好矛盾的一个女人。  

履足于天骄群聚、堂皇璀璨的龙宫宴,却像小鹿误入迷途里,她是一名迷路的小尼姑。  

“此人是谁?”有人在问。  

“未曾见过,但想来…无非那几家。”  

“她一定很少出现,不然我不可能没有印象。”  

众天骄议论纷纷。  

而她就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