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众生有憾(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摩云城中,虎太岁欣喜若狂。  

他的狂笑声响彻夜空,几乎覆盖天息荒原。  

此刻坐在那处围墙豁口的他,再无半分平日的深沉威严。  

太畅快了!  

当初花费巨大代价,真是在战场捡了一块至宝…太值得!  

他无法不欢喜。  

多少年的筹谋,多少年的苦功。他怀揣着不会被理解的理想,放着好好的紫芜丘陵之主的好日子不过,独自走了多远的路?  

而今能成矣!  

创造一个全新的种族,究竟有多难?  

此为近道之举,虽超凡绝巅亦难以企及。  

不妨翻翻历史隐秘,看看远古先贤为了创造人族,费了怎样的苦功。  

妖族极盛之时,天庭横压八方,统御诸天万界。  

为了巩固统治,妖族先贤上穷天道之妙,下究自然之理,以完美妖族为蓝本,创造了撑天立地的“人”。作为妖族之仆从,辅助妖族天庭,统御诸天。  

后来被人族所反噬,当然是一场巨大的事故。  

妖族为自己的狂妄轻率,付出了最为惨烈的代价。  

但谁也不能否认,创造一个全新种族的伟大。谁也不能忽视,一个全新种族的潜力。  

在妖族被困锁了几个大时代的现在,灵族的诞生,是能够带来翻盘的可能的!  

而他在横跨几个大时代之后的今天,在妖族已经被困锁于天狱的窘境中,依然完成了这样的壮举!  

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虽然耗费了难以计算的巨大代价,但只需要这一次成功,一切就都值得。  

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种族,尤其是如现在的“灵族”这般完美,需要什么?  

妖之妖征、魔之魔气、人之血肉、神之神婴?  

还有什么?  

需要意志!  

要扛过七百多个日夜的屈辱和折磨,打造具备完美可能的体魄。  

还需要一颗在任何时候绝不放弃自我,努力寻找机会,勇于抗争的心!  

如灵熙华那般,早早地屈服于力量,为一具尚只是拼凑状态的肉身而沾沾自喜,坐在充满裂隙、随时会崩塌的大厦顶端,而竟早早地自荣自享。  

那么一辈子也就是如此了。  

就算再强大,走得再远,也只是一个拼凑的怪物。  

熊三思说的没错…不过是杂种。  

但熊三思成功了!  

熊三思是世界上第一个灵族,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因为在他燃烧一切所创造的生命奇迹中,虎太岁已经看到了灵族成型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个种族真正诞生,到达可以自行繁衍发展的地步,只是时间的问题。  

他虎太岁亦随之升华,通往绝巅之上的道路,已经被打通!  

他感谢熊三思!  

旁观者如蝉法缘,表情相当复杂。这神霄一局各有落子,各凭本事,胜负如何也不必多说。可怎奈何他丢了知闻钟,虎太岁却见了通天途!  

尤其是对鹿西鸣来说,作为邻居,她与蛛懿早就互通情报,对虎太岁的极孽妖魔心有一定的了解。  

且她们猜测虎太岁的布局,应该落在羽信或者蛛狰身上。  

现在蛛懿早早出局独她留在这里验证结果…不尽如意。  

虎太岁在蛛狰身上的确有落子,但被行念禅师借用,最后于他寸功未建。  

他在羽信身上有没有落子,无法再确认,因为羽信连那片林子都没走出来。  

同样经历了改造的犬熙华,只是虎太岁以策万全的重要手段。  

而他最重要的布局,竟还是落在疑似幌子的熊三思身上。  

假作真时真亦假。  

不得不承认虎太岁筹算深远。  

谁又能想到,虎太岁此局的最后一步,是来自熊三思的自发燃烧呢?  

同弈此局者,即便有针对性的算计,也会选择帮助熊三思,用极少的资源,发挥极大的效果。就好像麂性空给予熊三思的信虫…但这恰恰帮助的是虎太岁!  

各怀心思的天妖没谁出声,便看他狂笑。  

而神霄局,还在继续。  

血肉万神窟中。  

虎太岁通往绝巅之上的道路已经打开,他喜悦的声音穿透了时空,他的广阔未来,与灵族的诞生共振。这个神霄世界,仿佛也在为他庆贺。  

密密麻麻的神龛,一座一座的黯下去。  

像是漫漫长夜,熄灭了万家灯火。  

鹿七郎悬立在飘散的神光网之下,不再出剑,和他的复杂表情一起,慢慢笼上晦暗。  

神婴已死,神元逸散。  

就连八卦神台下的神力金海,也在迅速退潮。  

熊三思跪倒在半空,痛苦地闭上眼睛,连枪都已经不能再紧握!  

为什么他如此绝望?  

因为他亲手帮虎太岁走完了最后一步,让虎太岁看到了通往绝巅之上的路。就算他立刻杀了自己,都不可以改变这个事实!  

所有内心的坚守和指望。  

支撑他熬过那些屈辱和煎熬的,那一点点的光明。  

仿佛也随着那些神龛的晦灭,渐次地黯淡下去了。  

这血肉万神窟,如此幽暗!  

哈哈大笑的灵熙华,没有趁他之危,只将自己拔出凹坑,燃着一身黑色灵焱,摇摇晃晃地往外走。嘴角笑未止,眼中泪未干。  

不必杀熊三思,这家伙已死去。  

不必再去争取什么,三恶劫君的道路已出现了。  

可是他灵熙华,难道不是世间第一个灵族吗?  

从来不是?  

却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