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须尽欢(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茫茫人海,本就是各有各的悲欢。  

此世芸芸众生,身外一切之人…  

于我皆为看客。  

此心哀伤无复言,此恨绵绵无人知。  

无须人知!  

演兵屠魔甲下的中山渭孙看到,燕少飞用哀伤的眼神看着这一切,箍发的玉环骤然炸开,长发乱舞。  

他眼中的哀伤消失了,变得灿烂、喜悦。  

那种极致的、满溢的欢喜,几乎要从他的眼中流淌出来。  

然而不知为何,看到这种“欢喜”,反倒叫人心中更沉重了。  

于中山渭孙而言,对手情绪的变化却在其次,重点在于这一刻,他清楚地感受到,对手的气势在急速飙升!  

被他铁拳镇压的那一柄剑,其上传来的力量顷刻浩荡如长河怒海!  

得意剑骤然绷直,顶盔掼甲的中山渭孙,整个人被弹飞十三步!  

砰砰砰砰砰!  

步步踩在实地上,步步用力,方才险险站稳!  

发生了什么?  

演兵屠魔甲状态下的他,各方面实力都已经急剧飙升,何以会被对手压过一头去?  

中山渭孙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开始。  

长发乱舞,眼中充满极致喜悦的燕少飞,忽然张狂大笑起来。  

这本是非常突兀的一幕,但却非常自然地发生了。  

他的势,他的意,他的道元,他的血液…他的一切,都在自我消耗,于此时灿烂招摇!  

神通,须尽欢!  

倾尽一切,只求刹那芳华。  

若不能尽欢便尽死!  

这是真正搏命的神通,施展此神通,修行者消耗一切、沸腾一切、倾尽所有…将一生光华绽放在一刻,全方位提升战力。  

若能战胜对手以“尽欢”,则芳华可如故。  

若不能战胜对手,则立死当场。  

同为全方位的战力增幅。  

付出如此恐怖代价的须尽欢神通,仅以增幅效果而论,肯定远远强过一般的增幅神通,更不是中山渭孙的演兵屠魔甲可比。  

所以燕少飞一振长剑,便已逼退中山渭孙。  

本来实力相当的两个人,在此时拉开了差距,  

在须尽欢的状态下,燕少飞纵剑直趋。  

一剑洞穿缤纷血与花,如此灿烂夺目。  

但但不知为何,脚步竟似忽而不稳,有些踉踉跄跄,有些跌跌撞撞。  

像是喝醉了!  

在视觉之中,动作好像已经变缓。  

但在感知之中,这一剑变得如此之重,如此之强。  

他大笑着,欢喜着,得意着。  

可他的剑却哀伤着,挣扎着,痛苦着。  

如此一剑来,杜鹃泣血百物哀。  

看着那摇摇晃晃的一剑递过来。  

中山渭孙发现自己只能退,只能后退!  

如此的沉痛他担不起,如此的悲伤他承不住。  

这是怎样的剑势?  

中山渭孙在后退之中,鼓起兵煞,在演兵屠魔甲的状态下,打出九合杀拳。  

兵煞起于身后,覆笼高空,遮云蔽日,向前席卷。  

这是凝聚大势的一拳,是洪流席卷的一拳。  

大军所向,当者披靡。  

所谓“黑云压城城欲摧”!  

但那柄剑,竟然刺了进来。  

歪歪扭扭地刺了进来。  

把黑云都分开,把煞气全刺透。  

瓦解了他的拳势,燕少飞就那么大笑着,踉踉跄跄地撞了进来。  

一剑已横颈!  

中山渭孙感到脊背生凉!  

这个对手,这个事先没怎么关注,后来也没能查到更多背景的魏地豪侠。  

他用的是名为“得意”的剑。  

他摘的是名为“须尽欢”的神通。  

他满眼喜悦,满脸欢笑。  

他的剑势,却似负孽而行,悲哀沉重。  

这个人经历了什么?  

这个人有怎样的故事?  

这是什么样的剑术!?  

遥远星穹的星光圣楼,中山渭孙的圣楼与燕少飞的圣楼交相辉映。  

而体内五府震动。  

中山渭孙直直看着燕少飞,眼神刹那间幽深如狱。  

他发动了在之前几轮战斗中已经显现过的神通…  

典狱!  

拷问对手之神魂,赋予其人无穷折磨,无尽痛苦。  

随着神通的不断开发,典狱也会越来越“丰富”。  

在第一轮的战斗中,典狱一出,来自西北五国联盟的对手就已经崩溃当场。那还是出身苦寒之地,以意志坚定著称的西北五国之天骄!  

对手洋洋得意之时,正是典狱发威的好时候。  

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选择了。  

中山渭孙握紧铁拳,随时准备接上攻伐。  

典狱神通落下。  

燕少飞的表情丝毫未变,他仍然灿烂欢笑着,满眼充盈喜悦。而跌跌撞撞,一剑已临身!  

典狱神通于他,竟然没有丝毫作用!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典狱已经产生了作用,但燕少飞承受住了那种痛苦。  

这只能说明,其人现在所感受的痛苦,更深刻、更煎熬!  

中山渭孙恍然生出一种明悟。  

此人现在的这种状态,或许本就是以痛苦罪孽为柴薪。  

继而他下了定论,此状态下的燕少飞,不可敌!  

于是轰出一记“铁骑突出刀枪鸣”,毫不犹豫拔空而起,将身移转。  

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战斗意志已经一变再变。  

从强势击败对手,到认真击败对手,再到现在…熬过对手的神通状态,等待良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