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解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庄高羡转过身,看向与宋横江几乎同时赶来的杜如晦:“杜相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杜如晦拧眉沉思。  

他思考的并不是答案,而是该不该说,该如何说。  

最后他说道:“这洞窟竟能够瞒过当世真人的感知,老臣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一个可能。有古籍记载,在庄境曾有上古魔窟留存,老臣一直不知在哪里,想不到…竟在这清江之底!”  

宋横江认命般地垂了眼眸。知道一切都无法再挽回。  

这处上古魔窟,是他早年与友人一起意外发现,现世应已无第二人知。  

但没想到庄高羡登临洞真,又在今日突然登门,不惜耗用神识,洞察整个清江水域,将这里寻找出来。而还有一个杜如晦,见闻渊博,连魔窟这等上古秘闻也能知晓。  

“原来是上古魔窟!”  

庄高羡恍然大悟。魔的本质已经非人,魔窟自然也有殊异。洞真境把握天地本质,能够洞察现世,但对于魔窟,反倒隔阂极深。  

不过能寻到此处,已经是强大的表现。  

若是换做神临修士,哪怕以灵识覆盖,也根本发现不了魔窟的存在。  

“水君。”  

他正容看回宋横江:“看来朕不能同意了。事涉上古魔窟,涉及庄境千千万万臣民安危,朕一定要亲眼看过,才能安心。”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大义凛然。  

“魔潮覆灭已经万古。荆牧联军镇压,没有任何一头真魔能够走出边荒。人族之地的所有魔窟,早就毁尽魔气,陛下实在是没有什么担心的必要。此处地窟,是水府将养亡灵…”  

宋横江说到这里就停住。  

因为庄高羡并没有继续听他努力编排的解释,而是直接一巴掌,将整面峭壁上的所有水藤全部扫清!而后大步走进了魔窟中。  

那些水藤发出声声不甘而尖细的惨叫,又戛然而止。  

在当世真人面前,没有半点挣扎的余地。  

宋横江沉默与杜如晦对视。他知道杜如晦一定会牢牢盯住他,防止他逃跑或者做出别的什么事情。  

但他的面上,殊无怒色。反倒在此刻,眼中出现了一抹奇怪的笑意。  

“你想跟进去看看吗?”他问。  

杜如晦心中莫名有些不安,但面上丝毫不显,只道:“愿与水君同行。”  

“那就来吧。”  

宋横江转身大步也走进魔窟里。  

即使是以杜如晦的智慧,这会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本是在追踪击杀董阿的凶手,怎么就找出庄境里的上古魔窟来了?  

正在臣服融合中的清江水族,会在上古魔窟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最重要的是,宋横江的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他和宋横江都是神临修士,本来足不履尘,但此刻听着前面传来的沉重脚步声,也丝毫不觉得奇怪。  

能让宋横江割舍掌上明珠的秘密,一定极为沉重。  

甚至于,沉重得让他这样的强者,也无法从容。  

杜如晦刚刚跟着宋横江走进眼前这座巨大圆窟,就感受到一股恐怖的错位感。  

强大的压力降临。  

神临强者宋横江,整个身体无助腾空。  

他是被一只掐住脖子的手臂,生生提了起来。  

庄高羡的手臂!  

此时的庄高羡,全无半分雍容,他的表情非常严厉,愤怒难掩。  

他掐住宋横江的脖子,甚至是有些失态地咆哮起来:“宋横江!你要如何向朕解释这一切?”  

而杜如晦完全能够理解,庄高羡的愤怒从何而来。  

从杜如晦自己的角度来看。  

庄高羡足能称得上是一位雄主。决断,谋算,隐忍,一样都不缺。冷酷归冷酷,礼贤下士、笼络人心,也完全能做得很好。  

今日亲来清江水府,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董阿之死,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敲打宋横江。可敲打归敲打,从始至终,庄高羡对于宋横江也都表现得十分克制。甚至被打了一拳,都只是淡淡揭过。  

之所以此刻如此失态,完全是宋横江触动了他的底线。  

眼前这圆窟里密密麻麻的血纹石棺,石棺里明显还活着的那些阴魔,无一不昭示着此处与魔的联系。  

宋横江在此地养魔!  

这是足以动摇庄国社稷的事情。  

魔是人族生死大敌。  

庄国养魔,是想做什么?  

若是传扬出去,有谁会在意,那只是宋横江自己的行为?有谁会想到,那只是清江水族的行为吗?  

景国道修,会不会来除魔卫道?  

刚刚在战争中失利的雍国,韩煦那等弑父舍国以夺权的狠人,会不会放过这大好机会?他刚搭上墨门的线,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代表墨门的国家,一定不会吝啬展现实力。  

就算明知道此事与庄庭无关,他们也一定会忽视这一点!  

庄高羡这样的人,你可以对他无礼,可以不给他颜面,甚至骂他打他辱他,只要你有足够的价值,他甚至都能笑脸相迎。但若是敢动摇他的江山,他绝对不会容留半分情面。  

别说宋横江只是他爷爷当年的结拜兄弟,就是他爷爷本人,也不能够触碰这条底线。  

此时此刻,杜如晦第一时间在考虑的,是有多少水族知道这处上古魔窟,如何才能彻底封锁消息。至于宋横江的死活,他也已经完全无法干涉了。  

面对庄高羡的暴起发难,宋横江当场就擒。  

他的一身修为,甚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