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玻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正拿着玻璃工艺制造的书开始收集烧制玻璃的石料。  

玻璃的烧制要说复杂也不复杂。  

要说简单吧,也不简单。  

起初自己也不过是随便烧烧,只是烧出一颗结晶体而已。  

牵着大狗,李正走出村子就撞见了李泰。  

李泰看着李正,“你怎么出村子了。”  

李正把书放入书袋子中说道:“我要出去搜集一些石料。”  

“石料?”李泰看着东张西望的大狗,“我看你是遛狗吧。”  

李正牵着大狗说道:“顺便遛狗,要是半道上遇到了劫匪,还能把大狗当作保镖。”  

“是吗?”李泰说道:“反正,我也闲着没事,咱们一起走走。”  

往村子的东南方向走,就看到远处一片狼藉。  

这里是李世民原本打猎过的地方。  

近万的人马在这里呆过几天几夜。  

这些人在这里打猎之后,留下了一片狼藉。  

公德心有时候很重要,但公德心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李正惆怅着说道:“你说说,你父皇是快乐了,还留下了这么多的垃圾。”  

就连大狗也嫌弃地扭头不想走进去。  

李正瞧着地上的垃圾,“多影响我们泾阳的村容,要有人来收拾一下才行。”  

李泰说道:“我会找人来收拾的,那些权贵子弟确实太没有规矩了。”  

走过这片猎场,就到了龙首原。  

李正捧起一把沙子,确认了一番之后,拿了一些放入袋子里。  

又走了一段时间,李正继续找沙子。  

李泰一路跟着也不明白,李正为何对沙子这么感兴趣。  

找了一包裹的沙子,李正就往回走。  

李泰好奇问道:“李正,你拿这么多沙子做什么?”  

李正打开水囊喝下一口水,没有回答李泰的话。  

到了村子已经是中午时分,库房也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  

李义府说道:“漏雨的地方都已经修好了,长安令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李正打量着说道:“准备几口大小不一的锅,还有碗,瓶子,再给我们准备桌椅。”  

李义府好奇问道:“长安令是打算在这里做饭吗?”  

李正瞥了一眼李义府说道:“不是做饭。”  

“那…那在下这就去安排。”  

李义府也不再多问,立刻找人办事。  

李泰去见了李渊,还要给他的皇爷爷问安。  

解开了大狗脖子上的绳子,闻着各家各户的饭菜香味,便跑远了。  

回到家中,李正简单做了几个菜。  

一家子简单吃了几口。  

小兕子和李治早早的来吃了饭,吃了便走。  

来得最早吃得也最快。  

李丽质和徐慧则来得比较晚。  

李正对付了几口也要接着去做实验。  

一个人吃着饭菜,李丽质问向徐慧,“这些日子李正都在忙什么?”  

徐慧回道:“也不是很清楚长安令要做什么,应该是在为下一次去吐蕃做准备吧。”  

李丽质吃着饭菜点头,“最近坊市有几家商户要合并经营一下,我们今天把他们的账目都算清楚,以后的调度上可以方便一些。”  

徐慧点头,“明白了。”  

李丽质又说道:“武媚回来了吗?”  

“说是明日就可以到泾阳。”  

吃完了饭,李丽质又开始了忙她的事业。  

李正来到铁大的铺子开始准备烧制玻璃。  

铁匠铺的是用来锻铁的,用锻铁的火力来烧制玻璃完全没有问题。  

锻铁经验也算是老道的铁大,看到李正拿了一些和沙子要烧,一时间有些傻眼了。  

“长安令,这个沙子也能煅烧吗?”  

“当然能了。”  

说完李正便把沙子倒在火炉上。  

玻璃的主要材料构成就是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  

其中不同的成分造成锻造出来的玻璃透明度不同,品质也会不同。  

那时候刚从长安书舍被赶出来,烧制出来的玻璃实际上也算不上是玻璃,更像是一种玻璃的半成品结晶体。  

玻璃的最早记载是在四千年前古埃及文明就有了。  

只是一种小小的玻璃珠。  

中原也有类似的记载,山火之后山上就会出现一些半透明的结晶体,这些都是玻璃烧制的线索。  

到了后世人们就开始用海里的沙子来烧制玻璃。  

很碰巧的是几个西方人在海边埋锅造饭,烧完了饭之后,就发现火堆下面有一些亮晶晶的结晶体。  

后来他们发现只要用石英砂和天然的苏打就可以烧制出玻璃球。  

这些人也靠着玻璃的烧制方法大赚了一笔。  

那时候的玻璃还不是透明的,更多的是不透明的琉璃。  

到了中世纪,有色的玻璃就成了工艺品,西方人的窗户上会有很多颜色各异的玻璃。  

其实就是玻璃在烧制的过程中加了一些东西而已,就成了有色状。  

铁大,铁二,铁三,铁家三兄弟不明白为什么烧沙子,不过他们还是照办。  

随着风箱的不断推动,火焰越来越高,沙子也烧得泛红。  

铁匠铺子越来越燥热。  

李正拿出几张布,让铁家三兄弟都蒙上鼻子和嘴,“以后烧沙子都要带上。”  

等到沙子烧得通红,李正这才让停火。  

风箱停了之后,火焰开始变小。  

等了半个时辰,炉子的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