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登州之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武松马上就要出去前往中汉,方牧现在身份特殊,若是之前还好,天下局势还算在掌控范围内,现在方牧随身携带几人孤身前往北方危险系数太大。  

想到之前收到的一个情报,方牧想到了一个人。  

“去把乐和唤来。”方牧对人吩咐道,之前乐和被带来后就被安排到了杭州府刑房下工作。  

乐和很快就被带来。  

“最近从北边的探子传来了消息,梁山正在向北扩张,最近他们意图谋取登州。”  

“我姐姐姐夫他们还在登州。”乐和大惊失色。  

“所以我想让你去一趟北方,你应该知道梁山那群人无所不用其极,像孙立那种高手他们绝对不会放过,最后肯定会想办法将孙立逼上梁山。”  

乐和知道梁山那群人都是一群什么混蛋。  

“我会让解珍解宝和山士奇随你一同前去登州,尽快早日返回。”  

“乐和一定将他们带回来。”乐和感激道。  

北方自田虎被宗泽击败后赵桓就默许了宗泽的行动,对南边梁山暂且无视。  

西边王庆和种师道的战局陷入焦灼,在王庆军中出现了一个顶尖高手号称金剑先生李助,一手剑术堪称诡异,连败种师道军中数员猛将。  

近日梁山派出呼延灼率领部分梁山头目攻打登州。  

但守城将领病尉迟孙立一手锏法也是勇猛,有孙立拖住呼延灼,梁山大军久攻不下登州,呼延灼便派人找到投靠他们的邹润邹渊叔侄二人。  

这两人与孙立的弟弟孙新关系亲密。  

然后呼延灼让鼓上蚤时迁趁夜悄悄拿着二人的书笔信进城。  

时迁一手轻身术堪称诡异。  

攀援墙壁悄无声息。  

孙新见到了时迁给他的书信,知道这件事不能轻易决定。  

因为目前梁山是反贼了,如果自己等人加入了梁山,岂不是直接放弃大好的前途。  

但拆开书信,里面梁山许诺的东西又让他心动。  

所以孙新暂时稳住梁山派来的说客时迁。  

转而去找顾大嫂商量。  

作为一个气管炎,孙新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去找他媳妇。  

顾大嫂很有主见,没有直接反对,但也没有表明赞成的态度。  

顾大嫂让孙新不要着急,然后说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且问你,你与那梁山可是过命的交情?”  

“非也。”孙新摇头。  

“那我又且问你,你可见到邹润邹渊叔侄二人当面?”  

“未曾。”孙新又摇头。  

“这呼延灼信誉如何?”  

“背叛朝廷的叛将。”孙新说道。  

“那你可敢保证他们进城后不会加害你兄长与我们?”顾大嫂又问道。  

孙新迟疑了。  

“但那些梁山听说都是一些好汉”  

“这话哄哄那些没智商的人也就罢了,你居然真的信了?”顾大嫂恨铁不成钢的望着自己丈夫,一如既往的蠢。  

孙新点点头,“明白了,那我直接喊齐人直接把那时迁捉了。”  

顾大嫂说道:“你且等等。”  

说完回身去了屋子里,从床板下抽出两把钢刀背在身后。  

“等下能活捉尽量活捉,不要伤了他的性命,至少还有斟酌的余地。”顾大嫂说道。  

顾大嫂和孙新一人堵住孙新家一个门,前后两个门都被堵住。  

时迁听见动静走出来说道:“孙兄弟考虑得如何?”  

“为了以防万一时迁兄弟还是先去牢里待一段时间。”孙新说着就要擒拿时迁。  

时迁向后一跳避开孙新,“你可知道这样做的后果,那祝家庄三庄当日捉了我现在已经不在了。”  

“无需多说。”孙新捉向时迁,时迁不和孙新交手转身就向围墙跳去。  

就如一个跳蚤般轻松跃上围墙,单手一撑飞跃墙壁。“孙新兄弟你不厚道,此事待我回去向哥哥们禀报。”  

目送时迁跃出围墙孙新没有再追,跳出围墙的时迁发出一声惨叫。  

孙新转过墙角就看见顾大嫂一脚踩在时迁背上,两口钢刀架在他脖子上。  

顾大嫂浓眉倒竖,没好气的说道:“幸亏我提前埋伏在外面,若不然真让他逃了。”  

“不是有大嫂你嘛。”孙新悻悻说道。  

捉了时迁后孙新和顾大嫂结伴去找大哥孙立禀明此事。  

城外呼延灼久久不见时迁出来,对朱武说道:“军师,是不是出事了?”  

“可能出了意外。”朱武说道。  

呼延灼皱眉,“再等两日吧,大寨主的援军快到了。”  

过了两日宋江援军赶来。  

同宋江一起过来的还有索超、李逵两人。  

听说时迁已经入城数日没有动静,李逵虎目一瞪,嚷嚷道:“那还等什么,直接攻进去,让我把里面的人全部杀了!”  

增添索超李逵两员猛将,加上呼延灼一共三人。  

宋江也不再犹豫,“呼延将军下令进攻。”  

呼延灼领命,让将士们整备好后倾巢出动。从三面围墙围攻登州城。  

杀喊声响起,漫山遍野的梁山大军冲向登州城。  

登州城上箭矢如雨。  

一架架云梯、攻城锤被护送向前。  

李逵索超两人各登一面城墙。  

城楼上孙立一人虽猛却只能守住一面城墙。  

索超数次想要登上城楼都被孙立击退。  

另一边,李逵背了一把斧,单手持一把斧扛着箭雨往上冲。  

一块巨石从城楼上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