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画中真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陆老侯爷给她的,是先帝密旨。  

先帝命他收到密旨之后立即启程,片刻不得耽误。  

所以他当初的不辞而别,是因为有皇命在身。  

没得到真相之前,她觉得不甘心。  

如今得知真相,她越发觉得不甘心。  

明明只要过了那一夜,陆家就会上门来提亲,她就能顺利成为陆家媳,可先帝偏偏在那天下密旨让他离京。  

先帝或许无心,她的命运却因此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一日之差的错过,让人在遗憾之余,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就好似某件东西明明近在眼前,你伸出手,却偏偏差了一个指尖的距离,拼尽全力都够不着。  

太后握紧卷轴,忍住一把火将其烧毁的冲动,“哀家不明白,这四幅画到底有什么紧要,先帝非得让你在那一日离京去找?”  

敢入宫来见太后,陆老侯爷就已经做好了坦白真相的准备,  

他没有再隐瞒,“老臣离京前一夜,曾天降异象,方士推算出我朝不出百年便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而此次战役过后,大楚覆灭。”  

太后脸色骤然发白,“怎么可能…”  

陆老侯爷接着说:“兹事体大,先帝为免引起百姓恐慌,封了所有人的口,连夜与方士商讨对策。  

最后决定让老臣以收集古玩字画为由,外出寻找传说中的‘刘氏神兵’。”  

“刘氏神兵?”  

陆老侯爷颔首,“晋朝有位柳大家,世人只知他书画一绝文采斐然,却不知他其实不姓柳,本姓刘。  

刘家祖上有一项绝活:设计机关兵器。  

柳先生的祖父曾经在宫里为帝王设计过一组带机关的兵器,后来发生战乱,帝王的军队便凭着那组精绝巧妙的机关兵器以少胜多大败敌寇。  

事后,帝王卸磨杀驴,为防刘家造反,随便安了个罪名诛其九族,柳先生便是当年刘家唯一的幸存者。  

他死里逃生后改名换姓,从此世上多了个柳大家。  

柳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如何将刘氏兵器图谱嵌入画中,因此有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十方涯、百寸心、千丈雪和万里春这四幅画。  

先帝让老臣找的,正是这四幅。”  

殿内沉默了会儿,陆老侯爷接着说:“当年先帝因为方士的预言乱了方寸,哪怕知道找全四幅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也不容许老臣在京城多留片刻,密旨一下便让老臣即刻动身。  

太后娘娘应当看到了,密旨的最后,先帝明令警告,一旦老臣将此事对任何人泄露半分,陆家将会面临灭族之祸。  

若非最后一幅画在太后娘娘手里,老臣今日断断不敢入宫,不敢将密旨让您过目。”  

说着,陆老侯爷俯下身,将额头抵在冰冷的地板上,“事关江山社稷,还望娘娘能暂时摒弃个人恩怨,将那幅画交予老臣。”  

太后没说话,握着卷轴的手一点点收紧。  

她这双手,提过笔,捏过针,沾过人命染过血。  

却从来没有一刻让她觉得手上的东西像现在这般沉重。  

重到她几乎承受不住那分量,从手指到手腕,甚至是身体,都是颤抖的。  

她憋了四十多年的恨,她所以为的负心绝情,在真相大白这一刻显得微不足道而荒唐可笑。  

正值炎暑,外面日头足,晒得地上快冒白烟。  

仁懿太后背上冷汗涔涔,一直凉透到心底。  

陆老侯爷保持着伏跪的姿态,久未出声。  

太后呆坐了将近一炷香的时辰,终于缓过神,抬手摁了摁眼角,以往的戾气尽数褪去,神情肃然而决绝,母仪天下之风尽显,“来人,把哀家的匣子取来!”  

外面候着的蒋全听到声音,马上去把太后藏在凤榻底下密格里的瑞兽纹长匣取出,小心翼翼地呈到她跟前。  

太后没有接,用眼神指了指跪在地上的人,“给老侯爷吧!”  

陆老侯爷接过长匣,再次叩首,“老臣谢过娘娘大恩。”  

太后抿唇看他,须臾,颤声道:“老侯爷忍辱负重四十年,这声谢,本该出自哀家之口。”  

“太后娘娘言重了。”陆老侯爷一如既往的腔调稳重,“老臣得先帝抬爱得以一战封侯,为国征战守护大楚江山社稷本就是老臣的使命,老臣在所不惜。”  

太后哽咽良久,“蒋全,送老侯爷出宫。”  

人走后,太后一瞬不瞬望着陆老侯爷跪过的位置出神。  

数十年的报复成了无理取闹,满腔怨恨突然崩散,她似乎在顷刻之间失去了支撑点,刚站起来就觉得眼前一黑,身子不稳,直直栽倒下去。  

寿安宫里顿时响起宫人太监的惊呼声。  

“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  

六十大寿还未开始,仁懿太后先倒下,卧床不出。  

光熹帝来探望她。  

看着床榻上短短几日满头华发形容枯槁的生母,光熹帝痛心疾首,冷锐的眼神扫向一旁的太医,“太后到底如何了?”  

太医左右为难,支支吾吾半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光熹帝大怒,刚要让人拖下去打板子,就被太后出声拦住。  

“皇帝…”  

太后声音微弱,完全不复往日的雷厉风行,面上却是一派平和。  

“母后,儿臣在。”光熹帝挪过去,附耳倾听,“您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哀家的身子骨,哀家自己清楚。”太后嘴唇翕动,“你就不必再为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