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胁势压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士们进城了而且还是从朱雀大街进城的,一下子迎来无数人的关注。  

啥情况?  

看着一个个迎面走过的将士,长安百姓们全都懵了。  

这怎么一个个全都成了这个样子?像是被残了一样?  

与此同时,有种说不上来的奇怪,因为士气实在是太旺了,气逾霄汉,让人心生恍惚。  

有人看到队伍中熟悉的面孔不由扯着嗓子问道:“刘老三,你们这是怎么了?”  

那个刘老三使劲咳了咳,“没什么,就是之前打突厥太猛了,我们两天突袭了好几百里,歼敌十几万,战斗实在是太激烈了,你们看看我们受的这伤.”  

边上有将士说道:“你们那算什么,为了生擒了车鼻可汗,那一仗打的才叫田天翻地覆,都乱成一锅粥了,我看我们主将都受伤了。”  

一个士兵缠着手臂,一脸虚弱的说道:“算了,不说了,不说了,说这些干什么.为大唐效力是我们应该做的。”  

正说着话,突然仰面倒了下去,要不是边上将士扶住了他,估计能一头扎地上。  

李勣脸色发紫,恨不得一脚在踹这家伙的肚子上。  

别太过分了!  

李勣蹙眉看向前面的秦寿,有些后悔听这家伙的,这么搞,军中风气会被带歪的,以后队伍还如何带?  

朱雀大街上行人本来就多,在加上他们的这番“尊容”。  

长安百姓们纷纷震动,这怎么回事儿?他们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纷纷涌过来,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左右打听之下,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儿。  

原来是李勣将军回来了,能够这么短时间就大败突厥,生擒车鼻可汗,果然不是这么容易的,你看看这一个个都惨成什么样子了?  

你看看那几个将士是被烧的吧,听说唐军火烧连营,挫败突厥戛斯拔悉蜜、葛逻禄两部十五万主力呢!  

再想想他们是为了大唐才这样的,实在是让人心疼。  

不知道谁先开始的,有人送鸡蛋,有人送肉,有人送花.声势愈加浩大!  

皇宫之内已经有人将李勣、秦寿归来的消息报给了李世民,所以他带着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劫重臣早早地等在了宫门之外。  

李世民一脸笑意的看着朱雀大街的方向,直到人群涌来,他的脸上还是一片的平静。  

大唐的麒麟子终于平安回来了。  

可等他看到李勣的时候,突然愣住了,“这啥情况?”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几个人也一脸的懵逼。  

怎么这么多百姓随行,将士们手里都是什么?  

李世民脸上的肌肉连续抽搐了几下,嘴巴张了张,呐呐的说道:“被打成这样,竟然没死,命真大。”  

“那是胡子骞吗?他的头盔怎么漏了?”  

长孙无忌也是无语。  

简直是又好气,又好笑,有些哭笑不得。  

君臣几人愣了半天,才回过神,全都转头看向秦寿。  

这家伙李勣、胡子骞此刻也全都看到了陛下,全都下马。  

随行的百姓们到此也不能再往前了,但热情却没有减少半分。  

“好样的!”  

“大唐威武!”  

“威武”  

李勣、胡子骞、秦寿等一众将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朝着李世民的方向走去。  

这短短的行程中间要经过一个架子,上面有个鼓。  

此鼓名为登闻鼓,从晋代开始,算是古代在诉讼上的一种创举,历经南北朝,在唐宋大放异彩是直达天听,鸣冤诉苦的一个东西。  

李勣、胡子骞走在前面,秦寿走在后面。  

可等李勣、胡子骞走过去了,却发觉秦寿没有跟上来。  

“咚咚咚.”  

响亮的鼓声,震耳欲聋。  

“我滴娘勒!”李靖脑子嗡的一声,猛然回头。  

要死哦!  

刚还想说这家伙别闹太凶,这才刚到长安,就开始搞事情了?  

原本喧嚣的场面,陡然安静了下来。  

“刷!”  

目光全都看向了登闻鼓下的秦寿。  

只见秦寿脸色淡然,声音确宏大无比的朝着众人说道:“陛下,大唐的百姓们,我要替大唐的将士们伸冤。”  

“大家都知道,我们不顾自己的生死,北上抗击突厥,我们也不负众望,击溃了入侵我大唐的突厥人,并生擒了车鼻可汗,但是却没想到,背后差点被自己人袭杀”  

秦寿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悲切,声音更是吼出来的。  

“什么?”  

“差点被自己人袭杀?”  

“谁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此举与叛国无异啊!”  

无数人震动,议论纷纷!  

李勣、胡子骞、云瑞等这些人全傻眼了,脸都绿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秦寿会这么搞,他不是说自己被世家豪门的人袭杀,而是说将士们被袭杀了,这直接胁迫所有的将士和他站在了一条船上。  

别说别人,便是自己直接被架到火上了。  

李勣眼睛猛然一怔,看向秦寿,“不是吧?这狗东西,他让将士们全都扮惨的时候,就已经算计好了?”  

他使劲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自己早该想到的。  

秦寿拿着鼓锤声音凄苦,再次说道:“求陛下和天下的百姓替将士们讨个公道.....”  

没错!  

就是要胁势压人,你们不是满嘴仁义道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