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敕天雷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224章敕天雷鸣晚上十二点。  

摩天楼的顶端雷声大作。  

「雷车!」  

「闪电!」  

「斩轰!」  

「敕天雷鸣!」  

张葆陵然地看着面前正在操演雷法的杨林。  

打完一套,他收工了。  

「下一个。  

「下一个没了...就到这里了。敕天雷鸣往后不是你这个修为可以练的...」她看了一眼时间,现在刚刚10点钟。  

「见鬼了..我学这麽一套学不知道多少年,你怎麽5个小时就学会了。」  

下午和杨林商量了之后,她就给自己的父亲用晋藩的对公电话打了个过去。  

不出意外地,她得到了髯客的同意一一主要是因为她还没有出师,照理说是不能在旁人面前随便教学本门的功法。不过由于对方是杨林,客自然也不会拒绝。  

不过5个小时就全学完了,这恐怕连髯客都不会想到。  

「所以,这就完了?」  

「我只是教你了你打雷的神通,没有教你功法一一因为你要拿筑基丹,那之前我就只能教到这里。」  

「这麽说来,我是在没有修炼内功的时候,就可以用神通?」  

「嗯。」张葆陵点头道,「所以本门的功法非常容易入门,这也是为什麽我父亲当初选这个作为渤海国的立国之基。因为哪怕没有仙力,也能学个一招半式一一历史上有许多术法都是这样,比如萨真人当年还没开始修行的时候,别人传了个咒枣术就是上手就能用。但是吧..」  

她看着杨林:「咒枣术毕竟只是戏法一类。雷车丶闪电丶斩轰,乃至敕天雷鸣你都能学会,这可就有些离谱了.::」  

雷车是一种运气的方法,是使用雷法的基础。运转的时候,使用者周身会有雷电环绕,静中闻雷霆之声。  

闪电是掌心雷的一种,是攻击性法术,而且只是戏法一层,但小到刚学道的道童大到通天教主,都在用掌心雷。大体上,这是雷法中的普通攻击。  

斩轰是藉助兵器来施展雷电的方法。不只是可以让兵器感电,还可以藉助兵器来打雷这几个其实入门的时候都能在长时间练习的情况下学会。杨林学得特别快,倒是还在情理之中。但是敕天雷鸣根本就不是这个层次能学会的。  

因为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敕天雷鸣是让自然界响应号令。施展的时候,只要向天空举起信物,就可以让天雷直接从天而降劈中目标,是雷法中的远程攻击手段。  

「还没到练气期竟能学会这种法术...你到底是什麽人...」  

「你问我我问谁...话说,这个再往后要怎麽修?」  

「再往后的话,没有法力就不行了。因为本门的高层次雷法,需要你在修炼体系上更进一步。这套体系名叫九霄敕命,分别是景霄丶玉霄丶琅霄丶紫霄丶太霄丶青霄丶碧霄丶绛霄和神霄,一共九个层次。你得多修行几重境界,才能容纳其他法术一一本门除了雷法之外,还可以召唤年神月将之类。但最重要的还是五雷。」  

「五雷是什麽?」  

「五雷是五系的雷法,天雷丶地雷丶水雷丶社雷和神雷,用途和针对的对象不同。比如水雷可以役雷致雨,拯济旱灾,也可以兴风起云,断除蛟龙;社雷主要用来伐坛破庙,  

杀古器精灵,也就是对设备进行消杀等等;你刚才用的是天雷一系的法术一一就是雷本身,可以直接看到打雷。」  

「等下..:」杨林问道,「要是这麽说,我是不是修行这一套《景霄大雷琅经》,就可以应付所有的场合了?这套功法这麽厉害吗?」  

「只要是名门大派,基本所有的法术你只要修炼到头就能应付所有的情况。另外,我们这一派大体上是雷修。星汉中也有丹修丶气修和玄修的门派,以及剑修之类。不过剑修比较少见,只是蜀国是主流。」  

「那你们专精雷法?」  

「也不好说是专精...不过本门对雷法的专精程度确实比较高。像你们普藩这里通行的清微派,其实也是以雷法为主,不过丹法的部分占比和我们比起来更大些一一但清微派毕竟是名门大派,你们这里可是有太乙真人的道统的。我们那里,也就一偶然得到了秘籍的小门派而已。」  

「我好像没见过晋藩这里有仙人出没?」  

「嗯.:.似乎目前十二金仙的道统都更侧重于培养练气土。至于仙道的部分,可能因为数量非常少,你未能见到。这大概就是外门和内门的区别,你可能还没见过清微派的内门是什麽样。像我们这样的小门派,分不出内外。啊.::」  

她忽然摁住了额头:「总觉得一下子被你学透了,好不甘心啊...大概等你获胜了,  

拿到筑基丹之后,本门筑基期的功法你也能一下子全部学通吧。」  

这让张葆陵很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得慢,这本来就是常理。但几个小时就完全学会,这就不是常理能说明的了。  

「我听说孙悟空一晚上就学会了七十二变...我说,你这家伙该不会是孙悟空转世吧?」  

「你在想什麽..」杨林无奈道,「你看我有个猴样吗?  

「倒也是..:」她打量了一下杨林,「看起来,你今晚也不用睡觉喽?」  

「这倒是。我到现在竟然都不困。」  

他的本体一直都在床上,今天一整天其实都没醒来过。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