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三千块(2/3)
人说话,也就忍不住的从房里问了女儿一句。
听到母亲的问话,姐弟三人互相对望了一眼,又一起点点头,达成了一致,这才走进母亲的房间。
“妈,是利来哥带朋友来我们家了。”走到床前,姚小菊就对母亲说明了。
利来哥?
王兰芝对这个名记比较陌生,毕竟乡下人,多数是叫小名的,大名,不常用。
更离普的是,有些村里人互相相处了大半辈子,小名已经叫的滚瓜烂熟,可问起大名来,都要尴尬的抓半天的头,也想不起来。
没办法,这年头的乡下,老一代人,见面都是叫小名,大名根本无人提起,无人叫,久了,也就不知道身边的人的真名了。
关键是叫小名方便,顺口,接地气,所以大家都懒得费口舌,咬文嚼字的叫真名。
特别是用各地区的方言(土味话)叫名字,名字叫的出来,可是那是个什么字,具体哪个字,还真写不多来。
比如普通话叫,建东,用方言吐话叫,那就是,干咚!又比如普通话叫,爸爸,方言叫,达达。普通话叫,刘伟。方言叫,六味,溜梅,又或者,呦喂。
所以乡下叫小名,不知道真名,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小菊,利来哥是谁?妈好像没听说这个名字?”
寻思了一下,王兰芝还是没想出来,大女儿口中所说的利来哥是何许人也。
没等姚小菊回话,小妹先道:“大姐说,利来哥就是小虹奶奶三女儿夏莲姑姑的儿子。”
“哦,”一说到夏莲的名字,王兰芝马上知道了:“原来是小来这孩子,还是小时候看到过他,这些年,已经好久没来了,算一算,应该二十左右,是个大小伙了吧?”
“嗯嗯,确实已经是长大了!”姚小菊接话道。
“唉!这一眨眼,就十几年过去了,记得小时候,我还抱过他,逗他玩来着,惹得他笑的那个要多开心,就有多开心,一直往怀里钻了。”
“是吗妈?”姚小妹听到这,觉得太有趣了。
“嗯,当年我也刚嫁给你爸不久,还没怀里们,但特别喜欢小孩子,每次你们的夏莲姑姑抱着孩子来娘家,我都会去看看。”
“只是这些年来,年纪大了,互相到是生疏了!”
“现在想想,真的很怀念以前的时光,现在妈也老了,你们也都长大了。”
“妈,你也才三十五岁,哪里老了!”姚小菊不高兴的说:“再过十年,妈也不老。”
“就是,您才不老!”小妹也道。
小弟笑笑,不说话。
姚小菊也不多说,把背在身后的手取出来,放到了母亲的面前:“妈,这是一千五百块,给。”
“哪…哪来这么多钱?”王兰芝看到大女儿手中这一大把花花绿绿的钞票,一下呆住了。
“放心妈,这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而是卖茶叶卖的。”姚小菊解释了下。
“卖茶叶?”王兰芝一脸愕然。
“是这样的妈,刚才利来哥带朋友到…”
小妹插话,把利来怎么到家来,怎么和甄玉纤买茶叶的事情说了一遍。
只是不是三百块一斤,面是二百块一斤。
说三百,就露馅了。
姚小菊截了一千块钱,自然不能说,说了,那母亲肯定逼大姐全交给她保管。
王兰芝一边听,一边露出了惊讶,欣喜的表情,本来不太相信自家那十来斤的茶叶,能卖二百一斤,可看到女儿手上那一把钱,不相信也得相信,就接了过去,数起来。
是一千五百块钱没错,马上找地方藏起来,并反反复复叮嘱姐弟三人,千万不要把这笔钱的事情说出去,更不能说给丈夫听,否则就留不住了。
姐弟三个自然是答应下来,毕竟都不是小孩子了,什么好,什么坏,是非曲直,已经可以分的清楚了。
走到半路。
利来才想起了一件事情,刚才在姚家待了“半天”,既然忘记到房间看一下兰芝阿姨,也是无语了。
这也不能再返回,只能下次再去。
王兰芝母女子几人,现在都还没想明白,自己家这十来斤茶叶,既然卖了几千块钱。
也是超乎了他们想象的范围之中。
利来回到姥姥家,二老已经在做晚饭了,也不用他们搭手。
做了这么多菜,晚上肯定是要叫几个舅舅家来吃的。
天阳落山之后,村民们也就三三俩俩的从山上农作回家来了。
利来在姥姥的分付下,就去大舅,二舅家,叫两个舅舅来吃饭。
也就全家一起来了。
这么多人,小餐桌是坐不下的,夏道就搬了一个大圆桌过来,放到小圆桌上,这才坐的下。
然后喝酒的喝酒,吃饭的吃饭,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
大舅家,有两个儿子,夫妻俩,一共四个人。
二舅家,一儿一女,夫妻俩,也是四口人,两个舅舅加起来,就是八口人。
加上利来,甄玉纤和小瑜,姥姥姥爷,就是十三个人,正好凑齐一桌。
利来拿起筷子,便夹了一块啤酒鸭肉吃起来,这也不是什么新菜,主要是往鸭子里加了啤酒烧制的。
这年头,啤酒鸭,在农村也算新鲜食谱了。
另外红烧鸡块,萝卜炒牛肉片,腊肉,火腿,腊肠都是姥姥家自制的。
还有一个汤,几个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利来从城里也带了一些熟食,凉拌
听到母亲的问话,姐弟三人互相对望了一眼,又一起点点头,达成了一致,这才走进母亲的房间。
“妈,是利来哥带朋友来我们家了。”走到床前,姚小菊就对母亲说明了。
利来哥?
王兰芝对这个名记比较陌生,毕竟乡下人,多数是叫小名的,大名,不常用。
更离普的是,有些村里人互相相处了大半辈子,小名已经叫的滚瓜烂熟,可问起大名来,都要尴尬的抓半天的头,也想不起来。
没办法,这年头的乡下,老一代人,见面都是叫小名,大名根本无人提起,无人叫,久了,也就不知道身边的人的真名了。
关键是叫小名方便,顺口,接地气,所以大家都懒得费口舌,咬文嚼字的叫真名。
特别是用各地区的方言(土味话)叫名字,名字叫的出来,可是那是个什么字,具体哪个字,还真写不多来。
比如普通话叫,建东,用方言吐话叫,那就是,干咚!又比如普通话叫,爸爸,方言叫,达达。普通话叫,刘伟。方言叫,六味,溜梅,又或者,呦喂。
所以乡下叫小名,不知道真名,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小菊,利来哥是谁?妈好像没听说这个名字?”
寻思了一下,王兰芝还是没想出来,大女儿口中所说的利来哥是何许人也。
没等姚小菊回话,小妹先道:“大姐说,利来哥就是小虹奶奶三女儿夏莲姑姑的儿子。”
“哦,”一说到夏莲的名字,王兰芝马上知道了:“原来是小来这孩子,还是小时候看到过他,这些年,已经好久没来了,算一算,应该二十左右,是个大小伙了吧?”
“嗯嗯,确实已经是长大了!”姚小菊接话道。
“唉!这一眨眼,就十几年过去了,记得小时候,我还抱过他,逗他玩来着,惹得他笑的那个要多开心,就有多开心,一直往怀里钻了。”
“是吗妈?”姚小妹听到这,觉得太有趣了。
“嗯,当年我也刚嫁给你爸不久,还没怀里们,但特别喜欢小孩子,每次你们的夏莲姑姑抱着孩子来娘家,我都会去看看。”
“只是这些年来,年纪大了,互相到是生疏了!”
“现在想想,真的很怀念以前的时光,现在妈也老了,你们也都长大了。”
“妈,你也才三十五岁,哪里老了!”姚小菊不高兴的说:“再过十年,妈也不老。”
“就是,您才不老!”小妹也道。
小弟笑笑,不说话。
姚小菊也不多说,把背在身后的手取出来,放到了母亲的面前:“妈,这是一千五百块,给。”
“哪…哪来这么多钱?”王兰芝看到大女儿手中这一大把花花绿绿的钞票,一下呆住了。
“放心妈,这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而是卖茶叶卖的。”姚小菊解释了下。
“卖茶叶?”王兰芝一脸愕然。
“是这样的妈,刚才利来哥带朋友到…”
小妹插话,把利来怎么到家来,怎么和甄玉纤买茶叶的事情说了一遍。
只是不是三百块一斤,面是二百块一斤。
说三百,就露馅了。
姚小菊截了一千块钱,自然不能说,说了,那母亲肯定逼大姐全交给她保管。
王兰芝一边听,一边露出了惊讶,欣喜的表情,本来不太相信自家那十来斤的茶叶,能卖二百一斤,可看到女儿手上那一把钱,不相信也得相信,就接了过去,数起来。
是一千五百块钱没错,马上找地方藏起来,并反反复复叮嘱姐弟三人,千万不要把这笔钱的事情说出去,更不能说给丈夫听,否则就留不住了。
姐弟三个自然是答应下来,毕竟都不是小孩子了,什么好,什么坏,是非曲直,已经可以分的清楚了。
走到半路。
利来才想起了一件事情,刚才在姚家待了“半天”,既然忘记到房间看一下兰芝阿姨,也是无语了。
这也不能再返回,只能下次再去。
王兰芝母女子几人,现在都还没想明白,自己家这十来斤茶叶,既然卖了几千块钱。
也是超乎了他们想象的范围之中。
利来回到姥姥家,二老已经在做晚饭了,也不用他们搭手。
做了这么多菜,晚上肯定是要叫几个舅舅家来吃的。
天阳落山之后,村民们也就三三俩俩的从山上农作回家来了。
利来在姥姥的分付下,就去大舅,二舅家,叫两个舅舅来吃饭。
也就全家一起来了。
这么多人,小餐桌是坐不下的,夏道就搬了一个大圆桌过来,放到小圆桌上,这才坐的下。
然后喝酒的喝酒,吃饭的吃饭,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
大舅家,有两个儿子,夫妻俩,一共四个人。
二舅家,一儿一女,夫妻俩,也是四口人,两个舅舅加起来,就是八口人。
加上利来,甄玉纤和小瑜,姥姥姥爷,就是十三个人,正好凑齐一桌。
利来拿起筷子,便夹了一块啤酒鸭肉吃起来,这也不是什么新菜,主要是往鸭子里加了啤酒烧制的。
这年头,啤酒鸭,在农村也算新鲜食谱了。
另外红烧鸡块,萝卜炒牛肉片,腊肉,火腿,腊肠都是姥姥家自制的。
还有一个汤,几个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利来从城里也带了一些熟食,凉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