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背刺,反背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家第九境,真人境界的张碧凝御剑,远胜过第八境的玄一道掌教孟深。  

一剑自城中飞出,如白虹经天,直取长安高手在场者中最强的云漠。  

云漠青霞枪迎击,青光和白光在半空中碰撞。  

白光倒飞而回。  

但云漠也被迫在半空中止步。  

“有两下子。”  

清冷的女子声音从城中传出。  

下一刻,白色的剑光再次朝云漠斩来。  

这一次,剑光更多出圆转如意的变化,竟似乎完全不逊色于第九境的剑道君王。  

云漠以青霞枪迎战,一时间竟只能努力守住自身门户。  

剑光在半空中来回飞驰,渐渐仿佛形成大网,将云漠笼罩,使他暂时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云漠本来还担心对方另一个第九境的高手文博。  

这时他唯有先集中精神,守稳自身门户,同时观察对手飞剑来路,且战且退。  

其他长安高手,见到张碧凝参战,也接应云漠先后撤。  

对方至少有两个第九境高手参战,他们不得不小心。  

果然,下一刻青衣老者的身影便出现。  

文博准备再施展家国天下的神通,将长安众人一股脑装了。  

然而他自己眼前景象忽然变幻,脱离现实世界,来到一方独立天地间。  

文博面色微变。  

这也是家国天下!  

宣河书院院长贾璋的家国天下。  

可是对方的目标不是长安众人,而是他文博!  

贾璋根本不是为了迎击长安而来。  

他想要向长安投降!  

而见面礼,正是同为第九境大儒的文博。  

“贾仲玉!你还有没有一点气节风骨?”  

文博怒喝,然后施展神通,努力破开贾璋的家国天下。  

独立天地中,四面八方一起回响其贾璋的声音:“老夫的风骨,便是不像你一样奴颜事君。”  

文博怒不可遏,冲破对方的家国天下。  

但他刚刚脱离那独立天地,返回原先世界,立足未稳之际,便突然有凶狠的气息,从背后袭来。  

文博头顶出现如椽巨笔,面前书写文字,抵挡又一重偷袭。  

他如缘巨笔,被一柄完全黑暗的长剑点碎。  

全然不反光的剑锋,更刺入文博背心。  

文博惨叫一声,向下跌落。  

他挣扎着回头看去,便见到隐剑山庄庄主吴晓面无表情的面孔。  

远方张碧凝的剑光飞来,却是瞄准吴晓,意欲为文博解围。  

但可惜贾璋替吴晓挡下张碧凝的飞剑,而吴晓趁机重创文博。  

长安众人见状,初时担心是对方陷阱。  

但对方四位第九境高手齐聚,无需诡计,直接碾压即可。  

再看见文博被重伤,云漠等人再无犹豫,当即掉头反攻,重新掩杀过去。  

西楚众人见了,大失所望。  

双方第九境的高手,对比一下子变成二比三。  

己方不仅少人,甚至文博还受了重伤。  

西楚王室受此打击,不得不承认大势已去。  

楚王后开始率领王族,撤出王都西逃。  

文博面对偷袭自己的贾璋、吴晓二人,怒气勃发,强行催动自己的家国天下神通,将二人一起收纳其中,决一死战。  

张碧凝飞剑盘旋,且战且退,阻挡长安众人。  

但云漠实战经验丰富,渐渐还是适应熟悉其剑路,不再像先前一样没有还手之力。  

而文博重伤之下,勉强以一己之力迎战两个同为第九境的敌手,渐渐支撑不住。  

没片刻功夫,他的家国天下破碎。  

三人一起重回原先的天地。  

隐剑山庄庄主吴晓的长剑,再次刺穿文博身体。  

这一次,则是刺入文博眉心,直接洞穿其头颅。  

益陵书院院长,西楚第九境大儒文博,死不瞑目。  

张碧凝掩护了西楚王室退走后,自己也连忙御剑离开。  

贾璋、吴晓二人并不追赶,而是看向长安众人。  

云漠静静问道:“二位是要投效长安,归顺陛下?”  

“我二人愿向长安称臣。”贾璋答道。  

云漠言道:“那么,与我一起追击西楚王室和紫城山的人。”  

吴晓徐徐说道:“追杀项家人,没有问题,但我等需要长安一个承诺。”  

“什么承诺?”云漠皱眉。  

“我等希望,宣河郡与康南郡,一切如故。”贾璋言道。  

宣河书院,位于西楚王朝宣河郡,郡内外基本都由宣河书院把持,于西楚王朝中,形同国中之国。  

康南郡,则是隐剑山庄的固有势力范围。  

“云某无权答应你们的要求。”  

云漠冷冷说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二位,我们所有人,都奉长安号令行事,过往如国中之国,听调不听宣的事情,早已是历史的尘埃。”  

李穹、执尘道人、郑天峰、燕昔时等人都神情平静。  

云漠所言,正是实情。  

“东唐是东唐,西楚是西楚,你大可以将我们的要求报上去,长安会考虑的。”贾璋言道。  

“那二位自己去长安城拜见陛下好了。”云漠淡然道。  

贾璋皱眉。  

对方如此态度,莫非笃定长安不会答应?  

那他们弃西楚而头长安,还有什么意义?  

贾璋、吴晓二人心中犹豫。  

云漠则向西追去。  

其他长安高手,除了李穹留下统帅大军接掌西楚王都外,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