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八方来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般来说,武者兵器在手,为求称心如意,经常会自己亲自动手改良。  

似雾天峰至宝雾里江山虽然不是兵刃,但当初祭炼时,也要时任雾天峰掌门,滴下精血相助。  

虽然水平有高下,但凡是与兵器为伍的武道高手,基本都是炼造好手。  

而天烽山异于寻常的地方在于,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比同境界下武者的炼造平均水平,要高出一大截。  

整个宗门最大的产业生意和经济来源,正是炼制各种上乘兵刃,不仅几乎包圆了龙南郡的相关生意,更销往龙南以外周边各地。  

面对顾河川、幻影二人带领的长安大军,天烽山最终选择臣服长安城。  

东唐其他地方的各派宗门,还可以坚持观望一下,等待东唐、长安分出胜负。  

可是天烽山位于龙南郡,就在张东云眼皮子底下,他们自然连半点观望的机会都没有。  

掌门黄熹在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努力说服门派里持反对意见的人。  

最后,整个天烽山上下,一起开门投诚。  

然后,在顾河川命令下,他们开始相助东唐大军,扫荡龙南郡剩下地方。  

掌门黄熹本人,则一路赶赴长安城,面见乌云先生。  

“入了长安,便要守长安的规矩。”乌云先生淡然道。  

黄熹连忙说道:“老朽明白,天烽山上下,定然唯长安命令是从,绝不敢有违。”  

如果说先前还有些犹豫,需要狠下决心,那么在亲眼目睹长安城巧夺天工,包围整个龙岭山脉的三重外城后,黄熹心中只有庆幸。  

他相信自己做出了此生最重要一个决定。  

如果宗门里其他人,也能像他一样来长安走一趟,那相信绝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还会继续选择东唐王朝。  

张东云投影的乌云先生点点头:“很好,你们接下来全体,搬迁到龙北郡来,第二重和第三重外城之间,秦州府地界,你们寻找合适地方安置。”  

虽然黄熹已经暗中下定决心,长安有任何命令,天烽山都会遵从。  

但乌云先生第一个命令,就是让他们整个门派都搬迁,还是黄熹大吃一惊。  

他惊疑不定,可是又不敢拒绝,只能咬牙说道:“老朽…老朽谨遵先生吩咐。”  

乌云先生并不多解释,而是继续说道:“此外,你们门派中,冶炼锻造水平最高的人,是谁?”  

黄熹答道:“老朽不才,比其他人多谢经验。”  

乌云先生并不意外。  

眼前黄熹外貌虽然看着略有几分苍老,但衣服下夸张的肌肉隐约可现。  

作为天烽山修为境界最高的武者,他锻造炼制兵刃水平最高,不足为奇。  

不过这样一来,也说明天烽山并没有像大河龙门陈玉那样的年轻天才。  

“很好,你拣选天烽山中锻造手艺最高明的一批人,即日起到天工殿报到。”  

乌云先生命令道:“你是掌门,你天烽山内日常事务,交给合适的人打理。”  

“天工殿?”  

黄熹略微有些意外。  

他急着赶来拜见长安城主和乌云先生,入城之后没有走动观察,是以尚不知天工殿存在。  

但听名字,他隐隐能猜到那是什么地方。  

“老朽遵命,这就回去选人,一定尽快赶来长安。”黄熹连忙向乌云先生一礼。  

他心中重新生出指望。  

对方,看来是看重他们天烽山的手艺。  

如果是这样,那就不用担心了。  

要他们搬迁离开龙南郡山门故地,并非教训打压,更可能是因为看重他们天烽山。  

这样一来,黄熹就不担心了。  

如果能在长安城内站稳脚跟,那距离长安统治中心更近,无疑是一件好事。  

黄熹当即告辞,一路出城南下,赶回自己天烽山山门。  

他一边挑选宗门中炼器手艺出色的门人,跟自己先一步赶往长安,一边通知亲信弟子代自己料理门中事务。  

而弟子接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个门派,全体迁移,前往龙北郡。  

门中自然有少许混乱,但既然已经投效长安,那唯有遵照命令行事。  

大家选择信任自信满满的老掌门,相信此刻连根拔起,离开故土,能为天烽山迎来更好的未来。  

事实上,张东云也没亏待他们。  

原本作为秦州府地头蛇的寒山派,老老实实接待天烽山,甚至帮助对方迁移安置。  

黄熹等人到了天工殿报到之后,一部分人留下,和陈玉等人沟通,就地开始着手,准备干活儿。  

另一部分人,则奉命前往秦州府地界,在长安第二重和第三重外城之间,开始破土动工,建设厂区。  

大明宫中,张东云满意的看着这一切。  

一方面,长安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的同时,俘虏归降的唐军士卒越来越多。  

凡是诚心归顺且愿意效力者,都被张东云填入长安十六卫的框架内,一个一个先初步搭起架子。  

即便只是起步阶段,也已经是几万人的大军。  

将士衣甲兵刃,这些都需要配备。  

眼下有唐军降卒自带,还有各地军营库存,尚可支撑短暂时间。  

但后续肯定需要补充和更新。  

从这个角度来讲,数目虽多但零零散散分散于各地的听铁器铺,武器铺,不足以满足大批量成建制的生产。  

陈玉有这方面的才华,但他只有一个人。  

从头开始带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