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世界有时候真的是很不公平啊(1/2)
小姑娘的脖子上,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着纱布和胶布。
张天阳知道,纱布下面盖住的是颈内静脉的管子。
脖子上多了一根管子,能舒服吗?
一瞬间,张天阳觉得自己的心脏似乎被谁揪了一下。
“妈妈跟医生说会话,你自己待一会好吗?”
小女孩的妈妈微笑着跟小女孩交流,然后客客气气的把张天阳请到了病房外面。
“不好意思啊医生,给你们添麻烦了。”
张天阳摇摇头。
想说什么,最后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世界其实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啊......
......
“医生,你要问什么就在这问我吧,她的病史我都知道。”
女人的脸上有些疲惫,但还是努力挤出了笑。
“这孩子太难了。但是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让她少了解一点这些东西,尽量像个正常人一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
张天阳点头,表示理解。
“这次来是准备?”
“我们那边医院的医生说她的血管太细了,做不了动静脉内瘘。
建议是改成腹透,但是前段时间她的白蛋白太低了。”
“唉,这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查出来不好......”
张天阳一边翻着小女孩在别的医院住院的病历,一边听着女人讲述。
女人讲的很细,很繁复,从小女孩最开始生病讲起。
其实很多信息张天阳根本不需要知道。
他只需要知道小女孩的发病时间,既往治疗和用药,现在的治疗方案,以及入院的目的就够了。
他不需要知道她喜欢猫和老鼠。
不需要知道她在学校里学习很好。
也不需要知道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一次为期一周的旅行,但总是因为她要看病而一推再推。
可是他没有打断女人的讲述。
家属给了他应有的尊重,他也乐意拿出一点时间,听听这位被疾病折磨得憔悴的母亲心里的酸辛。
五分钟后,女人再次露出了歉意的笑。
“不好意思,好像讲的太多了。”
“没事,这不是在问病史嘛。讲的细,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情。”
张天阳安慰了两句,拿着挤满了信息的A4纸回到了办公室。
梁师姐正在给她的病人排下周的手术,一扭头,看到张天阳回来,不由得开口问了句。
“听说是个12岁的小姑娘?”
“嗯。”
张天阳闷哼了一声,心情沉重,不想说话。
梁师姐继续排着手术,排着排着突然整个人停在了那里。
好像有什么不对?
这个绝世大直女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了半天,突然反应过来。
“师弟,你不开心了?”
“有点郁闷。”
张天阳吐出一口浊气。
“这么小的孩子,才十二岁,但是后半辈子都得跟透析机一起过。”
“听说血管细还做不了动静脉瘘、
做血液透析还能一周三次,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去过自己的生活。
万一只能做腹膜透析,一天做三次,基本上人生就只剩下跟疾病做斗争了。”
张天阳无意识的哗啦啦翻着手里的纸张,又叹了口气。
“感觉,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梁师姐歪着头看着唉声叹气的张天阳,心里有些复杂。
平时师弟看起来是全能的,不仅是临床思路、操作能力,还是理论知识,似乎都不比她差。
很多时候,她会下意识的把师弟当成高年资的医生。
也只有这个时候,师弟才有点像是刚下临床的实习生的样子。
“医院就是这样的啊。”
梁师姐想了想,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安慰张天阳,她只会说大实话。
“你刚下临床,见的还少。像我们这种混了好多年的,见到这种心里已经没有什么波动了。”
“十二岁的小女孩得了肾衰竭一定得透析续命,可怜吧?
我还见过更小的,就在你进来之前,有个9岁的小姑娘刚出院,也是肾衰竭。
还有正读大学,前途一片光明,突然就病倒了的,隔壁何教授组就有一个。
还有家里顶梁柱身体不行了,一家人都跟着一起不行的,人家可不可怜?”
“不仅肾内科是这样,你再去看别的科。
血液科,血液病,靠化疗续命的,说不定那天早上就起不来了。”
梁师姐看着张天阳。
“对了,你不是在新生儿科待过吗?
那边的小孩生下来有的缺氧,以后一辈子都可能是残疾。
还有妇产科,很多小孩子甚至连活过来的机会都没有。
你觉得可怜吗?”
张天阳想了想,点头,“都可怜。”
“那你可怜得过来吗?”
梁师姐胳膊肘撑在桌子上,再用手撑起下巴,眼里闪过可疑的光。
“我刚下临床的时候,也觉得他们很可怜。
有时候,病人哭,家属哭,我哭得比他们更厉害。
可是有什么用呢?”
“有的病,它就是治不好啊!”
梁师姐嘴角挂着笑,可张天阳却总觉得这笑的背后藏了很多东西。
“我最开始学医的时候,总觉得世界上只有很少的疾病是不能被治好的。
学着学着才发现,原来能治好的病才是少数。”
张天阳知道,纱布下面盖住的是颈内静脉的管子。
脖子上多了一根管子,能舒服吗?
一瞬间,张天阳觉得自己的心脏似乎被谁揪了一下。
“妈妈跟医生说会话,你自己待一会好吗?”
小女孩的妈妈微笑着跟小女孩交流,然后客客气气的把张天阳请到了病房外面。
“不好意思啊医生,给你们添麻烦了。”
张天阳摇摇头。
想说什么,最后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世界其实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啊......
......
“医生,你要问什么就在这问我吧,她的病史我都知道。”
女人的脸上有些疲惫,但还是努力挤出了笑。
“这孩子太难了。但是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让她少了解一点这些东西,尽量像个正常人一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
张天阳点头,表示理解。
“这次来是准备?”
“我们那边医院的医生说她的血管太细了,做不了动静脉内瘘。
建议是改成腹透,但是前段时间她的白蛋白太低了。”
“唉,这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查出来不好......”
张天阳一边翻着小女孩在别的医院住院的病历,一边听着女人讲述。
女人讲的很细,很繁复,从小女孩最开始生病讲起。
其实很多信息张天阳根本不需要知道。
他只需要知道小女孩的发病时间,既往治疗和用药,现在的治疗方案,以及入院的目的就够了。
他不需要知道她喜欢猫和老鼠。
不需要知道她在学校里学习很好。
也不需要知道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一次为期一周的旅行,但总是因为她要看病而一推再推。
可是他没有打断女人的讲述。
家属给了他应有的尊重,他也乐意拿出一点时间,听听这位被疾病折磨得憔悴的母亲心里的酸辛。
五分钟后,女人再次露出了歉意的笑。
“不好意思,好像讲的太多了。”
“没事,这不是在问病史嘛。讲的细,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情。”
张天阳安慰了两句,拿着挤满了信息的A4纸回到了办公室。
梁师姐正在给她的病人排下周的手术,一扭头,看到张天阳回来,不由得开口问了句。
“听说是个12岁的小姑娘?”
“嗯。”
张天阳闷哼了一声,心情沉重,不想说话。
梁师姐继续排着手术,排着排着突然整个人停在了那里。
好像有什么不对?
这个绝世大直女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了半天,突然反应过来。
“师弟,你不开心了?”
“有点郁闷。”
张天阳吐出一口浊气。
“这么小的孩子,才十二岁,但是后半辈子都得跟透析机一起过。”
“听说血管细还做不了动静脉瘘、
做血液透析还能一周三次,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去过自己的生活。
万一只能做腹膜透析,一天做三次,基本上人生就只剩下跟疾病做斗争了。”
张天阳无意识的哗啦啦翻着手里的纸张,又叹了口气。
“感觉,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梁师姐歪着头看着唉声叹气的张天阳,心里有些复杂。
平时师弟看起来是全能的,不仅是临床思路、操作能力,还是理论知识,似乎都不比她差。
很多时候,她会下意识的把师弟当成高年资的医生。
也只有这个时候,师弟才有点像是刚下临床的实习生的样子。
“医院就是这样的啊。”
梁师姐想了想,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安慰张天阳,她只会说大实话。
“你刚下临床,见的还少。像我们这种混了好多年的,见到这种心里已经没有什么波动了。”
“十二岁的小女孩得了肾衰竭一定得透析续命,可怜吧?
我还见过更小的,就在你进来之前,有个9岁的小姑娘刚出院,也是肾衰竭。
还有正读大学,前途一片光明,突然就病倒了的,隔壁何教授组就有一个。
还有家里顶梁柱身体不行了,一家人都跟着一起不行的,人家可不可怜?”
“不仅肾内科是这样,你再去看别的科。
血液科,血液病,靠化疗续命的,说不定那天早上就起不来了。”
梁师姐看着张天阳。
“对了,你不是在新生儿科待过吗?
那边的小孩生下来有的缺氧,以后一辈子都可能是残疾。
还有妇产科,很多小孩子甚至连活过来的机会都没有。
你觉得可怜吗?”
张天阳想了想,点头,“都可怜。”
“那你可怜得过来吗?”
梁师姐胳膊肘撑在桌子上,再用手撑起下巴,眼里闪过可疑的光。
“我刚下临床的时候,也觉得他们很可怜。
有时候,病人哭,家属哭,我哭得比他们更厉害。
可是有什么用呢?”
“有的病,它就是治不好啊!”
梁师姐嘴角挂着笑,可张天阳却总觉得这笑的背后藏了很多东西。
“我最开始学医的时候,总觉得世界上只有很少的疾病是不能被治好的。
学着学着才发现,原来能治好的病才是少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