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见伤识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方警署的普通警察。  

一看这案情资料就知道:  

现场勘查工作虽然比不上林新一管理的鉴识课,但也做得相对足够认真。  

因为死者身份敏感,尸体还被连夜送到了公安合作的医院,请医院医生做了较为细致的尸检。  

现在这连夜赶出来的新鲜尸检报告,就放在林新一的手上:  

“头部有2处创口,创口呈规则类圆形,皮下有大量出血。”  

“2处创口下方皆有轻微凹陷性骨折,骨折程度较轻。”  

“两处创口位置各自独立,互不相连,一处位于头顶部,一处位于后脑枕部。”  

林新一仔细看了看那尸检过程拍下的照片。  

医院医生是业余兼职解剖,虽然解剖技术高超、尸检记录详实,但一般只管记录不管分析。  

这2处头顶的创口在医生那边只是单调的文字和照片记录,但林新一一看就知道:  

“有这两处创口,致伤工具差不多就能确定了。”  

“创口呈规则类圆形,再加上这皮下出血形状...”  

“凶器是金属类,锤面为规则圆形的圆头锤、或羊角锤。”  

“不过...”他微微皱起眉头:“如果是以金属锤全力锤击头部,这样的伤势,未免有些过轻了...”  

“是因为凶手的力气很小,还是说,他是出于某种原因,刻意控制了力气?”  

林新一隐隐感到了不妙。  

他在那一番自言自语,然后又继续往下看尸检报告:  

“右季部肋有一刺创,进人肝脏。”  

“刺创创道由上至下...”  

“由上至下,那凶手用的应该是‘过肩式’的刺击姿势。”  

林新一之前在破获‘哥梅拉杀人案’时曾经用到过这些知识:  

刺击的形成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过肩式,也就是把刀举起来,自上而下地往下扎。  

一种是低手式,也就是用手握着刀,自下而上地向前捅。  

用“扎”的方式,形成的刺创创道,自然多为“由上至下”。  

而尸检报告里说的季肋部,即是指将腹腔进行九分法划分后,人体的左右上腹部。  

也就是说,凶手这是一刀从侧面,自上而下地扎进了死者的右上腹。  

而且这一刀扎得很深,深入肌层、脏器,几乎贯通肝脏。  

“不过,为什么会是从右侧面扎人,这样发力不会很别扭么?”  

“而且右上腹部,凶手怎么会一刀扎中这个位置...他当时和死者,到底是保持着什么体位?”  

林新一努力地在脑海里还原着当时的场景。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眉头也越锁越深。  

“林先生?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么?”  

眼见着林新一久久不语,风见警官试探着问了一声。  

“哦...没什么。”  

林新一把心中的疑虑暂且放到了一边。  

他选择首先回答公安想让他帮忙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好消息是,这件事应该与组织无关。”  

“死者头部的钝器打击伤,可以确认是某种金属圆头锤或羊角锤——这两种锤子,都是常见的家用工具锤。”  

“而死者右上腹的锐器刺击创,还正好刺中了肝脏。”  

肝脏有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等起固定作用,因此肝脏在腹腔内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其解剖部位和结构的特殊性、在伤害、凶杀案中经常遭到损伤,并且其位置相对固定,就容易在肝实质内留下凶器的印痕,通过印痕推断凶器特征。  

而负责解剖的医生工作也足够认真负责。  

在把体表和肝脏表面的创口拍照固定之后,验尸的医生将死者整个肝脏都完整地提取出来。  

然后沿着肝脏表面的创口纵行剖开,找到了创道内完整的刺器移动性印痕。  

“痕迹长度,最宽处为3.9c厚度0.2c”  

“而体表创口呈梭形,创角一钝一锐,钝角创缘可见轻微皮肤挫伤改变,这都是典型的单刃刺器特征。”  

“再结合体表创口到感知创道的距离,推测刀体长度为15c右。”  

“所以,只是一把长15c最宽处近4c刀背厚度0.2c单刃的刺器。”  

“符合这种特征的刀具,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家家户户都有的长款厨刀。”  

林新一根据创口的各项数据,把凶手用的两种凶器都推断了出来:  

“家用厨刀和家用工具锤...”  

“如果说这是什么犯罪组织干的,那这组织...”  

他稍微脑补了一下,琴酒戴着礼帽,叼着香烟,冷笑着从保时捷上下来,亮出腰间菜刀和锤子的清奇画面...  

“那这组织未免也太low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