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摸鱼(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宁卫民与宋华桂的家人都算得上熟悉,可就是没见过邹国栋的老婆孩子。  

再加上他把太多的工作担子转嫁到了邹国栋头上,且年前因为无心之过,还让邹国栋手忙脚乱,实打实受了一回累。  

所以这次既然有了见面机会,他就对邹国栋的妻子格外郑重地表达起感谢。  

并为自己造成了邹国栋前段时间的忙碌而道歉。  

结果发现邹国栋的妻子,还真是与邹国栋在东京时描述过的那样,是一个非常温婉贤惠的女人。  

待人腼腆且和煦,态度恭谨又宽宏。  

对宁卫民没有丝毫嗔怪之意,反而谢上了他出国前,把美国大吉普留给邹国栋用的旧事。  

虽然邹国栋妻子的工作平平,只是机关单位的一介普通科员。  

但她的工作安逸,倒是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照顾家庭。  

这就让邹国栋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事业。  

他们的儿子铭铭也很聪明,模样清秀。  

大概性子也是随了母亲了,这个五岁的男孩在外人面前乖得不像话,简直像个女孩子。  

总之,宁卫民见到这对母子,不由暗赞邹国栋好福气,拥有一个算得上是完美的三口之家。  

于是为了庆贺彼此初次见面,也为了拉近和邹国栋的关系。  

宁卫民当场拿出一个装满了二百块外汇券的红包给了邹国栋儿子当压祟钱。  

还有一个镶嵌了蓝宝石的蝴蝶银质胸针,馈赠给邹国栋的妻子。  

坦白说,那件首饰宁卫民纯粹是临时起意,而且并没有真正花费什么。  

因为他送出去的东西,正是大和观光旗下诸多分社所馈赠的礼品之一。  

这些东西不是什么国际名牌,都是日本本土品牌的首饰和配饰。  

差不多相当于几十年后,咱们国内什么老凤祥、六福珠宝之类的东西。  

论价值呢,也就是五万円到十万円之间,只能算是件儿轻奢品。  

想当初,宁卫民从大和观光手里收获这样的礼品,多少还有点觉得累赘。  

他认为这些东西有点华而不实,不上不下,也就是公司白领阶层用来讨女朋友欢心还比较合适。  

要是他送真正重要的人,比方松本庆子,或者是什么大人物,可就有点拿不出手了。  

其实要不是头两天收到松本庆子表达心意的巧克力时,实在没有任何准备。  

他也不会病急乱投医,用这种东西来湖弄人。  

可话说回来,这些鸡肋一样的东西,要是随便转送他人,或是转手送到质屋换几个钱吧,又太可惜了。  

偏偏对方还老爱送,他手里着实攒了不少,起码十好几件。  

后来想了想,觉得也只能带回国内走礼用了。  

国内的人经济条件和见识都不足,应该不会挑剔,反倒会稀罕是洋货。  

而且好在不占地方,还便于携带。  

所以回国之后,他但凡出门访客,身上就会揣着一两件,以备不时之需。  

坦白讲,昨天他去霍司长家也备着来着。  

可看霍司长两袖清风的做派和黄靖华面热心冷的疏离,也就没好多此一举。  

至于今天,像现在这样这种情景拿出来,那可就再合适不过了。  

果不其然,邹国栋的老婆就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要说他送得那一沓子的花花绿绿的外汇券倒好说,邹国栋每个月也不少挣,就是一半工资是外汇券也有两千块呢。  

可那闪亮精美的日本首饰却让邹国栋的老婆眼花犯难。  

这得拿什么还礼啊?  

国内这样的东西太少了呀。  

别说嫌弃了,反而还觉着这礼物太过贵重,被吓着了,不敢收。  

坚辞了老半天,直至邹国栋和宋华桂都劝她甭多想,收下就算完。  

她这才不好意思谢了宁卫民。  

当然了,收下之后,只凭脸上向日葵一样笑容,就已经证明了她对这件东西的喜爱。  

其实还别说她了,刘晓芩这个大明星,国内穴头第一把交椅的“大猫儿”又怎么样?  

一样看得眼睛发直,颇有羡慕之意。  

嘴里虽然说的挺好听,全是替宁卫民长面子,替别人高兴的话。  

可多少有点落寞和失意也是掩盖不住的。  

当然,要是按实际情况来说,倒不是刘晓芩买不起。  

她现在不比从前了,靠组织走穴真没少挣钱。  

何况为郑铭铭牵线搭桥,撮合蒙妮塔和皮尔卡顿公司合作,还一举就得了五万元的好处费。  

可关键还是国内物资太贵乏,好样式的首饰没几件,想买都没处买啊。  

而且她又是去过日本出差,因为衣装寒酸,吃过苦头的人。  

对于这种能提升体面的饰品就格外在意。  

于是宁卫民看在心里,就又主动说了一句。  

“大猫儿,我可没想到今天能在这儿见到你。我也从日本给你带了件首饰,你登台肯定用的上。不过今天就对不起了。回头咱们单再约一天吧,我把东西给你。”  

就这一句,刘晓芩登时喜笑颜开,把宁卫民当成了亲弟弟。  

赶紧站起来,走到他身边,自来熟地把胳膊肘搭他肩上了。  

一边给他点烟,一边亲昵地说。  

“哎幼,我的好弟弟,你还想着我呢。好好,我就不说见外的话了。你要方便的话,从初五起起到元宵节前,你就随便找一天,咱们天坛见呗。反正我那几天基本天天在。帮你盯着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