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自带流量(1/2)
开业仅仅半个月,宁卫民就不再舍脸吆喝了。
因为就连“坛宫”二楼的买卖,都逐步走入了正规,变得大有起色。
敢情进入工作日之后,公款消费的顾客们首先如约而至。
这其中既有外贸部门,卖区政府面子来捧场的友好单位。
也有隶属于纺织部,靠皮尔卡顿公司的外贸订单赚取外汇的服装厂。
还有区服务局下属,具备接待外宾资格的工艺美术行业大厂。
至于这些单位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打着款待外宾的旗号,又有外汇收入,花钱都很冲。
虽然为了省时,基本上都是吃便席,但他们是绝不在乎价钱的。
点菜专找贵的要,酒水也专要茅台和五粮液,有时候临走还要带走几条高级烟。
一桌席花个千八百的,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坛宫”的高档白酒,高级心眼,最贵的菜色,主要都是他们消费的。
有了他们的贡献,饭庄从运营成本的赤字中解脱就变得容易起来平均算下来,每日二楼都能接待两三桌,营业额一下子就达到了四千元上下。
但也正因为财大气粗,这些人身上同样也有个让人别扭的地方对山珍海味有着太多的执念。
这帮人受品味、见识和化的局限,对于饮食的追求,真的跟土财主差不离儿。
应该说,这一期广告就相当于宁卫民俩月的工资啊。
在一般人眼里,这绝对是个相当吓人的数字了。
真要是广告投放效果不如所想象的那么好。
宁卫民就得陪进去一辆全新自行车和一块手表。
不过这笔钱其实是比较符合宁卫民心理预期的。
毕竟还属于小生意,投入也没超过三百,他通过古四儿应该很容易就能把这笔钱收回来。
重要的是,这次广告业务试水,是一次以小见大、尤为有益的尝试。
这对日后他开展其他的商业活动,肯定是很有帮助的一次经验。
他通过这件事,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这年头广告与商业营销直接的关系。
也就能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力究竟有多大。
看看是否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
更何况真办成了,收益也是巨大的,就能遂了他的心愿。
要不试这么一次,他又怎么可能甘心呢?
总之,既然广告协议已经签订,那顺理成章,下面就进入真正的实际操作阶段了。
这一方面是宁卫民抓紧时间,按照广告上的技术条目,编写具体的技术内容。
另一方面,就是他联系古四儿,去商量出售技术的代价,打算先捞回成本再说。
写东西很好办,全是宁卫民肚子里现成的玩意。
这又不是写,用不着润色,只要条理清楚,意思准确就行。
而且白天夜里,宁卫民都有大把时间爬稿子。
一天写完,一天修订整理,轻轻松松的事儿。
写完了就是汇编成册,该批量生产了。
这事儿也容易。
宁卫民不用铅字印刷,用油印,就是学校印卷子的那种土办法。
他自己只不过再花一晚的时间用蜡纸刻了版。
晚上借用单位的设备,用公家的纸张油墨,很容易就印出了一百份教材。
而恰好也是这个时候,古四儿那边有信儿了,他带着俩哥们儿如约来接洽,成了最早领走教材的仨顾客。
不过交易过程也出了点儿小岔子。
最终成交的价儿并不是当初说好的三百块,而是二百六。
之所以会如此,是那古四儿带来的另外俩鱼贩子耍鸡贼,临时变卦。
他们大概是吃准了宁卫民急需用钱,一时又难找其他人。
非要先掏一半的钱把方子拿走,试验成功了,才肯付剩下的一半。
这明显就是想打五折,要变相赖账的手段啊。
可这三百一下就变一百五了,宁卫民哪儿能干啊?于是一口回绝。
古四儿似乎也并没想到会有这出戏码。
愕然之间,面对宁卫民责问的眼神,他觉得很有点挂不住脸儿,帮着宁卫民据理力争。
可即使如此,毕竟难抵财帛动人心。
五十块钱,那已经是一个月工资啦!
跟着古四儿来的那俩小子,眼界就这么大,其他的都不顾了。
做出不成就拉倒打算破罐破摔的姿态。
说他们肯掏五十,还是因为古四儿担保呢。
毕竟没亲眼所见,谁能完全相信。
还说这钱不是不给,是日后再给。
话里话外埋怨古四儿胳膊肘往外拐,帮理不帮亲。
一席话下来,反倒弄得古四儿张口结舌,有点下不来台。
宁卫民却是越听越烦。
他琢磨了一下,觉得只要能收回广告上的成本就算立于不败之地了。
多几十块钱少几十块钱也没什么必要。
也就懒得置这个闲气,跟他们斗这个智了。
于是直接划出了最后的底价,那就是同意打个八折。
说他们兹要能马上掏二百四,方子就给他们,这是一口价,其余免谈。
而且借着这事儿把藏着的坑,也挑明了。
说自己保证这孵化神仙鱼的办法是真的。
只要按着方子来,孵化不了他负责。
可既然是贱卖,就别怪他后面再把孵化办法卖其他的人,弥补损失。
还说古四儿他们同样也可
因为就连“坛宫”二楼的买卖,都逐步走入了正规,变得大有起色。
敢情进入工作日之后,公款消费的顾客们首先如约而至。
这其中既有外贸部门,卖区政府面子来捧场的友好单位。
也有隶属于纺织部,靠皮尔卡顿公司的外贸订单赚取外汇的服装厂。
还有区服务局下属,具备接待外宾资格的工艺美术行业大厂。
至于这些单位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打着款待外宾的旗号,又有外汇收入,花钱都很冲。
虽然为了省时,基本上都是吃便席,但他们是绝不在乎价钱的。
点菜专找贵的要,酒水也专要茅台和五粮液,有时候临走还要带走几条高级烟。
一桌席花个千八百的,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坛宫”的高档白酒,高级心眼,最贵的菜色,主要都是他们消费的。
有了他们的贡献,饭庄从运营成本的赤字中解脱就变得容易起来平均算下来,每日二楼都能接待两三桌,营业额一下子就达到了四千元上下。
但也正因为财大气粗,这些人身上同样也有个让人别扭的地方对山珍海味有着太多的执念。
这帮人受品味、见识和化的局限,对于饮食的追求,真的跟土财主差不离儿。
应该说,这一期广告就相当于宁卫民俩月的工资啊。
在一般人眼里,这绝对是个相当吓人的数字了。
真要是广告投放效果不如所想象的那么好。
宁卫民就得陪进去一辆全新自行车和一块手表。
不过这笔钱其实是比较符合宁卫民心理预期的。
毕竟还属于小生意,投入也没超过三百,他通过古四儿应该很容易就能把这笔钱收回来。
重要的是,这次广告业务试水,是一次以小见大、尤为有益的尝试。
这对日后他开展其他的商业活动,肯定是很有帮助的一次经验。
他通过这件事,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这年头广告与商业营销直接的关系。
也就能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力究竟有多大。
看看是否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
更何况真办成了,收益也是巨大的,就能遂了他的心愿。
要不试这么一次,他又怎么可能甘心呢?
总之,既然广告协议已经签订,那顺理成章,下面就进入真正的实际操作阶段了。
这一方面是宁卫民抓紧时间,按照广告上的技术条目,编写具体的技术内容。
另一方面,就是他联系古四儿,去商量出售技术的代价,打算先捞回成本再说。
写东西很好办,全是宁卫民肚子里现成的玩意。
这又不是写,用不着润色,只要条理清楚,意思准确就行。
而且白天夜里,宁卫民都有大把时间爬稿子。
一天写完,一天修订整理,轻轻松松的事儿。
写完了就是汇编成册,该批量生产了。
这事儿也容易。
宁卫民不用铅字印刷,用油印,就是学校印卷子的那种土办法。
他自己只不过再花一晚的时间用蜡纸刻了版。
晚上借用单位的设备,用公家的纸张油墨,很容易就印出了一百份教材。
而恰好也是这个时候,古四儿那边有信儿了,他带着俩哥们儿如约来接洽,成了最早领走教材的仨顾客。
不过交易过程也出了点儿小岔子。
最终成交的价儿并不是当初说好的三百块,而是二百六。
之所以会如此,是那古四儿带来的另外俩鱼贩子耍鸡贼,临时变卦。
他们大概是吃准了宁卫民急需用钱,一时又难找其他人。
非要先掏一半的钱把方子拿走,试验成功了,才肯付剩下的一半。
这明显就是想打五折,要变相赖账的手段啊。
可这三百一下就变一百五了,宁卫民哪儿能干啊?于是一口回绝。
古四儿似乎也并没想到会有这出戏码。
愕然之间,面对宁卫民责问的眼神,他觉得很有点挂不住脸儿,帮着宁卫民据理力争。
可即使如此,毕竟难抵财帛动人心。
五十块钱,那已经是一个月工资啦!
跟着古四儿来的那俩小子,眼界就这么大,其他的都不顾了。
做出不成就拉倒打算破罐破摔的姿态。
说他们肯掏五十,还是因为古四儿担保呢。
毕竟没亲眼所见,谁能完全相信。
还说这钱不是不给,是日后再给。
话里话外埋怨古四儿胳膊肘往外拐,帮理不帮亲。
一席话下来,反倒弄得古四儿张口结舌,有点下不来台。
宁卫民却是越听越烦。
他琢磨了一下,觉得只要能收回广告上的成本就算立于不败之地了。
多几十块钱少几十块钱也没什么必要。
也就懒得置这个闲气,跟他们斗这个智了。
于是直接划出了最后的底价,那就是同意打个八折。
说他们兹要能马上掏二百四,方子就给他们,这是一口价,其余免谈。
而且借着这事儿把藏着的坑,也挑明了。
说自己保证这孵化神仙鱼的办法是真的。
只要按着方子来,孵化不了他负责。
可既然是贱卖,就别怪他后面再把孵化办法卖其他的人,弥补损失。
还说古四儿他们同样也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