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套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982年3月14日,星期日。  

这一天,当太阳照常升起,金色的阳光又渐渐照亮了古老的紫禁城。  

也给那些高高的绽放在枝头上的玉兰花染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芒。  

让那一朵朵的白,一朵朵的粉,显得既清透又梦幻。  

只可惜京城的老百姓们,却几乎都对这样的美景视若无睹。  

这即是因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也是因为大家的心思,恐怕无不被昨天刚刚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给搅乱乎了。  

对于这个“基本国策”所规定的,“在城市中,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农村最多要两个孩子”,大家的意见不少,还并不能做到全无异议的接受。  

除了罗广盛这样已经生了儿子的主儿,那不知多少家庭都在为“没有男丁传宗接代”的隐忧,充满了焦虑感。  

甚至就连边大妈都在其列,很有点沉不住气了。  

要知道,她的大儿媳妇李秀芝虽然争气,目前已经有了孕。  

可还不到日子,又哪儿能看出男女来啊!  

所以既然看不出男女,老太太就没法安生啊!  

瞧赶这垦节儿吧!为这事牵肠挂肚的边大妈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没法说!  

想想看,连她都解决不了自己的心病。  

她又怎么去帮着街道宣传计划生育的精神,去给别人做思想工作呢?  

哎,大约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这还是头一次,有点羡慕农村户口了。  

不用怀疑,鉴于这条政策的受众之广,牵扯到了千千万万户家庭的根本。  

这几天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必然是以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解读为头版头条,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了。  

那么可想而知,又哪儿还会有多少人再去关注生活里的其他方面呢?  

于是许多放在平时一定会引人瞩目的事儿,就被掩盖得无声无息。  

恐怕至少也得个把月过去,等到大家把注意力从计划生育的事儿上挪开,对这件事的情绪恢复淡定,人们才会以一种猝不及防心情感受到生活的新变化。  

就比如说,随着春暖花开,持有相机的国内游客数量在迅速增加。  

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把摄影当成了个人爱好。  

拍照片,几乎于一夜之间跃升为恋人间最流行的游玩方式。  

而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恰恰是我国相关工业产生能力的大幅进步。  

正是由于我国的照相机也像“三转一响”一样满足了充分供应的条件,并且降了价。  

照相机才会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这时起,拍一张全家福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再比如说,在天坛公园的斋宫陈列馆里,同样在发生着这个年代堪称绝无仅有的旅游商品促销活动。  

在无梁殿和寝宫的门前,有两拨风姿绰约的姑娘,分别在湛蓝的天空下拼上了桌子,铺上了桌布,摆上了琳琅满目,别处很难得见的工艺品。  

至于说到其中特殊之处,倒不是在于这种露天临时性的促销方式。  

也不是在于姑娘们个个穿着出众,打扮漂亮,面带微笑来销售。  

甚至不在于桌上的那些商品是多么新颖有趣,在别处根本找不到。  

那一切都是次要的。  

关键是还在于这些姑娘们销售商品的法子,完全是“杀”人于无形的。  

这两处露天销售点,比那些产品更醒目的,就是立在桌子旁一人多高的一个白底红字的大牌子。  

上面一眼可见,异常醒目的用英文写着,“买18.88元,返5.88元”。  

这行字的下面,又有一排小些的字额外注明,返还的5.88元包括价值2.88元小商品一件,以及当天的咖啡厅消费券3元。  

没的说啊,这分明是宁卫民这小子,又在用未来的套路,忽悠当前的人。  

敢情身为一名倒腾邮币卡的老手儿,宁卫民最懂得消费心理的本质,是追求性价比。258  

而他擅长的,也就是用这样的搭售方式,让消费者产生虚假的物有所值感受。  

反而可以最大程度的搭售出更多商品。  

这其中的诀窍就在于以下几点:  

一,虚假优惠。  

宁卫民所谓的返还5.88元的真实价值,其实连0.88元都没有。  

所谓价值2.88元小商品,不过就是街道工厂给他做的那些小挂件儿和草编昆虫。  

即使要求相对精致,一件儿的成本也就一毛钱左右。  

而咖啡厅本就是高消费场所,3块钱的消费券,仅能喝三瓶汽水而已。  

又或是买六杯廉价咖啡,或者用浓缩果汁勾兑的饮料。  

本质上来说,反而是宁卫民买给了顾客,本来很可能不会买的东西。  

二,比价效应。  

宁卫民把最便宜的小件商品定位2.88元,也是别有用心的。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宁卫民主打的商品价格都不便宜。  

价值一元成本的布老虎售价6.88。  

那些三块钱成本的石雕烟灰缸,石狮子和门墩儿书挡定价都是16.88元。  

十二元成本的十二寸的绢人定价48元,十四元成本的十四寸绢人定价64元。  

这都是数倍的利润啊。  

而当消费者发现连个最便宜的商品都要2.88元后,对比之下就会觉得其他东西没那么贵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