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侠之大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走错了?其实可以走别的路呢?”  

“低着头。”  

突然间,墨丘说道。  

紧接着他轻轻一跃,避开了地面上的陷阱——那竟不知是哪个猎户留在这里的,捕猎用的陷阱,经年日久,可陷阱就是陷阱,撞上去总归是让人不开心的。  

“要抬头看看,也不能不看脚下的路不是?”  

墨丘站稳了脚步,继续说道“我告诉过你,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这世间最大的利,就是天下的利。最小的害,便是无心之害。大利不常有,无心之害总不缺。所以,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可能成为无心之害的,我们要尽其所能的避免。有机会成为天下之利的,我们要拼尽全力的争取。”  

他停下了脚步,拆掉那个陷阱,继续向着前方走去。  

“是故君子不啻微茫,造炬成阳。豫州之事,的确让墨者损失惨重。可此事之后,墨者也扩充到了三千之数,比之初时更添十倍不止。此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也!  

至于此后如何,又怎能怪罪自己?当时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难不成你今天吃了一顿饱饭,便要怪罪自己过去为何要吃那么多顿饭?只吃今天这一顿饱饭不就好了?世间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呢?”  

稳重的脚步落在地面上,便留下浅浅的纤薄而宽厚的脚印,似是一阵风吹来便可将其泯灭,又好似岁月再如何打磨,仍旧那般清晰可见。  

那些最具有理想与信念的人啊,总是冲在最前方,也最先倒下。  

钱会流向不缺钱的人,爱会流向不缺爱的人,而死亡,也总会流向不怕死的人。  

以至于好似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化作了乌有,徒留些许英烈的身姿留在世间,在只言片语之间流传往返。  

可那并不代表一切都没有意义。  

长夜难明,但总有人以此身为炬。  

当酷阳高照,也总会有白云涌来。  

古今以来,爱天下者众,爱苍生者少。  

爱天下苍生至此者,未有出于墨者也!  

“可是.”  

贡低头看着脚下的路,迟疑着说道“我担心有一天,有一天所有的墨者都倒下了。就连墨师您也不能再带领着后人继续往前走,我们奉行的道义,真的还会有人继承么?天下间,会有人来认可我们吗?”  

“哈”  

墨丘笑了起来,释然大笑道“怕什么天下无人?虽天下无人,墨子之说犹存矣!”  

一直以来,作为一位武道宗师,乃至墨家巨子,墨丘都极少显露出什么与众不同,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比之墨者更加刻苦而严厉,更是从不见半分的狂傲之意。  

似乎在他的身上,永远都看不到属于正常人都会有的“优越感”,那种一定要证明自己非同一般的野心和期望来。  

而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显露出了那始终隐藏却又一直显露出的冰山一角,那一角胸怀天下,度量世道的心胸。  

即使世界上没有人在了,他的话也将长存于世!  

这不是因为他多么了不起,而是他一直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其心不改也!  

墨家的学说可能会隐没,墨者可能会死绝,他也定会化作尘土,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世界,我来过,我努力过,我的话,将永远留在这片爱的深沉的土地上!  

时移世异,天理循环,不改其心!  

总有后人,擦去岁月的尘埃,得以窥见那或许尘封许久的芬芳光彩,再借助前人的余晖,去维护天下的道义之所在!  

贡怔住,喃喃道“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  

墨丘肯定的点头说道“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  

贡停下了脚步,脸上竟显露出分外痛苦的神情。  

“墨师,可我们救不了所有人。”  

贡感觉每一次的呼吸都是那么的难熬,跟在这样的男人身边啊,总是不自觉的便让人自惭形愧,恍惚间似有烈日灼心。  

那艳阳分明已被白云挡住,灼热又从而来呢?  

“谁让伱救所有人了?”  

墨丘惊诧的瞥了他一眼,“真把自己当成什么救济苍生的仙人了?便是没有墨家,难不成大家都不活了?天下人有天下人的活法,哪里一定需要谁去拯救呢?  

我们不过是努力让他们活得好一些,再好一些。你今天怎么回事,以前你可没有这么多自扰的想法。”  

贡颤颤巍巍的从怀中取出一份书信,面上的悲苦之色越发浓郁。  

墨丘接过,打开。  

呼吸似乎都止住了。  

宗明三十七年春末夏初,张启瀚兵败大青后,抬棺死战于羽州雄关,终不敌四国联军,身死城破。  

大青兵马入城中,十日不封刀。  

民众死伤无算。  

根据时间推算,羽州雄关已破两月有余。  

这封迟来的信,跨过千山万水,终于是送到了他的手中。  

墨丘的脸上看不出是什么表情,他只是颤抖着问道“这封信,你什么时候收到的?”  

自公尚过入天牢之后,一直都是贡在帮忙打理墨家的情报网。  

各种消息也都是先经过贡的筛选,才会送到他的手中,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宗明帝召您参加大寿的那天晚上。”贡低声道。  

那天他浑身湿透的跑去见墨师,见到的是墨师手上数不尽的书信和墨师脸上那不可言说的悲苦之色。  

这天下人的事啊,怎能让墨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