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夜宵时间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吃顿夜宵,竟然完成一个成就,当真是意外之喜。  

成就就是这样充满惊喜,于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厚积薄发,相比起有时限的任务,于润物细无声中影响生活习惯。  

为了美食家这个成就,林小建现在经常在外面吃饭,哪怕普普通通的炒粉干、青菜面也行。换换口味,顺便看看别家饭馆是如何经营的。  

也是有钱了的原因,换作以前,就算想随心所欲的吃,也因为囊中羞涩去不起。只能自己买菜做饭,省钱。  

“这就是野兔肉吗,也就那样吧,果然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兔兔原来这么不好吃啊。”  

整桌菜上大家期待值最高的自然是野兔,不过说实话,很多野生动物让人觉得好吃主要是没吃过这个味道。无论口感还是肉质,真比起来,肯定比不过精挑细选的家养品种。  

好吃的动物,早就被我们祖先驯化了。  

野兔在山里面风吹日晒,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时刻要提防捕猎者猎杀,身上能有多少肉。而养殖场追求出栏率,生长周期过快,风味物质沉淀不足。最好吃的是散养,兼顾产量和质量。  

从口味的稀奇上说,野生动物的确有它独特的味道,只是这种味道不是一般概念里的好吃,就是吃个新鲜。  

反而是老鸭水饺、蜜汁番薯这些老扁农家土菜馆的经典菜式,让人品尝出了精致的味道。  

好的餐馆,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更不用说这些食材本来就是一流的。普通的地瓜就一两块钱一斤,他的地瓜、蜂蜜,进货价都高的吓人。  

野生动物的味道,和精挑细选食材的味道,是两种风格。一种让人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幅员辽阔,一条大河波浪宽,天苍苍野茫茫;一种让人仿佛置身于精致典雅的苏氏园林中,一花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恰到好处的搭配。  

两种风味,确实各有千秋,不愧是风县美食榜名列前茅的餐厅。  

林小建默默品尝着,细细品味。  

“老板,点菜了!”  

就在老扁老板拍拍手,从厨房出来脱下厨师服,准备过来几句的时候,走进来两个男青年,扯着大嗓门喊道。  

“不好意思,我们已经打烊了。”  

老扁见状,迎上去抱歉道。  

“这么早就打烊了?那边不是还有一桌在吃吗?”  

为首的男青年皱着眉头说。  

“他们来的早,吃的慢。”  

老扁和气的说。  

“我和哥们特地大老远从风山过来的,你请我们吃闭门羹,这样不太好吧?”  

“就随便点两三个菜好了,你不是还没下班么?”  

男青年不太客气的说道,食指上车钥匙转的跟风扇一样。  

老扁闻言皱起眉头,以他现在年入百万的身家,完全可以拒绝他俩,又不差这几百块钱赚。但开门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以和为贵,来者是客,不能嫌生意小就不做。何况人家提的也是正当要求,大老远跑过来这么不容易,大晚上的不让人家吃饭是不太好。  

“行吧,你们吃什么?”  

他不得已又拿起练习册和圆珠笔,开始给二人点菜。  

“这个番薯你别觉得贵,人家的蜂蜜是新西兰精品,一斤一百多美刀。”  

“这个野生杂鱼拼盘是山上的人在小溪里捞的,不是每天都能捞到的,是限量供应,不像海鱼每天都有固定的渔民卖。”  

作为经常光临的老主顾,钟玲玲为大家介绍每一道菜的渊源。  

他们算半个餐饮从业人员,多多了解一些知识并无坏处,或许哪天工作的时候就运用到了。  

“噗嗤!”  

走过他们边上的男青年,听到钟玲玲煞有介事的说法,忍不住觉得这桌人是假正经。  

吃个饭还能扯出这么多道理,一块地瓜,被她说的跟黄金似的。看着这妹子气质不错,难道从小娇生惯养,连地瓜也没吃过?  

吃货跟非吃货,有时候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在普通人眼里,再好吃,也就是一块地瓜,吃了能当大魔法师不成?但在钟玲玲他们这些从业人员眼中,能登上推荐菜榜单的菜,再普通都不普通,值得深入分析。  

“咳,咳咳!”  

男青年随后发现自己这样不太礼貌,假装咳嗽几下,借此掩饰过去。  

钟玲玲瞄了眼他手里的车钥匙,懒得跟人计较。  

这样的经历,身为新时代年轻人,已经屡见不鲜了。比如你明明是拿着手机在工作群里跟人头脑风暴,却被长辈以为是在玩游戏无所事事;周末躺在沙发上跟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们好不容易凑齐五个人来一把排位赛,被见不得你闲的家人喊去洗碗晾衣服,只能挂机。  

趁着大家正在热切交流,林小建假装去上厕所,跑到厨房对老板问道:“老板,我们这桌多少钱?”  

老扁老板疑惑的瞥了眼林小建说:“你是玲玲的朋友吧?不用付,她来吃饭,都是记她爸老钟账上的。”  

“不用她记账,这顿我来付,今天她帮了我一个忙,还要她付钱,哪里好意思啊!”  

林小建诚恳的说道。  

“行吧,我现在走不开,我说,你用计算器算下。”  

老板不停翻炒着大锅,把菜价一个一个报出来道:“蜜汁番薯38,老鸭水饺88…”  

“好的,支付宝转你了!”  

大额付款,林小建喜欢用支付宝,可以用花呗,多拿几个会员积分不说,还能蹭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