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 差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无夜的天心分身们与武阳并未在长老院过多停留,短暂的交谈过后便联袂前往了封印不周山祖脉的时空。  

黑暗时空深处。  

古老洪荒气息喷涌,演化出洪荒诸纪元景观,梦幻迷离,栩栩如生,中央的不周山则是更为的雄壮巍峨了,隐隐已经有了几分神性。  

离焚五位长老各坐一方,形成阵势,大道之力轰鸣,抽丝剥茧般将不周祖脉的分脉从魔劫天中取出。  

不过,因为他们没有修行大龙相的缘故,进度很是缓慢,若是没有江无夜,仅凭他们的话,估计最少要几百年才能完全剥离不周祖脉。  

时空波动的声音在离焚等人心神中响起。  

“这是?!”  

离焚回头,看着雄赳赳,气昂昂赶来的武阳和一帮子江无夜,顿时吓了一跳,再一感应到天心分身们的实力,更是目瞪口呆。  

在此之前,他们的心神都集中在剥离不周祖脉之上,很少分心,因此还不知道江无夜出关的消息。  

江无夜只能再次解释了一番。  

不出所料,离焚等长老和武阳一样,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的狂喜震撼之色,随后却又变作了麻木。  

也是。  

对于江无夜这个不符逻辑的怪胎,他们震惊次数多了后,似乎就变成习以为常了。  

此事过后,估计就算江无夜闭个关出来就成了巨头他们也不会惊讶了,反而会认为是正常操作。  

有了三十多个同样掌握大龙相的天心分身团伙作为主力后。  

不周山祖脉的剥离进度顿时肉眼可见的速度快了起来。  

江无夜估计,若无意外的话,或许十年的时间,不周祖脉就会完全脱离魔劫天,被魔劫天原有祖脉取代。  

至于洪荒何时归来。  

江无夜心中也有了数。  

八凶证道后,他周天大龙相的修持有了增长,已经能透过天地间的脉相见微知著,察觉到未来的劫运变化。  

在他的推算中,洪荒带来的劫运将会在一百年后彻底于圣域之中爆发。  

一百年。  

虽然短暂,却也足够魔劫天做好足够的应对策略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唯一可惜的是。  

在洪荒归来之前,江无夜的修为是没有可能再有质的提升了。  

修罗界,他是不可能去了。  

哪怕他修为提升到了大能绝巅,面对修罗族的巨头,依旧没有半分直面的底气。  

修行越往后,各个境界之间的差距都会无限变大。  

江无夜修行至今,每一步的成长都可以说是用命拼杀来的,对境界间的差距自然体悟很深。  

弱小之时,他凭借雄厚的基础积累,每个境界都走到了前无古人的极限,量变引起质变,轻易能越阶而战。  

但修行越往上,境界间的差距就越是恐怖。  

可怕如他,未成道前,哪怕能轻易秒杀极尽近道者,但面对真正的证道者却是没有半分抗衡的底气。  

而那个时候,他与证道者之间仅有一步的距离!  

而当他证道之后。  

与巨头间同样只存在一步距离。  

但就是这短短一步,却宛如天堑鸿沟。  

书中人面对书外人一般,只有无力叹息,不到那个境界,不理解那个层次的奥妙,就永远无法越过。  

证道者与巨头的差距有多大?  

禁忌巨头,又称大罗,羽化。  

在开天年代,穹天之上没有统一时间线之前。  

每尊巨头都是超脱时间长河,过去未来万我合一,一证永证,一得永得,自身之道跳出本源海,不在圣域天道管束之中,与天道同级别的存在,是真正的神话人物。  

而证道者呢?  

虽然也是站在圣域宇宙巅峰的存在,道印寄托本源海不死不灭,但却依旧受到天道管束。  

天要你死,你不得不死!  

直白点来说。  

证道者就是一方皇帝手下的兵将,还是生死全在皇帝一念之间那种。  

而巨头大罗,则是跳出了规则,自我称帝的存在,完全不受此方“皇帝”的约束。  

当然,圣域与其他世界不同,天道这个皇帝的本质高不可测,更有穹天之上当大靠山。  

巨头大罗虽然不受约束,但也不敢在圣域之中乱来,要是乱来的话,别说巨头了,境界再高也能给你扬了。  

当然,如果你的体量能达到穹天之外洪荒文明那种级别的话,或许能够短暂的在圣域中耀武扬威一段时间。  

至于下场,那就不好说了,取决于穹天之上的“垂钓者”们多久锤爆你的文明。  

言归正传。  

正是因为深刻明白证道者与巨头间的差距。  

江无夜才会有了在洪荒未归前安心苟住不乱蹦跶的决定。  

因为,如今的他想要晋升巨头大罗,需要的道力太恐怖了。  

若是盯着一个势力薅,非得把人家高端战力屠尽灭族不可。  

而圣域之中,能给他提供这么多道力的,除了修罗族外,就是妖诡占据的乱古天渊了。  

两者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全都有巨头坐镇,乱古天渊背后更是整个仙道。  

他若是敢像闯修罗界那样去祸害乱古天渊,估计刚动完手就要被围殴致死。  

更坏点来说。  

或许他已经上了仙庭的必杀名单,刚出魔劫天就会被仙庭盯上,通传天下。  

江无夜相信,仙庭绝对有监察诸天的能力。  

他当初证道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