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这答案,相当艺术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这首诗,可以回答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醒了之后就要去折花?  

因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悠然这个答案,让人十分兴奋。  

所有人都非常兴奋。  

悠然不愧是年轻一辈中的诗词第一人。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  

大家之前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很多人都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各种答案都有。每一种答案也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是,那些答案和“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句相比,简直就拿不出手。  

不是答案表达的意思拿不出手。  

而是答案的形式拿不出手。  

所以说优秀的诗人,终究是优秀的诗人。  

看看人家这答案,完是艺术气息。  

无数的网友和歌迷们,在网络上议论纷纷。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第一眼看到时,就莫名的十分喜欢。感觉既有道理,又非常艺术。我要把我的个性签名换成这一句。”  

“哈哈哈!我也要换成这一句。我之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现在换这一句了。”  

“我之前还不太确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悠然就是诗词领域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人李悠然。但是现在,我百分之百的确定了。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我也确定了。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人,实力还真是非同小可。这首诗写得相当好。绝对要出圈。”  

“看到这首诗之后,我对《醒来折花》这首古风歌曲更加期待了!”  

“我也是。期待赶紧到明天上午十点。已经等不及了。”  

网友们、歌迷们,都对《醒来折花》更加期待了。  

所有的音乐人、歌手,包括明星歌手们,看到诗的具体内容之后,也是十分感慨。  

一首古风歌曲,硬是被悠然玩出了一朵花。  

有本事还真是爽。  

他们就算想这样玩,那也写不出这么好的诗。  

只能羡慕的看着。  

当然,少数一些人是嫉妒的看着。  

有音乐人,也有歌手。  

而之前那些幸灾乐祸的想着,悠然明天新歌《醒来折花》很有可能会翻车的人。  

这个时候更加希望《醒来折花》会翻车了。  

白云山。  

李悠然饶有兴致的在网络上看着,大家对于诗的各种议论和评价。  

看到大多数人都表示,他们非常非常喜欢。还有一些人表示,要把“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句用作个性签名时,李悠然非常高兴。  

大家喜欢就好。  

他用这一首诗来回答那个问题的决定,的确是正确的。  

现在网络上关于明天新歌的热度,更高了。  

当然,大家会非常喜欢那一首诗,李悠然并不意外。  

因为他第一眼看到时,也同样非常喜欢。  

而那一首诗是地球上,在中唐时期出现的一首诗。  

作者是谁?已经难以考证了。  

虽然有人认为作者是杜秋娘,又或是李锜。  

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一种推测。  

那首诗的作者到底是谁?应该会是一个永久的谜团了。  

一首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也无法考证的诗,却能够在地球上流传一千多年,成为经典。  

可见,的确是一首非常优秀诗。  

现在,那首诗被自己带到这个世界,同样被非常多人喜欢。  

这种感觉非常不错。  

在网络上看了一会儿之后,李悠然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  

接下来去村子里,还有工地上转一转。  

李悠然基本上每天,都要去晃悠一圈。  

顺便再给陈冰、工人们,还有村民们送点西瓜。  

快要进村的时候,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一挑西瓜,从物品栏里取出,挑在肩上。  

然后进村。  

走了一段之后,看到铁娃子、杨二娃、东子等孩子们,正在路边一棵树上,摘树上结的果子吃。  

李悠然眼前一亮。  

原来,那一棵胡颓子树上,已经有一部分胡颓子成熟了,可以吃了。  

李悠然当然认识孩子们吃的果子是啥。  

那是胡颓子,是一种野果。  

胡颓子,也叫做羊奶萢、蒲颓子、半含春、甜棒子、三月枣等。名字有很多。  

是村里一种比较常见的野果。  

常绿直立灌木,树高一般三到四米的样子。  

果子胡颓子比较小,椭圆形,长度一般在1厘米到1.5厘米之间。  

未成熟时,青色、黄绿色,口感酸涩,不能吃。  

成熟之后,变为红色。口感也变为了甜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吃了。  

不仅可以吃,还可以酿酒和熬糖。  

同时还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能够消食止痢。用于肠炎,痢疾,食欲不振等状况。  

李悠然前两天从这里路过的时候,胡颓子基本上全都没有成熟。  

现在,已经有一部分胡颓子变为了红色。  

成熟了,可以吃了。  

然后,孩子们就来了。  

这棵胡颓子树很大,上面密密麻麻结满了胡颓子,非常多。  

孩子们一直盯着它呢。  

李悠然越走越近。  

孩子们全都看到了李悠然。一个个显得非常高兴。  

“悠然哥,你又去工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