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蓝云姑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云南有点远,真不应该让你去冒险。”  

“妾不怕,妾要陪在夫君的身旁。”  

萧祁轩的心,一下子柔软下去,轻轻的把慕云吟的头拉过来靠在他身上,心里想:  

又哄我开心,又让我感动,这张嘴,真让人受不了。  

慕云吟静静的靠在萧祁轩身上,多希望岁月就这般静好。  

冬日的寒气,在这温馨时刻,已变得温暖,旖旎氤氲。  

此刻,在贾书玉贾府中的书房中,一双纤细的手,正在为贾书玉研着磨。  

“公子今日没有冻着吧,手炉的炭,提前熄了,一点火星都没有。”  

贾书玉望着面前轻轻飘动的衣袖,还有衣袖中露出的那只皓腕,声音玉润。  

“天气渐渐暖和了,其实已经不用带着手炉去那里了。”  

蓝云听了,研着磨的手微微停了一下,柔声道:  

“公子可是嫌弃云云送的这个手炉拿不出手,让公子在那皇宫中失了脸面?”  

贾书玉听了,放下手中的笔,轻轻的拍了拍蓝云的手臂,眼里的秋波,足可以让每个女子沉醉。  

“你这手炉,连陛下都弯下高贵的腰身,看了又看。”  

贾书玉的声音迷人,嘴角微微勾起,似在嘲讽。  

“陛下看到这个手炉了?”蓝云对萧祁轩看这个手炉,很是兴奋。  

贾书玉轻轻的点点头,突然咳了起来。  

“公子你等着。”蓝云说着,碎步跑出了书房。  

不一会,蓝云端来了一碗药。  

“公子,你的药。”  

蓝云说着,就舀着药,要喂贾书玉。  

贾书玉望着那个白瓷小碗,心里想:“皇宫里的她,也会这样伺候她的夫君吗?”  

“公子,你想什么呢?”  

贾书玉淡淡一笑,接过碗,自己把药喝完。  

“我在想,我的身体,怎么会变差了。”  

贾书玉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这个冬日,一到晚上便会咳个不停,每每咳起来,都要服一碗药,才会停止咳嗽。  

“公子不比那些耍刀弄枪的军卒,自小也没有下过田锄过地,身体是金贵得很,今年建康的冬天,天气又冷,得咳疾,也难免。”  

贾书玉心里有点不认同,这个冬天,和往年相比,其实并不太冷,云云怎么会说这个建康的冬天冷?就像她以前没有生活在建康一样。  

“公子,可以吃饭了。”  

就在贾书玉心里想着心事的时候,新来的厨娘,在书房外对里面喊道。  

“这厨娘,手艺倒是不错,就是嗓门大了些。”蓝云道,似乎有点不高兴。  

自从蓝云来到贾府以后,贾府的厨娘已经走了两个了,这个厨娘叫李四娘。  

李四娘除了能做可口的饭菜外,身板结实,又手脚勤快,常常帮着府中管家关伯做些事。  

李四娘和两个自小就在贾府的林风林月,也相处融洽,不像蓝云找来的第二个厨娘,虽然一脸谦恭的笑容,不知怎的,关伯和林风林月,都不敢和她太过亲近。  

贾书玉记得,第二个厨娘来了几日后,就在蓝云面前说关伯,和林风林月什么事也不做,让府里白白多了三张吃饭的嘴。  

那个厨娘的话,贾书玉自然是听到了,也知道那个厨娘的意思。  

那个厨娘说的在情在理,只是她不知道,关伯和林风林月在贾书玉心里的位置,他们都是在贾府十多年的人,关伯更是在贾府做了三十多年的管家。  

最终的结果是,贾书玉亲自开除了那个厨娘,让关伯去把以前的厨娘重新找来。  

只是,关伯去了那个厨娘的儿子家,他们告诉关伯,他母亲回来后的第二日就失踪了,出去买菜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关伯最后托建康城的熟人介绍,才找来了这个李四娘。  

“公子,今日做了蜂蜜莲藕给公子吃,曾听郎中说过,蜂蜜、莲藕和糯米,都对咳疾有一定的作用。”  

李四娘望着身子骨越来越弱的贾书玉说,关伯在一旁,感激的对李四娘点点头。  

“味道不错,李四娘你的手艺真心好。”  

贾书玉望着切得整整齐齐的藕片上,还撒了片片桂花,不由得夸赞道。  

李四娘望着贾书玉吃的香,眼里不觉露出笑。  

“李四娘,这道蜂蜜莲藕的菜怎么做,我想亲自学做做。”听了蓝云的话,李四娘说:  

“姑娘身子娇贵,哪能让姑娘亲自动手?”  

“你说便是,我想学会了亲自做给公子吃。”  

李四娘见蓝云一定要学,大方道:  

“糯米提前泡好,加少许冬蜜拌好后,塞如切开一端的莲藕里面,再封好莲藕,清蒸一个时辰后,就可以切片了,然后上面淋上用米醋和蜂蜜调好的汁,再在什么撒上一些桂花就行了。”  

蓝云听得仔细,果然第二日晚上,就亲自下厨,为贾书玉做了一盘蜂蜜莲藕。  

“公子,味道怎么样?”蓝云温柔的问。  

贾书玉没有回答,但嘴角朝上弯了弯,这是笑了,蓝云高兴的想。  

厨房旁边的房间里,关伯把一盘蜂蜜莲藕倒进泔水里。  

“只配给猪吃,一点都不像李四娘做的,难吃死了。”  

“关伯,会不会被那个蓝云姑娘发现?这蓝云姑娘,我们发现她看人的眼光,会让人不舒服。”林风问关伯。  

关伯望了一眼林风,镇静说:  

“我端出去时,用箸拌了拌,已经看不出是谁做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