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希望之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慕云吟想到即将到手的蜡烛和火折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女郎,你要蜡烛和火折子做什么?”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女郎,他们会不会认为我们会用蜡烛燃烧求救,不拿蜡烛来?”  

慕云吟看了看这所三间两耳的房子,这种房屋,一楼都没有对外的窗户,二楼有,但上不去。拉烛除了照明外,没有其他用处。  

“既然他们现在不想让我们死,我想要个蜡烛也应该是可以的。”  

停了下,慕云吟又问黄鹂。  

“黄鹂,你有没有闻到空气中有桂花的香味?”  

黄鹂吸了吸鼻翼,使劲的闻了闻。  

“真的呢,空气中飘着桂花的香味呢。”  

傍晚,在蚊子特别多的时候,大门一响,有人送来了四根蜡烛,火折子也一并带来。  

黄鹂想点上两根照明,慕云吟赶紧制止。  

“把一根扳成四节用,明日再要四根。”  

第二日送午饭来时,黄鹂又张口要蜡烛。  

蒙面人专门来她们晚上睡的房间,仔细的查看了一番,看到房间里的四根蜡烛,燃得只剩下一小点,于是又送来了四根。  

在第三天晚上,她们的晚餐,仍然有人准时送来。  

“黄鹂,把饭扒出来。”  

晚餐后,慕云吟用手把米饭捏碎,然后用水搅拌成糊状。  

“女郎,用这些稀糊做什么?”  

“黄鹂,你没有发现这房里挂着六个灯笼?”  

慕云吟望着房间里挂着的灯笼,眼里闪着希望的光。  

“把这些灯笼,改装成孔明灯,当这些孔明灯飘出这个天井时,我们就有获救的希望了。”  

黄鹂一听,高兴的差点流出泪来。  

“女郎,你太聪明了。”  

灯笼本来就是现成的,再在房内的木楞隔窗上撕下一些窗纸备用。  

把灯笼下方有重量的木篾拆下来,只留一个篾十字架。蜡烛烧了下面后,可以粘在十字架上。  

灯笼上面的篾也拆下来,减轻重量。  

再用稀糊把灯笼上面用纸糊严实,六个孔明灯就改装完成。  

孔明灯下面,用身上撕下的极细的布条拴着一张木窗上撕下来的白纸。  

慕云吟咬破手指,准备在白纸上写字。  

“女郎,我来写,你怎么自己咬破手指呢。”  

黄鹂见慕云吟咬破手指,知道要在白纸上写救命的信息,忙咬破自己的手指来写。  

“女郎,写救命这两个字吗?”  

慕云吟摇了摇头。  

“不是,如果只写救命这两个字,哪怕有人发现坠落在地的孔明灯,也不知道去哪里救人。何况,孔明灯一般要随风飘浮一段距离,才会坠落,坠落地时,也许离这里很远了。”  

“那要怎样写?”  

“一面写:山中农庄,树林,桂花树,水塘。”  

“一面写:御史中丞嫡女,获救重赏。”  

黄鹂跟着慕云吟在白纸上写下了这些字。  

“女郎,你怎知这里有个池塘?”  

慕云吟看了看黄昏中,眼前不停飞舞的蚊子。  

“山中干燥,近段时间来又无雨。晚上能有这么多的蚊子,应该是在这栋房子附近有水塘,不然蚊子没有这么多。”  

黄鹂再次发觉自家女郎,真的是聪明。  

“女郎,准备放了么?”  

慕云吟看了看那扇黑色的大门。  

“黄鹂,把大门从里面反杠起来。”  

“好咧。”  

杠好门栓的俩人,一人托着孔明灯,一人用火折子点燃了蜡烛。  

当孔明灯内部受热,慢慢从慕云吟的手中飘浮起来时,慕云吟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六个孔明灯,在昏黄中,徐徐飘出了天井,飘出了困住慕云吟她们的山中房屋。  

带着两个女孩的希望,六个孔明灯在夜风中升向高空,飘出了山中的农庄。  

庶人萧祁瑾刺杀太子,和拐卖幼女,残害妇幼的案件,最终迎来了皇帝的最后签章定夺。  

庶人萧祁瑾,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被贬谪到偏远的封地,没有圣旨,此生不得返回京都建康。  

其实,这就是王定乙需要的结果。  

只要萧祁瑾还活着,就有希望。  

对于一个执掌兵权的人来说,只要手中有一个流着萧氏血脉的人,在时机到来时,他便可拥立他为皇。  

到时候,萧氏的江山,他随时都可以改姓王。  

王定乙让王皇后,把自己的女儿指配个萧祁瑾,等的就是未来的一天,自己能坐上龙椅。  

王定乙不认为,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棋子,是件可耻的事。  

以后把萧祁瑾捧上天,又摔下地时,女儿也许会恨他。但失去一个女儿,换来一座江山,王定乙觉得值。  

“将军,那慕府的女郎怎么办?”  

在王定乙沉浸在未来的幻想中时,手下亲信过来问他。  

“杀!”  

王定乙的嘴里,恶狠狠的吐出了一个字。  

一个把女儿的幸福都可以作为筹码的人,是不会遵守“他人无事,慕女郎也便无事”的诺言的。  

王定乙这两天留着慕云吟,是要看朝堂上的情况,如果以御史中丞慕颂扬为首的人,定要让萧祁瑾死,王定乙最后就会砍下慕云吟的手指,或割下慕云吟的舌头和耳朵送到慕府,迫使宠溺女儿的慕颂扬,改变立场。  

但让王定乙没有想到的是,太子先松了口。  

更让王定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