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心中无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元本就是汉人,又是饱读诗书,从中原大宋投奔的李元昊。  

他的见识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能比的,所献之物定然非同小可。  

李元昊对于张元向来重视,今日对方取出来的虽然只是一张画,却也并没觉得不重要。  

野利仁荣与嵬名讹遇两人也知道,张元的本事很厉害,便也看了过去。  

在桌面上展开手中的这一幅图,李元昊等人,便看到上面所绘的一样器具。  

这样器具倒也很简单,就是四个轮子组成的车辆上面,搭着架子在顶端形成一个平台,一侧还竖着一架长梯。  

简单的说,就是车上载着一座高台。  

李元昊看向张元,等着对方给自己解惑。  

“大王,这辆车叫做云台车。”张元笑着一指所绘的平台,“这平台方有一丈高四丈有余与城墙平齐,上面可以站二十余人。边上有拦杆,防止人从上面跌下。若是攻城之时,有十辆这样的云台车,推至环州城前。我军将士们便可同时有两百人,一同踏上城墙。再配合云梯之类,便可使我西夏大军轻松破城。”  

嵬名讹遇却是有些看不上,“这东西不过是木头做的而已,宋军最擅长引火,若是引火烧之,怕是顷刻便会化为灰烬。”  

“既知宋军会引火烧之,便可提前以水打湿这云台车并涂以泥浆。”张元点了点这图,“既然宋军使用火油,此车也能多坚持片刻,使我军将士攻上城去便可。”  

野利仁荣眼中一亮,点头赞道:“张兄果然是智多星,我西夏军长于野战,对于攻城之战甚为粗疏。如今有了张兄所绘的云台车,将来与宋军交战,便可占尽优势。大王,臣以为张兄所献之图十分可行,请大王示下。”  

李元昊此时最不愿意的就是浪费时间,如今西夏的供给很成问题。  

之前在宋境之中,还能依靠抢掠补给部分粮草。如今与宋军胶着,二十万大军的供应,却是全靠后方搜集调运。  

如今有了张元所献的这份云台车的图纸,西夏军队便可制造出来数十辆云台车,使得攻打环州城有了更大的把握。  

“时不我待,今日便派人去伐木造车。”李元昊的目光在诸人的脸上扫过,顿了一下又道:“将侦骑撒出去十里,以防今日的那伙宋军骑兵偷袭。”  

“臣等遵大王之令!”野利仁荣、张元、嵬名讹遇三人急忙领命。  

知道时间紧急,三人匆匆告退,去安排大军分批休息和砍伐树木造云台车。  

折继宣今日偷袭西夏军,得了甜头,自然不会轻易的放弃。  

只不过他发现,西夏的侦骑四出,防范甚为严密,这才使得他不再轻举妄动。  

若是强行偷袭,怕是弄不好会被西夏人设下圈套吃个大亏。  

不过,折继宣却是从环州城的南门叫开城门,带着两万宋军骑兵入了环州城内。  

环州城内的知府种世衡,如今面对城下十余万西夏大军,也正发愁。  

他听说折继宣带了骑兵前来,便想当然的将其当作了援军。  

将折继宣请进大厅,命人上了茶。  

种世衡对折继宣一拱手道:“如今西夏大军再监环州,多亏了折兄前来,才使我这里有了些许守城的把握啊。”  

折继宣一听,便知道种世衡是误会了。他不过是不想带着手下的将士们睡荒郊野外,只是来环州城中休整而已。  

但是这种话却是不能说,否则对于城中宋军士气打击太大。  

“种兄,我不过是前锋而已,曹经略的大军不日便到。”折继宣笑道:“我手中的这些骑兵,若是在城中,可是施展不开。”  

听了折继宣的话,种世衡却是更加有信心了。  

“折兄是前锋,我自然是知道的。”种世衡哈哈一笑道:“前次折兄便将那嵬名讹遇一口气赶走,简直是如同天降雷霆一般迅捷快速。若是将折兄留在城中,反而于战事无益。不过,有折兄带领骑兵在外围虎视,料那李元昊也不敢全力攻城,却是使我这里压力小了许多。”  

“对了,种兄这环州城中有多少兵力?”折继宣问道。  

种世衡闻言不由苦笑,“本来是有上万守军的,但上次追赶嵬名讹遇,却是派了五千人出去。如今正在曹经略帐下,暂时是回不来的。”  

折继宣听得有些牙疼,“这么说来,城中就只有五千余人的守军了?若是这样,对付西夏十余万人攻城,怕是有些艰难。”  

“折兄放心,只要有我种世衡一口气在,便不会丢失环州城!”种世衡昂然道。  

“种兄,这守城岂可凭借一时意气?”折继宣急忙劝道:“能守住便是能守住,否则的话,我便另想办法,使得李元昊无法再攻打环州。”  

种世衡看到折继宣这么说,显然是以诚相待了。  

“折兄,不瞒你说,我这环州城中,早就是全民皆兵。凡是家有一丁者,便须会射术。射术精湛者,便免其赋税徭役。”种世衡接着道:“若是事急,满城的男丁皆可上城而战,不啻于瞬息之间增兵数万。”  

“既是如此,那么我便放心了。”折继宣松了口气,只要环州城不丢,便一切好说。  

次日一早,环州城外西夏军队便开始鼓躁攻城。  

种世衡带着人登上城头,只是看了一眼,便连吸了数口冷气。  

西夏军队人数十余万,看过去便是漫山遍野,这还没什么,种世衡并不是没见过。  

真正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