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疑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能真的伉俪情深呢?  

赵清从小就是个色坯子,年纪稍长一些时,宫里凡是有点姿色的宫娥,他就是不敢染指的,也跟人家动手动脚的占过便宜。  

于宫外行走,恐怕早年间那些暗娼门路,他也没少插上一脚。  

他那种人,一辈子就是到死也改不了好色这个臭毛病了。  

凉州荒凉偏僻之地,过惯了精致日子的赵清如何受得了那地方的苦楚?  

先头杜知邑几次到她这里回话,无不是赵清于凉州搜罗各色美人于安王府中,夜夜笙歌,只知享乐,甚至还在府中养了三五个姿容过人,身段绝佳的小倌。  

王氏是高门女,如何受得了这腌臜气。  

也不过是小夫妻关起门来闹别扭,再怎么不和都不会闹到人前来。  

此番回京奔丧,京城中多少人看着,王氏要脸面,总要和赵清做出情深似海的样子,你顾惜我,我体贴你的。  

反正人这一辈子都是在演戏中度过的,不是骗别人,就是被人骗,王氏此举也不算有什么过分之处。  

她本生的娴静,又是如出水芙蓉般的清丽脱俗,可惜了赵清十几年如一日都是最爱艳色美人那一款的,虽说是环肥燕瘦他皆是不挑,但王氏不是他最中意的那样,荒唐事都不知要闹出多少。  

于王氏而言,在凉州怎么样都行,但在京城决计不成。  

赵盈那里想着王氏如何,宋子安心惊的却只有她身在司隶院,却对宫中事情了如指掌。  

如果说从前有孙贵人在宫中为她打点一切,那如今孙贵人是眼见着失了宠,他回京这些天了,所听所闻昭仁宫都是门庭冷落,昭宁帝再没踏入过半步。  

那么又是谁在宫中为赵盈打听消息,而后费尽心思送出宫外来的呢?  

宋子安皱着的眉头眉能舒展开,不过晓得这不是他应该过问的事:“安王妃既然是高门出身,太原王氏教女总不至于太不成体统,她若识大体,便也就不会闯入刑部大堂,要我交出什么安王还给他。  

这案子是天子金口点下来的,拖延了这么久,总要有了结的时候。”  

赵盈横去一眼:“所以小舅舅便擅自做主,带人闯入安王府,强绑了人去?”  

他绑了赵清也算是个小秘密。  

刑部中人见他行事果决,连亲王皇子也敢得罪,自然没有人再敢说三道四。  

绑着赵清出府那会儿,赵清是塞在软轿中的。  

宋子安沉了声:“你该不会在京中朝臣府邸都安插有眼线吧?”  

赵盈挑眉,不置可否。  

宋子安心下却骤然一沉:“那我们家…”  

“我没那么大的本事,能只手遮天,小舅舅想得太多了。”赵盈冷声打断他,“小舅舅还没告诉我,究竟打算把赵清扣押到何时?”  

她要问的并不是何时放赵清离开刑部,而是何时能让赵清永不翻身。  

宋子安不是干刑名出身的,严崇之留下的那些东西,还有姜承德这两天频频派人送到刑部来的所谓新证据,以及他提审封平之后再从封平口中得到的那些,林林总总加起来,他勉强能够理出个头绪,却又都不是铁证如山。  

赵清毕竟是皇长子,又封了王,娶太原王氏女为正妃,他若出事,太原王家真会袖手旁观吗?  

后续种种,宋子安心里是没底的。  

赵盈的反复追问,倒更像是胸有成竹。  

看来他今夜到司隶院走这一趟,是走对了。  

宋子安忽而就明白了。  

他回京后为立威到安王府拿人,再到升堂审问,赵清扣押于刑部数日,赵盈从来没有过问过,她只是在等,等着他主动找上门。  

方才他还有一句话说得不错。  

他和赵盈之间,如今乃是君臣。  

没有主君会纡尊降贵为底下的事而去寻底下的人,他是当差办事的,差事办的好不好,周不周全,都要他自己心里有数,在合适的时候,到她面前来回明白。  

一股无形的压迫感兜头罩下来,宋子安深吸口气:“案情虽然繁琐,但想要了结,也不过在一二日间。”  

赵盈眉心又动:“小舅舅此话怎讲?”  

她还装蒜。  

宋子安眸色再沉,斜而望去:“不是全在你一念之间吗?”  

赵盈笑起来,眉眼弯弯:“你说错了。我费尽心思提你做刑部尚书,执掌刑部,举凡刑部经手的案子,结案与否,如何结案,都该在你的一念之间,而不是我。”  

宋子安喉咙滚了两下:“现在手头上的这些证据呈上去,以皇上素日的脾气秉性,就算不能证死安王,可朝中有姜承德等人添油加醋一场,又无人为安王分说,这个王爵能不能保得住,都得两说了。”  

赵盈是清楚地。  

赵清,孔如勉,他们过去的十几年间太过肆无忌惮了。  

和闫达明的私下相交有那么多次,如果说从来都是光明正大,现在反而不会成为把柄被人给死死拿住。  

偏偏他们是明知此事不可为而为之,每每与闫达明往来全是私下里背着人,那高达数百次的私下往来,在闫达明拥兵自重,贪墨成性,就差自立为王的事情被揭露之后,赵清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呢?  

“说的也是,恐怕都不用旁人不放过,父皇就第一个容不下他了。”赵盈脸上笑意渐次淡去,“先有私吞铁矿,再有暗中与手握重兵的福建总兵往来,说他不是为了来日兴兵起事,谋夺皇位,小舅舅信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