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金刚念(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谁让你把自己家人都给丢到外界去了。”  

“老祖,我真没事。”  

“没事?哈哈!”陈万鸿大笑着冲陈知行指了指自己:“有没有事我还不知道?你知晓我当初登临星岛,百岁寿辰,三百岁寿辰,千岁寿辰都是怎么苦熬过来的么?凭着的就是一股心气,想着我的那些亲人还在,只要有一天我能回归这东玄江州,重新踏上紫薇山上,就还能见到他们!”  

“然后呢?如今老祖您的那些亲人都已离事,如今的紫薇山也不在如前辈曾经居住过的那般,前辈又作何想。”陈知行做出洗耳恭听状。  

“没什么然后,打知晓了我祖、我父死去的消息,我就把寄托放在了整个紫薇陈家的传承上,虽然我祖、我父、我的那些亲人都死去了,可他们的血脉还流淌与尔等这些陈家后人的身上,所以我得活着,只有活着才能为他们遮风挡雨,让我陈家的血脉继续流传下去。”  

“这既是前辈您的寄托之法?”  

“然也。”  

“好用么。”  

“自然是好用的,如果不好用,你当这世间为何会有这般多的世家留存与世,你又如何能够见得今日之我?”  

面对陈知行的询问,陈万鸿微笑以对。  

“想来你应该也发现了才对,这世间之尸鬼大多出自三大圣地,少数则是海外散修,而我世家出身之长生境,百中都难养一位尸鬼,其缘由皆因为此,大家的精神都有着寄托,与留存人性而言,自然也就变得容易一些。”  

“您不说,我还真没发现。”陈知行眨了眨眼:“之前这个情形,我还以为是世家之长生者,大多都会在三千岁时被三大圣地带走的缘故,这才导致尸鬼不得而出,没想到真实原因居然是这样。”  

“咳咳,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吧,可至少与我等世家而言,把人性寄存与家族,三千岁以前是无恙的,不像那些圣地出身的长生,往往一千多到两千岁,就会人性全无的在不知不觉间化身尸鬼”  

陈万鸿说到这里,似是有些尴尬,可又很快的找补了回来。  

事实也正如他所说的那般。  

宗门的传承所需是天赋、是规矩、是道法之传承,与世家这般的血脉亲情自然是不同的,而这也导致,圣地出身的长生境很难、甚至根本完全无法把自身的人性寄托与宗门圣地之上,就算强行这样去做了,也大多不会落得一个好的结果。  

毕竟寄托与血脉后代,就算血脉后裔立面出了几个作孽的家伙给你找来灾厄,你因为血脉之间的关系,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若是寄托与宗门传承旁系山脉,一个曾经与你不对付的师兄弟的徒子徒孙,忽然招惹了一个强敌入山,此时牵连到你,大敌就要让你魂飞魄散?  

凭什么?  

冤枉啊!  

别说外人,就你自己,也想干掉那个小崽子!  

听起来很扯淡的一件事。  

却是宗门长生境们,不可把人性寄托与宗门的真正难点,让人听了无语的同时,也是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  

只听说过为子孙计,可听说过为同僚计?  

就算有大无畏的圣人之辈,做出为万世开太平者,可若是这位圣者能够活上万年,看到那曾经因自己变好的世道,又在这些他所帮助的人手中变得更坏,你猜这位圣者是愿意捏着鼻子承认这些后辈之所以会把世道变坏完全是因为他做的孽,还是整顿世道再来一次为后世开太平?  

前者,是血脉,所以长生者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后者,是宗门,长生真君们会下狠手处理掉作孽的弟子!  

虽然对世道而言,后者明显比前者要好得多,可是对长生者寄存人性而言,只有前者可行,后者则是根本就无法行其道!  

哪怕是此道最为杰出者,那位五行道主,天圣,不也是化作了尸鬼?  

“所以,依老祖的意,是打算让我学你么。”  

听出陈万鸿想要表达的意思后,陈知行较有兴致的出声询问。  

“然也!”陈万鸿点头:“就算现在不学,也应早作准备,依你的境界而言,活上万年应该问题不大,可人性能保持多久”  

后面的话陈万华没说,因为他发现自家的这个晚辈,心性方面的问题很大,若是不走这血脉寄托之法,或许用不到千年就会转化为尸鬼。  

这不是说陈知行心性不好。  

而是说陈知行太过聪慧,早早的就把什么都看的通透,这样的聪慧与长生境而言,反倒是不适合保持人性。  

“还望老祖赐教。”  

陈知行自己也知晓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  

见陈万华这般说了,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虽然他自己并未打算去用,可这却并不耽误他拿来观看一番,另类旁通之下,说不得还能够找出新的道来。  

当天傍晚,春雨停歇。  

见陈知行得了血脉寄存之法精华的陈万鸿起身离开,留下大殿内陈知行与原地参悟。  

这血脉寄存之法,说易也易,说难则是千难万难。  

至少对他陈知行而言,这一法门真的是千难万难!  

“以红尘众生为熔炉,养心间一念,念成,既如百炼之金刚之念,千载万载皆可不朽.听起来似乎不错,可缺点却是今后一生都为这一念而活,余生再难起杂念,且不可令这金刚之念有半点折损,否则既念头粉碎,再无修复之可能。”  

这般说出口后,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