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偏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痕迹,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  

“这强的,有些过分了”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这一道理,是陈知行上辈子就刻在骨子里的行事风格。  

实际上,哪怕是家里的长辈,提前把这一事情的前后因果都告诉了他,最终他的选择也不会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是,他乃是混沌体,诸天万道都走得通,只要愿意低头,就总能得到一些强势道主的看中,未来成为金性后,混个比之一妙真君也不差的果位并不难。  

可好端端的,他干嘛要跟人低头呢?  

如果不是早有不朽帝尊这么个例子,陈知行甚至都舍不得放弃以混沌之道容纳万道的想法!  

从万道之主降低到如今的一道之主,将来有望驾驭万道,就已经是他能够容忍的极限了,结果你们还想让他陈知行成为别人的附属?  

这就有点太看不起人了!  

“中天紫薇帝君,星宫之主,所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大的。”  

徒步行走与紫薇山的山路上,感受着微风飘落在身上的触感,这一刻的陈知行心情愉悦。  

“这些大人物开始考虑灵界的事,是因为他们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以一妙真君为列,已经七序的她,就算被空间道主分配了部分权限,可她修行到死也就是八序而已,说破了大天也就是第九序列,绝不可能更高了,更摸不到长生之后的境界。  

上限已定,与人间再无所求,所以寄期望与灵界。  

可我呢?”  

剧情里,石昊能做到跨界归来,一人横扫天玄界,就说明长生之上依旧有路!  

“没道理当徒弟的能做到,我这个师傅却做不到吧?”  

想到经历了这么多后,终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不但再无来自大罗道地的威胁,且还真正的从天圣宫的手中得到了自主的权力,这一刻的陈知行只想放声大笑。  

他忍住了。  

“影响不好。”  

嘴角微微翘起,与无人的登上路上,陈知行轻声低语:“星宫啊,每十年一千二百个名额,星宫只占据三百,余下九百个名额,都是老子的。  

九百个几若标明了长生的位置,只要我放出风声去,会有多少人找上我,这期间能够带来的利益,连带着这些利益所能够造成的连锁反应.  

你们这些圣地,真的知道,这种利益能造就出多么可怕的庞然大物么?  

古有帝王死,以山为陵寝,驱天下之民修建,修陵之民聚而立城,终帝崩,入陵,断龙石落死封陵,似事终了,只遗留修陵之民与外居,移千万年不改,却成古城流传至今!  

史书里的一个皇帝,为自己死后修个陵寝,都能弄出个流传几千年都依旧存在的庞大城市群,眼下我这个以教导‘长生真君’为己任的星宫,修建成能够开进星界的天空之城,应该不过分吧?”  

越想越兴奋!  

什么灵界不灵界,金性不金性的!  

那都是死后的事儿,老子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还能再活个几千上万年,你们这些老东西和这个岁数的我谈论几千上万年后我死之后的事情?  

还说我死后会遭罪?  

所以呢?  

然后呢?  

脑袋被驴给踢了嘛!  

什么五行道主,什么金性灵界,你们这群老东西等着,先等我把星宫造好,好好去外面升升级,突破了长生境的约束,回过头来咱们再说一说这个‘遭罪’的问题。  

越想越兴奋,越想越开心。  

陈知行已经想好了,今天得找陈昭圣好好打上一架,让自家这位表哥遭遇一下现实的毒打,给他增加点修行的动力!  

可以说,心情愉悦的陈知行,走路都是飘的。  

这让跟在山路后段,同样准备去主峰的陈丑儿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那是主上?是我看错了么?”  

陈知行平日里的稳健做派,让人很难把他当作一个年轻人。  

特别是之前那些时日里,成为陈家家主,又选择卸任,加上紫薇恒内怪事频出,又加上之前的中天紫薇大帝法相御敌大罗圣主,这让外界已然不把他当作一个年轻人去看,而是把他当作一位深谋远虑的怪物。  

以至于哪怕是一妙真君这种真正的老妖怪,在心里对于陈知行的年龄偏差,依旧是下意识把陈知行归类进几百岁的人物。  

这种偏差是潜移默化的,且是完全不可逆的。  

就像是你在八岁时见到了邻居家一岁的女儿后,往后余生在你眼中,对方都是个小妹妹。  

可若是你二十八岁时,见到了二十岁的对方.要个联系方式不过分吧?  

明明是同样的年纪差!  

可实际上带来的心态区别却是天差地别!  

没人再把陈知行当个修行不过二十几年的‘孩子’了,都觉得当过世家之主、还退休了、甚至退休后还为家族力拒大罗道地的陈知行,已然是一个‘成熟’的存在。  

可谁想,他们心中成熟的陈知行,心里居然还会有着在活着的时候就突破到长生之上境界的‘妄想’?  

这想法,也太不成熟了,完全不符合你陈知行的身份啊!  

可陈知行如今还不到三十岁!  

不说旁人,就是陈丑儿这个算得上是陈知行‘儿时好友’的家伙,在看到陈知行在山路上‘蹦蹦跳跳’后,心里都冒出个‘自己是不是见了鬼’的奇怪想法。  

等陈丑儿到了主峰之上,看到被陈知行牵着一只腿倒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