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泰山飞升(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如果要天下人知道,秦始皇的遗体不翼而飞,恐怕会生出许多事端,因为扶苏还有蒙恬、蒙毅等人的死亡,天下间已经流言纷纷,觉得胡亥这个王位并不正统。  

胡亥深呼吸一口气,极力忍耐着内心想要杀人的欲望,“传朕旨意,封锁消息,不管花费任何代价,都要找到始皇的遗体!”  

但不管赵高他们如何派人搜寻,秦始皇的遗体就像是凭空失踪,没有任何线索还有痕迹遗留下来。  

因为这个变数,秦宫里面的胡亥日夜不安,更是整夜整晚的做噩梦,梦见秦始皇怒斥自己,甚至还找他索命。  

以至于寝殿里面就算到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胡亥睡觉前必须要有人守候在身侧,且不能熄灭烛火。  

“父皇我错了!”  

胡亥大口喘着粗气,一声尖叫,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下乌青不已,就连瞳孔也布满血丝,显然已经许久没有睡过好觉。  

旁边的内侍连忙递着毛巾,似乎对于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陛下您没事吧。”  

胡亥回想起刚才的梦境,心有余悸的摇了摇头,“朕,朕没事,赵大人那边有消息没有?是否找到父皇的遗体。”  

内侍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  

胡亥的表情瞬间变得极为恐怖起来,顿时暴戾丛生,抽出了旁边的长剑。  

下一秒,寒光闪烁,内侍人头落地,鲜血溅了胡亥一身,配上他癫狂的表情,实在是让人胆寒。  

旁边的宫人们连忙跪倒在地,顿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很快内侍的尸体就被人拖了下去,经此一出,胡亥也没有任何睡意。  

“回禀陛下,济北郡传来急报,还有东西进献而来。”  

胡亥打了个哈欠,“让朕看看是什么东西。”  

看着内侍捧上来的玉璧,可以说是完美无瑕,通透纯净,那几丝鲜红的纹路,倒是增添了几分特别的异样。  

胡亥瞪大眼睛,表情像是见了鬼似的,就连声音也有些颤抖,“这,这玉璧你们是从哪里得来的。”  

内侍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如实回答道:  

“前段时间泰山出现蜃景奇观,我等看到先皇羽化飞升,蜃景消失后,有人上前查探,便在地上发现此块玉璧”  

前些天那不就正好是秦始皇的遗体消失不见的时候!  

巨大的恐惧涌入胡亥心头,以至于五官都变得有些狰狞起来,胡亥两眼一黑,竟然直接晕了过去。  

赵高收到消息也连忙赶了过来。  

他看着玉璧,目光惊疑不定,这正是那古怪老者进献的玉璧,因为秦始皇咳血,溅落在了玉璧上,所以才会有红色的纹路出现。  

独树一帜,无法仿造。  

赵高记得秦始皇后面日日将这玉璧携带在身上,未曾有过离身的时候,后面身死,玉璧也随之收入遗物当中共同下葬。  

“怎会如此!”  

赵高脸色惨白不已,秦始皇失踪的那个夜晚,玉璧也不翼而飞,翌日清晨就有人看到了泰山之巅的异象,并且在蜃景消失后找到了这块玉璧。  

即便是玉璧被人偷去,又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从咸阳来到了泰山,根本不是人力能够做到的,光是这点根本就无法解释。  

总不能是秦始皇把他带到了泰山去吧。  

想到这里,赵高只觉得浑身有些发冷,这一桩桩的事情实在是太过诡异,让人匪夷所思。  

秦始皇的遗体神秘失踪,忽然出现在泰山的玉璧,以及那海市蜃楼的场景,种种一切都透露着不凡。  

“鬼啊!”  

骤然,刺耳的尖叫声响起,飘荡在咸阳宫的上方,将赵高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当中。  

胡亥从昏厥中苏醒过来,却是状若疯癫之色,吓得内侍们不敢靠近,看到赵高的到来,像是看到救星似的。  

“赵大人您可算来了,陛下清醒过来之后就是这个样子。”  

眼前的胡亥哪里有帝王之相,说是疯子都有人相信,赵高只觉得太阳穴跳的厉害,“你们先下去吧。”  

宫人们全部退了下去,偌大的寝殿就只剩下胡亥还有赵高。  

“是父皇!父皇他没有死,他那样英明雄伟的人物,怎么可能会轻易死亡,如今父皇知道我篡改遗诏,逼死兄长的事情,他要回来找我算账了.”  

胡亥死死抓着赵高的手,长期生活在秦始皇的阴影下,使得他对秦始皇惧怕无比,几乎形成了条件发射。  

赵高安慰道:“陛下,先皇已经去了,是臣亲眼看着他断气的,先皇不会回来找你的。”  

可若是仔细一看的话,他的眼底也浮现出恐惧的神色。  

胡亥猛地摇头,“朕不信!父皇的遗体突然消失不见,还有那阵妖风,以及出现在泰山的玉璧,完了,一切都完了,早知道我就不应该觊觎皇位.”  

胡亥激动的语无伦次,他警惕的看向四周,像是惊弓之鸟,“赵大人你说我现在向父皇认错还来得及吗?”  

烛火晃晃,偌大的秦宫却显得鬼影重重。  

看着胡亥这般模样,不知是不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就连赵高也莫名觉得周身多了股说不出来的凉意。  

一连多日,胡亥依旧惴惴不安,然而秦始皇的遗体还是没能找到。  

下葬的时间却不能再拖,因为心虚害怕的缘故,胡亥还有赵高将下葬仪式办的格外盛大,甚至就连陪葬品在原本的基础上也增加了不少,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