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过大年啦 (万字求月(3/6)
,他上面市里能劫走八十万你信不信?八十万都不够,之所以留二十万,是想让他再贷二百万,最好是五百万。”
李江骂道:“这算什么王八蛋?土匪吗?”
李城闻言一滞,苦笑一叹道:“我还真没想到这一茬儿……是啊,是有这个可能,要讲组织原则,要发扬风格……”
李源笑道:“你现在的位置还没接触到这些,再者,有你八婶儿和程家那边在跟前看着,一般人也不会为难你。可等你以后下去后,你一定会遇到这种事。别说你了,那些正儿八经的第二辈儿们下去后,大部分都是摔的灰头土脸。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傲慢自大。你们在那些老油条眼里,就是啥也不懂的嫩瓜蛋子!谁要觉得自己了不起,谁就跟笑话一样!”
李源看着一干沉默下来的子侄们继续说道:“现在还没完全放开,不仅是正策上,主要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李城刚才说的是对的,你们下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班子清理干净,然后再收拢好人心。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的情况下,我想上面也没指望你们能立刻大展身手发展经济。内陆腹地,要先稳住。这个做不好,其他的都是扯淡。
花个一两年时间能把这个事办好就不错了,三到五年都有可能。
办好这件事后,我再想办法。”
顿了顿,李源干脆下猛药,说的更直白些:“上面如果真指望你们快速发展起经济来,就不会把你们调到内陆省份了。
国家资源有限,要集中精力,先发展一些容易发展起来的地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地方只会是沿海城市,而不是你们那里。
所以你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以为调动你们时说的那么好听,一个个卧龙不出苍生难安,实际上,你们定位是什么自己要清楚。”
李家第三辈儿子弟们听到这话,一个个脸色都真的不好看了。
之前组织上找他们谈话的时候,还真是把他们捧上天了。
好像没有他们,改革开放就不能成功一样……
所以他们才会一个个意气风发,心里怀有大抱负。
一个个也都有小算盘,他们有那么有钱的八叔在后面站着,先天就比其他人多了好大一笔正治资源。
一个个才三十多,干十年升一大阶,那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可是现在被李源这盆冷水泼的……
拔凉拔凉的,后脊梁都是冷的。
一直没开口的李桂突然呵斥道:“看你们一个个熊样!咋了,当了县太爷还不满意,一个个还都想顺风顺水的当宰相?别忘了,你们都是农民的孩子,能走到这一步,是多少人一辈子都熬不出来的。你们自己问问自己,你们比其他人能强多少?”
其他人不敢吭声,李城呵呵笑道:“强在有这么个八叔。”
其他第三辈儿们又一个个都嘿嘿笑了起来,只是笑的有些苦。
好在,这会儿都清醒了不少。
李坤双手用力揉了揉脸,道:“得亏把八叔请过来,讲了这番话,不然……是要栽大跟头的啊。我现在才想明白,原来组织单位的那些人,是怕我们不肯从石油里挪窝啊。”
李城笑道:“当然了。现在全国哪里不难?就石油单位的油水最肥。古老去过东北后,大庆那边都开始盖楼了,石油工人都能分到楼房。四九城好些单位都还在大杂院里办公呢。”
有几个低声骂了起来……
不是怕吃苦,可被骗的滋味儿真不好受。
李源看的好开心,哈哈一阵笑。
一群亲侄儿:“……”
被一群幽怨的目光看的头皮发麻,李源干咳了声,道:“我要是硬把你们往上推呢,也不是不行。但这样搞你们将来百分百得不到重用,靠资本推出来的,谁会大用?可你们要是靠自己熬出来的,那才叫真才实学。大唐本身可能很难参与你们治下的发展,要避讳。但是,你们真能做出成绩来,我可以推荐一些港商过去投资。所以啊,终究还是要看你们自己。
也别觉得坤儿是老大,四儿现在发展的好,将来我就一定力推这两个,想多了。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纵观历史,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是大器晚成。刘邦刚开始跟项羽比,那就是个瘪三呐。朱元璋开始也没法跟张士诚和陈友谅比。但笑到最后的,却是他们。
所以别沮丧,再说你们现在这个起点,已经高的不像话了,希望你们把握好人生机遇,直面困难。”
李坤点点头,看着李源道:“八叔,您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只是我们过去后,除了把班子抓起来外,总还是要干些什么吧?”
李源仰着脸想了想后,笑道:“干,当然要干。吃皇粮的人压缩一下,先想办法帮农民喘口气。历史上为什么无为而治的年代,老百姓的日子反而会更轻松些?既然暂时客观条件不允许,就先别瞎折腾。干的多亏的多,还美其名曰交学费,交的都是农民的血。
真想做些什么,就先带人修修水利,想办法多帮农民弄些化肥什么的,农闲的时候开班办些普通话教学。大唐这两年会在大陆这边投几个劳动密集型工厂,和你们搞个对口,接收一批农民。
可以以集体的形式来对口,这样工资一半给农民,一半县里留下,积攒起来修路。港岛工人现在一个月工资超过两千了,大陆这边一个月能开到两百,比八级工还高。留一半,一个月一个人就是一百,一千个人就是十万,钱到账就开始修路,上面也卡不着,一年下来,路不就修好了么?”
别觉得黑心,县里
李江骂道:“这算什么王八蛋?土匪吗?”
李城闻言一滞,苦笑一叹道:“我还真没想到这一茬儿……是啊,是有这个可能,要讲组织原则,要发扬风格……”
李源笑道:“你现在的位置还没接触到这些,再者,有你八婶儿和程家那边在跟前看着,一般人也不会为难你。可等你以后下去后,你一定会遇到这种事。别说你了,那些正儿八经的第二辈儿们下去后,大部分都是摔的灰头土脸。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傲慢自大。你们在那些老油条眼里,就是啥也不懂的嫩瓜蛋子!谁要觉得自己了不起,谁就跟笑话一样!”
李源看着一干沉默下来的子侄们继续说道:“现在还没完全放开,不仅是正策上,主要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李城刚才说的是对的,你们下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班子清理干净,然后再收拢好人心。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的情况下,我想上面也没指望你们能立刻大展身手发展经济。内陆腹地,要先稳住。这个做不好,其他的都是扯淡。
花个一两年时间能把这个事办好就不错了,三到五年都有可能。
办好这件事后,我再想办法。”
顿了顿,李源干脆下猛药,说的更直白些:“上面如果真指望你们快速发展起经济来,就不会把你们调到内陆省份了。
国家资源有限,要集中精力,先发展一些容易发展起来的地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地方只会是沿海城市,而不是你们那里。
所以你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以为调动你们时说的那么好听,一个个卧龙不出苍生难安,实际上,你们定位是什么自己要清楚。”
李家第三辈儿子弟们听到这话,一个个脸色都真的不好看了。
之前组织上找他们谈话的时候,还真是把他们捧上天了。
好像没有他们,改革开放就不能成功一样……
所以他们才会一个个意气风发,心里怀有大抱负。
一个个也都有小算盘,他们有那么有钱的八叔在后面站着,先天就比其他人多了好大一笔正治资源。
一个个才三十多,干十年升一大阶,那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可是现在被李源这盆冷水泼的……
拔凉拔凉的,后脊梁都是冷的。
一直没开口的李桂突然呵斥道:“看你们一个个熊样!咋了,当了县太爷还不满意,一个个还都想顺风顺水的当宰相?别忘了,你们都是农民的孩子,能走到这一步,是多少人一辈子都熬不出来的。你们自己问问自己,你们比其他人能强多少?”
其他人不敢吭声,李城呵呵笑道:“强在有这么个八叔。”
其他第三辈儿们又一个个都嘿嘿笑了起来,只是笑的有些苦。
好在,这会儿都清醒了不少。
李坤双手用力揉了揉脸,道:“得亏把八叔请过来,讲了这番话,不然……是要栽大跟头的啊。我现在才想明白,原来组织单位的那些人,是怕我们不肯从石油里挪窝啊。”
李城笑道:“当然了。现在全国哪里不难?就石油单位的油水最肥。古老去过东北后,大庆那边都开始盖楼了,石油工人都能分到楼房。四九城好些单位都还在大杂院里办公呢。”
有几个低声骂了起来……
不是怕吃苦,可被骗的滋味儿真不好受。
李源看的好开心,哈哈一阵笑。
一群亲侄儿:“……”
被一群幽怨的目光看的头皮发麻,李源干咳了声,道:“我要是硬把你们往上推呢,也不是不行。但这样搞你们将来百分百得不到重用,靠资本推出来的,谁会大用?可你们要是靠自己熬出来的,那才叫真才实学。大唐本身可能很难参与你们治下的发展,要避讳。但是,你们真能做出成绩来,我可以推荐一些港商过去投资。所以啊,终究还是要看你们自己。
也别觉得坤儿是老大,四儿现在发展的好,将来我就一定力推这两个,想多了。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纵观历史,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是大器晚成。刘邦刚开始跟项羽比,那就是个瘪三呐。朱元璋开始也没法跟张士诚和陈友谅比。但笑到最后的,却是他们。
所以别沮丧,再说你们现在这个起点,已经高的不像话了,希望你们把握好人生机遇,直面困难。”
李坤点点头,看着李源道:“八叔,您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只是我们过去后,除了把班子抓起来外,总还是要干些什么吧?”
李源仰着脸想了想后,笑道:“干,当然要干。吃皇粮的人压缩一下,先想办法帮农民喘口气。历史上为什么无为而治的年代,老百姓的日子反而会更轻松些?既然暂时客观条件不允许,就先别瞎折腾。干的多亏的多,还美其名曰交学费,交的都是农民的血。
真想做些什么,就先带人修修水利,想办法多帮农民弄些化肥什么的,农闲的时候开班办些普通话教学。大唐这两年会在大陆这边投几个劳动密集型工厂,和你们搞个对口,接收一批农民。
可以以集体的形式来对口,这样工资一半给农民,一半县里留下,积攒起来修路。港岛工人现在一个月工资超过两千了,大陆这边一个月能开到两百,比八级工还高。留一半,一个月一个人就是一百,一千个人就是十万,钱到账就开始修路,上面也卡不着,一年下来,路不就修好了么?”
别觉得黑心,县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