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临界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已经有所准备,但随后的舆论风暴却比众人想象中的还要猛烈。  

纽约时报上的文章溅起一颗火星之后,似乎突然之间,很多媒体原本对罗拉快跑的惊讶和赞赏都化作了质疑。  

实际上,这种质疑从罗拉快跑上映就一直存在。  

无论如何,一个只有18岁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正规电影学院学习的年轻人突然制作出一部像罗拉快跑这样的出色影片都显得太离奇了一些。  

只是,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之前,大家都被一股对天才少年的赞叹和崇拜氛围所裹挟。即使有人提出异议,也往往会被当做是眼红嫉妒。  

现在,纽约时报这样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权威报纸率先发起质疑,再加上有心人的暗中推动,那些原本被主流风向压制下来的言论全部都聒噪起来。  

“傀儡还是天才?罗拉快跑核心职位执行难度大揭秘。”  

“电影配乐流程解析,论西蒙·维斯特洛为什么不可能亲自完成罗拉快跑的电影配乐。”  

“惊艳的镜头,虚假的幕后。”  

“十八岁的骗局,一次欺骗了整个联邦的电影营销。”  

“西蒙·维斯特洛高中同学:他很努力,但不可能成为电影导演。”  

“罗拉快跑真正的‘资本’和‘技术’,大亨之女珍妮特·约翰斯顿,哥大电影学院高材生凯瑟琳·毕格罗。“  

“罗拉快跑前灯光师指责西蒙·维斯特洛徒有其表。”  

“…”  

“…”  

一时间,不只是报纸,甚至连北美各大电台、电视台也都纷纷参与起了这次讨论,开始热衷于寻找西蒙·维斯特洛不可能拥有拍出罗拉快跑能力的各种证据,西蒙从小生活的圣荷西市短时间内再次迎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记者,西蒙豪宅外围拢的记者规模也再次扩大。  

另一方面,西蒙的团队也迅速做出了反击。  

不过,这边却并没有急于澄清事实,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在纽约时报上发表那篇质疑文章的马克·霍灵顿。  

第二天一大早,丹妮莉丝影业就通过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则官方声明,斥责马克·霍灵顿只是以西蒙的成长环境为依据就做出他不可能拍摄出罗拉快跑的结论是一种源自于本身无能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是一种抱着自身富裕中产阶级的浅薄优越感对联邦底层民众的歧视。  

在美国,‘歧视’这种大帽子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马克·霍灵顿第一时间就做出应对,公开表示他只是要求西蒙·维斯特洛站出来证明他拥有拍摄出罗拉快跑的职业能力,并没有任何歧视意图。  

这一次,西蒙方面却没有再给出回应。  

不过,新闻集团旗下的纽约邮报却很快出现一篇文章,批驳马克·霍灵顿让一个人‘自证清白’的要求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无赖之举。既然马克·霍灵顿认为罗拉快跑并非西蒙·维斯特洛拍摄,那他就应该亲自拿出坚实证据,否则,贸然提出质疑完全是一种对他人名誉权的严重侵害。西蒙·维斯特洛完全有足够的理由对其发起名誉侵权诉讼。  

如此一番交锋,无法招架的马克·霍灵顿突然噤声下来。  

只是,舆论风波既然已经掀起,根本不可能轻易消弭下去。  

随后几天,通过对西蒙成长过往的更多细节挖掘,通过对罗拉快跑影片内容的分析,甚至通过一些乱七八糟的‘好莱坞内部人士’提供的消息,各种各样的质疑声依旧纷至沓来。  

西蒙在WMA、福克斯影业、猎户座影业等方面的帮助下,也你来我往地见招拆招。  

与此同时,布莱恩·德·帕尔玛、大卫·吉勒、罗伯特·雷德福等等一些和西蒙关系交好的好莱坞圈内人士也开始纷纷发声替西蒙背书。  

此外,经过两天时间的紧急磋商,福克斯影业总裁罗纳德·戈德伯格提前批准了艾米·帕斯卡尔的离职申请。  

丹妮莉丝影业随即召开发布会,宣布原福克斯影业制片副总裁艾米·帕斯卡尔女士即将加盟丹妮莉丝影业担任公司总裁职位。  

这一消息的公布,无疑让很多在各种狂轰乱炸的质疑新闻影响下开始动摇的公众再次坚定了几分对西蒙的信心。毕竟,如果西蒙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年轻人,绝对不可能招揽到一位大电影公司的副总裁为其工作。  

不过,很快也有报纸主动揭露‘真相’,声称艾米·帕斯卡尔跳槽丹妮莉丝影业,只是为了亲自负责即将由福克斯影业投资且由西蒙·维斯特洛担任‘制片人’的死神来了,这恰恰说明福克斯影业对西蒙·维斯特洛的能力心存疑虑。  

如此纷纷扰扰地一直折腾到3月13日,周五。  

很多事情也都来到了一个临界点。  

因为这一天,1987年的第十个电影周票房数据正式出炉。  

工作日的媒体纷扰,虽然不可避免地让很多普通民众对罗拉快跑的幕后真相产生了疑虑,但短短几天,这部影片的票房也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新的一周,罗拉快跑票房数字最终达到2562万美元,累计票房5771万美元。  

显然,只是首周的全国范围大规模上映,就几乎让罗拉快跑的北美票房翻了一倍。接下来两到三周,只要不出现太大跌幅,罗拉快跑总票房就将顺利冲破1亿美元大关。  

紧随罗拉快跑的依旧是致命武器。  

这部耗资1500万美元的大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