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已然物是人非!(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底是什么,究竟是谁在你们身上施加了封印,让你们对当年的事情三缄其口。”

“凭什么你想知道什么本王就告诉你什么,你算个屁。”不再多言,九龙脚踩黑云冲了过来,血盆大口仿佛可以吞天噬地,单单其中一颗牙齿就比方白羽大的多了。

它就如同蜀山连绵起伏的山脉,每一块脊柱都是一座高高隆起的山峰。九龙真的太大了,大的让你一眼看不到头,甚至连号称当世最大的囚牛至尊都比不上它,很难想象这样庞然的大物一直寄宿在叶飞的身体里。

世人皆知九龙的毒火焚尽天下,殊不知九龙的近战肉搏才是一顶一的强。

当年应龙和蚩尤打了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九龙和蚩尤也交手几次,却每次都是平手,这就是差距。

九龙是不败的,持有王剑九龙的人屡次败给持有寿剑星魂的人,失败的原因与九龙无关,是持剑者自己不争气。星魂神剑汲取寿命的能力非常诡异,为剑所御就更是防不胜防,但剑上之兽九龙本身不比夐弘弱小。

九龙庞大的身躯盘亘在天空中,你能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它移动的时候地动山摇,它呼吸的时候狂风怒啸,它吞吐烈焰可以让黑暗的世界出现光明,它打个喷嚏就是暴雨倾盆。

九龙有着远古神的一切特征,它本身就是神中最强大的,是灾害的等级。九龙之所以被称作旱魃,因为它飞到哪里,干旱就会降临到哪里,并且会一直持续很多年。

不单单人类讨厌九龙,就连众神都畏惧九龙,灾厄之神带来瘟疫,九龙带来干旱,本质上来说两者是同一级别的强大神灵,九龙的实力稍微低一些,所以当年被杀死。

现在的九龙由于只有灵魂没有肉躯,它的实力不足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若是拥有肉身的话,九龙身上随便一块鳞片,一个蜀山上仙砍半年都砍不断,差距就是如此悬殊。

神魔大战之前,九州是众神的乐园,强大的神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神魔大战之后,最强大的神几乎一夜之间都战死了,活下来的古神数量稀少,都以个体的方式存在,松散地分布在九州各处,靠着强大的体魄成为人类敬仰的图腾,虽说继续过着吃香喝辣的生活,却比原来孤独很多,也无聊很多。许多神由于太无聊了,因而选择沉睡,给了人类发展壮大的机会。

但本质上来说,神仍然是强大的,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拥有的力量,都是无与伦比的,其中的大多数仍然是人类世界的强者望尘莫及的存在。

比如说九龙,九龙是火之神,代表了世上最精纯最暴力的赤炎,九龙对火的控制能力来自于血脉,这种控制力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后天的修习比拟不了的。九龙一旦彻底死去,九州大地上火元素的总量会增加一倍,下一只九龙可能就此孕育而生。

仔细想想,众神的凋零可能并不是因为众神都死去了,而是众神都不愿意死,都以各种各样的容器作为自己强大灵魂的载体从而苟延残喘,这才导致神魔大战后,古神族的凋零与衰败。

谁知道呢!真相是什么永远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只有时机成熟的时候,才能够知晓关于它的所有秘密。

九龙庞大的身躯移动了,站在天启山向北看,会看到云中的“山脉”正在向南移动,速度快的不可思议,那正是九龙庞大的身躯。

而方白羽呢,白羽站在原地不躲也不闪,手中剑立在身前,作为挡在身前的唯一屏障。

九龙庞大的身躯尚未到达,火热的气息已让周围的云化作灰烬,这些热力被鸿鹄仙剑吸收,反而成为白羽力量的一部分,你可以看到热流倒吸的诡异情景。

九龙扑来了,庞大身躯的急速前冲导致大气压力剧增,白羽身上的罡气形成护罩,手中剑硬抗九龙其中一颗龙头,被它推着不断向后退,另外八颗龙头从云上扑下,就要将方白羽吃进肚子。

很明显,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庶子狂妄无知,死吧!”天地之间充斥着九龙必胜的宣言,胜利仿佛便在弹指一挥之间,得之如探囊取物。然而就在此时,九龙的身上出现了诡异莫测的铭文,紧接着,幽绿的光从它体内出现了,掩盖了它原有的光芒,仿佛从内部生长出的毒刺。

“这……这是什么,渺小的人类你做了什么!”强如旱灾九龙,生平第一次产生了巨大的惶恐,九颗龙头狂舞,九双龙眼死死盯着方白羽想要从他身上看出些什么,可惜能够看到的只是一张睥睨天下的脸。

幽绿的光是从白羽的身上顺着鸿鹄仙剑传导到了九龙的身上,这些光芒不算耀眼,却是从九龙体内射出的,仿佛有着难以抗拒的力量。绿光照耀下,九龙身上的王炎居然熄灭了,九龙的身影越来越淡,越来越淡。

风急速的吹,雨倾盆的下,九龙心中的震惊传导给天地,让天摇地动,让地面之下喷射出岩浆,可是这一切都不能丝毫影响面前的男人方白羽。

白羽的目光是冷的,白羽的表情是淡然的,似乎将眼前的事情视作稀松平常。

“混蛋,你究竟……究竟做了什么!”随着绿色的光越来越多,它们活物一般钻出了九龙的身体,化作绳子将九龙长达万里的庞大身躯一一捆缚,绳子勒的越来越紧,九龙的身体就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被封印回九龙王剑中再也无法出现。

仔细看,炽热的王剑上此时同样出现了绿色的光,这些光牢牢束缚着九龙,也牢牢束缚着王剑,让它不能再出来生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