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巅峰之战(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尾的天才,不说前无古人,一定后无来者。老头子向他传道,他只需听上一遍,便能融会贯通,自行修演,甚至能够进行精准推测。记得老头子曾经说过了,他将《道经》第三卷传给浩阳的时候,他居然只听了前半部分便将后面半部《道经》自己推测出来了,内容与原文八九不离十,当时都把他惊呆了,以为是在别的地方偷偷学过,可到了学习《道经》第四卷的时候也是如此,要知道《道经》乃是神书,越到后面文字越是精深,越是难以修炼,普通人想要完全读懂其意就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能够融会贯通又需要很多年,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做到,而浩阳他居然听了前半部分自行推导出了后半部分,简直就是旷古奇才,天下无双。

老头子早就知道他非常聪明,但直到此时才知道他聪明至此。老头子总是暗暗的观察浩阳,发现这孩子听着琴声便能手写琴谱;看到神兽解封,便能自述解封诀;寻常剑法在他手里能使出变幻莫测的招式,因为他不止擅长学习,更擅长推演,看一知三,看五知十。他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因为这世上实在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以至于整天寂寞无聊。他没有朋友,因为实在没有人配得上做他的朋友,他努力在人前保持寻常,因为太不寻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入山的第十个年头,老头子曾和浩阳真刀真枪的较量过一次。没想到剑招比不上他,甚至连仙力储备也远远落在浩阳之下。当天回来的时候,老头子就无比兴奋的对我说,蜀山振兴有望了,振兴有望了。

不过他同时说到,浩阳那孩子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想要把他束缚在无聊的掌门之位上基本上不可能,只有想想别的法子了。

从那时候开始,老头子已将他当成了接班人培养,拼命地对他好并且从不要求回报,也从不逼他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浩阳那孩子除了在老头子面前比较放得开,愿意显露真实实力,在别人那里都不愿意这样做,就是怕惹麻烦,他特别喜欢自由,不愿意被各种各样的麻烦束缚了,可能就是因为太怕麻烦了,所以学什么都一遍就会,不会纠缠在学习的麻烦里。”

听了师母的叙述,众人这才知道平平无奇的小师弟原来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天才,也终于明白了师父为什么出席各种重要场合都带着他了,原来早已将他当做未来掌门培养。

想想项浩阳刚才的举动,举手之间压服寿剑星魂,以雄浑仙力形成仙风拖着他们上到山崖,这都不是寻常仙人能够做到的,甚至蜀山历代掌门都做不到,而项浩阳本身如此年轻,他未来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天啊,原来自己身边一直隐藏着一个超级天才。这么说来,项浩阳和水君月的这一战,便是两个少年天才之间的决战喽,蜀山有救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上阳真人要当着正邪双方的面上演一出苦肉计,一是要给项浩阳上最后一课,让他知道该怎么做这个掌门;二是要以这种方式逼迫项浩阳不能再怕麻烦,要勇敢地接过掌门之位,为一派之兴盛奋斗和努力。

上阳真人用心之深值得赞叹,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大义更是蜀山门人的楷模,当上阳真人倒在九龙剑下的时候,项浩阳这个被师母称为超级天才的人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掌门之位了,如果他再拒绝,就是对不起师父这些年的栽培之恩。

他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真实实力,开始为蜀山出头了。

后来的事情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项浩阳当着正邪双方的面和水君月战成“平手”,又大破魔教十长老联手,水君月知道项浩阳故意给他留了面子,心中羞愤只能领着魔教大军退兵,两个天才少年的恩怨纠葛由此拉开序幕。

之后数十年,正邪大战屡屡开启,项浩阳从不杀生,每每以妙到毫巅的手法破敌,成为百万魔众的一块心病,更成为了魔教教主水君月的一块心病,被正道人士冠之以天之一仙的称号。

所谓天之一仙,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神仙。

项浩阳就是如此的一个人,怕麻烦爱自由但是拥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顶天资,叶飞在他面前都是逊色的,毕竟叶飞不可能听了《道经》前半段,便能自行领悟后半段出来。

这样一个绝顶的男人重新出现在药人的面前,而且是在药人一心寻死但没有死成之后,药人揪住他的领口气的嘴唇一直发抖,“老子死的时候你不出来,老子死不成了你跑出来恶心我,故意的是吧!”

项浩阳嘿嘿的笑,笑的像个脑子不太好使的弱智,可能真正的天才都是大智若愚的吧。

“好好的昆仑你不呆,偏偏来蜀山寻死觅活,有病啊。”没想到出口出奇的不留情面,项浩阳像是在逗弄邻居家的小弟弟。

“我去,你他娘的还有理了!”药人勃然大怒,抬起拳头就要打他的脸,没想到项浩阳仍旧不躲不闪,倒三角的眼睛斜觑着他,像是一眼将他看穿。

“身上的诅咒明明已经好了,还回来做什么!”语气第一次严厉起来。

药人被他凌厉的眼神逼的退却,松开了手往后退了一步,重重地叹了口气:“你知道我受了多少的苦!”

“你还想让世人受多少的苦!”项浩阳反问,他的话每一句都很精炼,却都直戳要害让人无法反驳。

“你!”

“水君月我已经忍够你了,能不能不要总来烦我!”

“烦你?原来在你眼里我一直是在烦你是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