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巨浪(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且就算是理论上能观测也不行,十几万公里呢,一般的望远镜肯定不行,还是老实等直播吧。”  

三楼:“为什么现在不就开始直播啊?现在的通信带宽那么强,信号肯定没问题。”  

四楼:“楼上,这可是飞向月球啊,各种测控信号估计都布满太空了,而且现在是航天飞机自己发信号,要越过拉格朗日点后才能通过那里和月轨的转播卫星发信号,现在的带宽还是很宝贵的。”  

五楼:“我还以为要等到八月份曙光三号才会绕月呢,我还在担心有没有可能被阿尔忒弥斯二号反超,现在我们是绝对的第一了!”  

六楼:“欸,既然现在就绕月了,那是不是曙光三号就可以直接进行登月?”  

风暴号的行动很突然,月球测试也是在四月初A100发动机准备装上航天飞机时才有的想法,航发委之前并没有安排计划。  

在航天局看来H2核动力版少说也要等到下半年,直到风暴号发射前夕也在犹豫要不要进行这次行动,毕竟A100是首次进入太空,就这样进行深空飞行是对发动机品质的严峻考验。  

发射前7名宇航员被组织起来进行了“天幕”任务的合照以及各自带上了一枚“天幕”任务徽章,或许它会被带回地面作为纪念,也可能被粘在宇航服上一起前往月球。  

5月13日的时候,风暴号的乘组完成了空间站的安装工作,然后得到新远基地的要求对航天飞机内部物资进行整理,清点淡水和食物,检查制氧机工作状况。  

5月15日胡冬惯例检查航天飞机飞控,发现了来自基地发送的更新,那是一份飞行计划书。  

也是在那一天,航发委经过激烈的争议之后被林炬拿着基地的各项分析报告说服,决定开始“天幕”计划。  

然后天宫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收到风暴号脱离的消息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等到他们过来带走生活垃圾,才知道这7个本就幸运的家伙竟然已经在飞往月球的途中了。  

尤其是带再次进驻天宫带新人的邓磊,幽怨的情绪都突破大气层传到了地面,按照日程他的光荣号飞行任务是在7月底。  

咬牙切齿.JPG  

京城。  

“张智光,经验丰富啊,为什么他不是四号任务指令长?”  

林炬终于拿到了曙光三号任务的乘组名单,指令长老张他可太熟悉了,但同时也有些疑惑。  

曙光四号任务的乘组都是去年才上太空的新人,好像搞反了一样。  

佘院士:“任务安排就这样,并不是资历越高就一定得去,其实三号任务的风险更高,安排老人去更合理。”  

林炬:“可是,我觉得三号任务就应该进行登月。  

环月是为了获得精确的月轨数据,实际上天幕计划基本就能完成这些工作,完全能够支撑三号任务就登月。”  

佘院士:“可这样还是太冒险了些,去年八月份长征十号才首飞,一年过去就把人送过去,这比载人航天都快得多。”  

“此一时彼一时嘛…”  

“唔…”  

现在两人所处的位置是地面指挥中心,今夜注定这里无人能安心入眠,都在等待风暴号传来好消息。  

透过窗户,被一层浅浅云雾遮挡的月亮高悬在天空中,全世界都在关注着那只朝着它缓慢蠕动的小虫子。  

18小时,是A100的极限。  

失去重力以后,太空中成为了理想的物理试验场,既能以微小的加速度不断叠加高速,也会使得航天器面临减速时所需面对的动量。  

林炬想起了《三体》里的恒星级战舰,它在太阳系启动发动机的时候尾焰像星星一样明亮,如果是近地轨道,白天就会多出现一轮小太阳。  

该是多么强大的引擎,才能呈现出如此的盛景?  

“想什么呢小林?我先去休息一会儿,老了,可不像你们年轻人熬的动。”  

林炬:“佘老,我们国家的EAST进行到哪一步了?”  

“EAST?那我可不太了解,但前两个月我见过合肥那边的人,说了一些。  

反正EAST肯定是国际最领先的项目,有望在2050年前建成商业聚变堆。  

这个你也想插一手?别怪我说话难听啊,这个东西比起核裂变技术层次至少高了一个数量级,有钱都没用,举国之力都进行的很艰难。”  

佘院士是真的不太了解EAST,但很好奇林炬为什么问起这个。  

林炬:“程南开您知道吗,他不是核专家吗,碰巧对聚变也很有研究,最近有点理论成果,想要和同行交流一下,EAST项目组应该搞得懂。  

听他说这是个很有价值的理论猜想,也许EAST有验证它的潜力。”  

“这…你让他去科学院一趟吧,他的能力肯定没问题,我帮伱打个招呼。”  

“我们比想象中的更快。”  

胡冬将座椅旋转180度,重新面对舷窗。  

7名宇航员已经在过去的十多个小时中轮流睡了一觉,在后段的减速过程中,座椅得旋转180度,否则轻微向后的加速度还是会导致身体感到不适,脸部充血太多。  

现在距离月球只剩下两万多公里,旅程已经经过了90,他睡觉之前刚刚经过了拉格朗日点。  

地球已经逐渐从一个庞然大物变开始逐渐缩小,刚刚好占据了风暴号的巨大前窗。  

地球体积是月球是49倍,当在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