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异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5月9日,坚定号的五名乘员在琼州正式亮相,他们的装扮相比之前有了巨大改变。  

包括指令长胡冬,陈均和另外三人的性质都是非正式性的,这是华国首次以纯粹商业目的的载人太空轨道飞行。  

在世界上,也是首次,不过要加个前提:私人公司主导。  

原本人们普遍认为马斯克因为有龙飞船可能会争抢私人公司商业航天送人入轨的第一名,现在这个名头属于新远宇航动力。  

两个煤老板和作家蓊前择友年纪都太大,经过了6个多月的职业培训,当然也是为了配得上他们交的5000万培训费用,什么项目都体验了一遍,地面失重体验市场就有数个小时。  

陈均就不一样,春节前才获得名额,3月底去受训,5月4日就完成了全部训练。  

一是他的年龄在四十多,比三个老头年轻,身体状况也要好得多,而是仅仅以载荷标准衡量,其实一个身体素质不错的普通人就算不训练理论上也没啥问题。  

富豪们多练练是为了对得起他们的身份多收点钱而已,还有就是这些富豪大多年纪偏大得先减少疾病的隐患。  

比如系统工程师柯云,由于已经在飞行学校取得了高级学员认证,只进行了1周的封闭集训,然后就送上太空了,现在还不是在太空好好的?  

五个华国首次商业载人飞行的乘员就连衣服都不一样,去除了很多标志,外表尽量简洁,舱内航天服虽然都是同一个基础型,但看上去变化很大。  

这也是为了区分商业任务和官方任务,尽量让航天贴近生活。  

四个乘客在接受采访和关注的同时,郭申会见了冈田匡史。  

“你想加入新远?可你的身份就是问题,旅游签证是不能在华国工作的,再说我们不缺少工程师。”  

冈田匡史的的来意让郭申非常意外,这个鬼鬼祟祟靠近B级基地的老本子要不是及时表明身份就要被保卫科扣住了,然后就一个劲的要求见新远公司高管,由于林炬目前人在京城,就由郭申见了他。  

可冈田一出口就是要加入新远公司,而且看上去还不是开玩笑:  

“郭桑,我知道你们公司在华国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我是真的想在贵国继续发展下去,岛国的航天已经被锁死了,从H1到H3火箭实际上毫无进步,那只是给民众做样子的玩具。  

我认为新远就是我们亚洲人在太空中超越米畜的地方,我带来了H系列火箭氢氧发动机、固体火箭、电子发动机,空间测控的很多技术,这能证明我的忠诚!”  

冈田自学的汉语很不错,郭申看着他拿出的U盘,摸着下巴思考起来。  

技术,自然是无足轻重的。  

在新远三号正式开始制造之前,JAXA的LE9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在亚洲还真是第一还算可以,但现在第一枚新远三号都要下线了,二级所使用的240吨级分级燃烧循环氢氧发动机已经用了不知多少次,谁还看得上LE9?  

还有固体火箭,S700单段推力700吨,这在全世界都是大力飞砖的黑科技,只是太贵了留给新远四号火箭用没有制造而已。  

但怎么说呢,如果U盘里的东西都是真的,那冈田确实够狠,把JAXA仅有的一点技术精华全都搬过来了,底裤都不留的那种。  

做得这么绝,冈田八成是真的想要加入了。  

背叛JAXA,新远已经有这么强的号召力了吗?  

可是冈田的身份问题会在国际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要不要接受他的投靠呢?  

郭申选择把这个问题交给老板。  

京城,林炬正在航发委和安德罗夫一起舌战群雄。  

航天局打算明年再执行一次嫦娥五号任务,进行无人采样返回。  

这个任务有两个目的,一是再次增加对月表的熟悉程度,获得更加数据,而且如果还是由新远五号乙发射花不了太多钱,五院也有精力设计探测器。  

现在五院的主要任务还是挺重要的,一是天宫空间站后续的两个试验舱室、一个太空望远镜,而是载人登陆月球表面的着陆器,以及月表科研站。  

看上去是挺多,但现在五院进行了人员扩充完全能应付得了。  

所以嫦娥五号的第二个目的:验证月球轨道上升交会对接技术。  

无人采样返回的流程和载人返回是一样的,着陆器分离、落地,采样,上升器起飞入轨,交会对接,返回。  

除了大小,和载人登月任务没有任何区别,做一次任务会让人安心。  

所以航发委在内部讨论这个项目,航天局也喜欢上了用航发委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了。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现在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新远宇航动力的火箭,新远五号乙的运力刚刚好够,嫦娥五号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在7980公斤,能做到。  

新远宇航能提供便宜的火箭,还能顺便扩大载荷质量,其他民营企业参与进来打个下手也能节约一部分精力和资源,能够在不增加甚至减少政府支出的情况下完成更多任务。  

但是新远对嫦娥五号任务提出了异议。  

安德罗夫认为在进行载人探月的情况下无人采样返回简直是浪费资源,载人返回器那么大质量一次就能带回来一百公斤,无人返回器能有这个的10吗?  

当然不能,嫦娥五号预计带回来的月壤不会超过2千克,宇航员上去使劲来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