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九子夺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九龙夺嫡,林羡余上辈子做卫仙羽的时候就旁观过一次了。  

因此也不是很感兴趣。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四日,御驾还在返回京城的路上,便召集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至行宫前,垂泪宣布皇太子礽的罪状。  

不得不说礽做太子这些年也的确犯下过不少过错,什么“专擅威权”、“穷奢极欲”、“对亲兄弟,无情无义”等等,但关于那夜起兵谋逆弑君之事却并未被提及,康熙只说他“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  

故而,康熙下旨废黜礽太子之位,并将下令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及礽左右心腹侍从诛杀。  

也是这一日,十八阿哥祄病逝。  

这一场废储事件,四爷虽未牵涉其中,但还是跟着众兄弟一并在御帐外跪了一宿,翌日天明才回来。  

才刚“病愈”的四爷,又“病倒”了,剩下的回京路途,四爷再未露面。  

九月十六日,御驾终于回到北京。  

废太子礽被关押于上驷院——这上驷院是内务府养马的地方,这个版本的康麻子也是够绝的。  

记得她上辈子做卫仙羽的时候,废太子只是被关押在咸安宫而已,虽然衣食待遇少不得受到些许苛待,但也不曾受到这般羞辱。  

康熙还命令直郡王禔和四贝勒禛共同看守废太子礽。  

可见康熙不希望废太子死。  

谁不知道大阿哥恨不得掐死礽?若只由他一人看守,废太子必死无疑!  

四爷的作用哪里是监视废太子?分明是监视大阿哥。  

随后,康熙帝亲撰告祭文,于十八日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废太子一事板上钉钉。  

然后废太子才被移往咸安宫幽禁,四爷也终于能回府了。  

顺带一提,四爷的差事也被他老子顺手给抹了,现在回家只能赋闲。  

四爷赋闲,大阿哥就开始了他的骚操作,这厮脑子进水,居然跑去康熙面前,请求诛杀礽,还说不必皇父亲自动手。  

这下子可把麻子版康熙气炸,别看康熙无情无义,却要求儿子们兄弟情深。  

所以直郡王紧接着玩完,被康熙一通臭骂,还声称绝不可能禔为储君,并将身上的差事也给抹了。  

太子党、大阿哥党制衡多年,如今太子倒了,大阿哥若是缩着脖子做人,兴许还有机会。  

可惜这厮已经利令智昏。  

被康熙训斥、绝了储位之望后,不但不回府躲着,反而选择去支持八贝勒!  

这阵子八贝勒一党也跳窜得厉害啊。  

然后,康熙下旨公议立储,令群臣上折,这下子八阿哥一党沸腾了,也开始了一系列骚操作,到处拉人入党。  

林羡余上辈子做卫仙羽的时候,就欣赏过这样场面了。虽然那时候,八贝勒是小郭络罗氏的儿子,但这操作确实一般无二。  

这会子,也就四爷跟个事外人似的,在家闭门养病,这些日子只见了十三阿哥一回,除此之外,谁也不见,甚至连亲弟弟十四阿哥都拒之门外。  

再然后,就是“辛者库贱妇”的诞生。  

虽然骂得不是她,林羡余还是很愤慨。  

麻蛋,你要是没碰卫氏,难道卫氏一个人生得出八阿哥来吗?!  

反正这下子八阿哥一党算是凉了,诚郡王又趁机补刀,拿出了大阿哥魇胜废太子的相关人证物证。——至于这些证据是真是假,估摸着只有诚郡王自己知道。  

反正这下子给了康熙充足的理由,大阿哥被废黜王爵、圈禁。  

这一年,大阿哥禔三十七岁,他的余生将在幽禁中度过。  

林羡余并不同情他,大阿哥落得今日下场,固然是他那个渣爹一手导致,但也因为他自己太作!林羡余只可怜了大阿哥继福晋张氏,好日子没过几天,后半生就要陪着这家伙再也不得见天日。  

这个时候,沉寂良久的四爷终于“病愈”,他上了一道折子,给废太子礽求情,倒不是求复立礽的,只是希望皇父看在仁孝皇后的份儿上,稍微提高一下他二哥的衣食待遇,顺便提了一下当初幽禁上驷院的时候,废太子曾经遭受大阿哥虐待之惨状。  

这又双给大阿哥补了一刀啊。  

这道折子,得到康熙的采纳,康熙还称赞四爷“品行贵重,孝悌有加”。  

这显然是复立太子的征兆。  

但林羡余却只想给这位废太子点个蜡。  

因为礽还要再被废一次。  

此次此刻,禛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这一次赌对了,便对自己福晋道:“有些日子没进宫了,明日爷陪你去永和宫请个安吧。”  

林羡余点头,废太子一事闹得京中风起云涌,她已经许久没出府门了。  

康熙四十七年的寒冬,异常凛冽。  

这场废太子风波,几乎没有受益人。太子被废、大阿哥被圈禁,四爷被撸了差事,八贝勒被训成了“辛者库贱妇”所出、并且削了贝勒爵位,跟着求情九阿哥、十阿哥也被他们老子训斥得狗血淋头,通通撸了差事在家思过。  

还有十四阿哥…说实在的,他此番并未伴驾北巡木兰,这事儿原本他是可以置身事外的。  

但是吧——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十四阿哥居然跟八九十混得挺近,此番他也跑去乾清宫给八贝勒求情,结果挨了他老子二十板子,据说现在还在家里养屁股呢。  

好在十四阿哥既没爵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